文/图 柴达木日报记者 孙丹丹
一串串枸杞鲜嫩欲滴,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金灿灿的麦穗随风摇摆,微风吹来丰收的喜悦;一群群牛羊仿佛珍珠般散落在绿油油的草场上……构成了柴达木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盼犹如一股春风吹拂青海大地,“基本建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全面推动柴达木农畜产品走向省外、走出国门。”今日柴达木且乘春光更奋发。
柴达木枸杞红遍大江南北
如今的柴达木枸杞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唯一性、稀缺性等优势,成为响当当的地域名片。
“以打造全球最大有机富硒枸杞生产出品基地为牵引,建好建强都兰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我州擘画了新征程的发展蓝图。
都兰县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实现枸杞百亿产业,打造世界精品枸杞产业园”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全县枸杞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全国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最大、单产产量最高、产品品质最优的枸杞种植示范基地。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我省首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是农业部和财政部批准的唯一以枸杞为单品的特色园区,按照“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的创建目标和“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建设要求,建园区带基地、建基地聚农户、建产业促增收,基本建成了枸杞优势资源突出、生产要素完备、技术与装备集成示范先进、绿色生产方式全面推广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加工、物流、科研、种植示范、休闲观光、综合服务功能齐全。
“我们将把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全国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的富硒有机枸杞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园,打造成全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核心区。”都兰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启发胸有成竹。对于如何发展柴达木枸杞,都兰有着科学切实可行的想法:一要做大产业“前端”标准化种植基地,把牢富硒、有机发展定位,着力构建枸杞现代化种植基地,做好新品种培育、新技术示范、生态循环农业等“六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绿色防控,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富硒有机种植基地建设,健全完善全程标准化生产监管体系、有机认证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全面推广枸杞全程机械生产示范,强化枸杞质量安全监管。二要做精产业“中端”精深加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企业发展“服务员”,建设社会化资源共享体系,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围绕“六化”要求开展产品研发、生产、保存、运输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研发一批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符合市场需求的枸杞精深加工产品推向市场。三要拓宽产业“末端”销售网络,搭建好枸杞交易平台,建设园区枸杞交易市场,提升“神奇柴达木”“都兰优品”“柴达木枸杞”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好浙江援青优势,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线下实体店、加盟销售点,培育海西自己的销售渠道,通过新华·柴达木枸杞价格指数的发布,增强枸杞价格话语权,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都兰样板”。
乌兰“茶卡羊”香飘万水千山
“咩咩咩……”在农牧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青海乌兰金泰哇玉农业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乌兰金泰)的高效工厂化养殖大棚里,一群群膘肥体壮的“茶卡羊”正在争先抢食新鲜草料。
经过19年的发展,乌兰金泰已成为集种植、养殖、活畜交易、肉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负责人韩文杰告诉记者,公司产品已形成种植、养殖、加工、冷链、销售一条龙模式。
“吃过‘茶卡羊’,你就会觉得别的羊肉都不好吃。”这是不少品尝过正宗乌兰“茶卡羊”后人们的共同感受。乌兰“茶卡羊”肉质鲜嫩、口味纯正、肥而不腻、鲜而不膻,自古就享有宫廷“贡羊”的美誉。作为我州久负盛名的特色产品、金字招牌,乌兰“茶卡羊”2013 年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8 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2020 年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在乌兰金泰产品日趋丰富,已有三大类23个单品,特别是“茶卡”牌牛羊肉系列产品发展得红红火火,远销省内外。公司多次获得省级“先进私营企业”“州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州级扶贫产业龙头企业”“青海省商业名牌企业”“青海省科技型企业”“国家级农业种植能手”等诸多荣誉称号。
近年来,乌兰县依托“茶卡羊”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优势资源,建立了集养殖、屠宰、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生态畜牧业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多次组织相关企业参加省内外农业博览会,与国家消费扶贫“832平台”、宝石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中石油昆仑好客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合同,为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伙伴,搭乘电商快车,乌兰“茶卡羊”跨越万水千山,在市场上闯出了一番名堂。
柴达木优品走向省外 走出国门
“这枸杞又大又红,看着真不错。”“咱们再买点儿牛肉干,之前吃过这个牌子的,特别美味……”走进德令哈市长江路中国石油加油站便利店,只见货柜上摆着琳琅满目的枸杞、藜麦、牛羊肉等柴达木优品,不时有顾客前来选购。负责人边向顾客介绍商品边告诉记者,不仅是这里,如今在全州,甚至全国的加油站便利店,都能看到柴达木特色农畜产品。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州枸杞种植面积达3.012万公顷,认定有机枸杞种植面积0.68万公顷,枸杞年产干果5.77万吨,年产值24.53亿元。主要出口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国内主要售往浙江、江苏、广东、四川等地。
州商务局局长祁小青告诉记者,为全面推动柴达木农畜产品走向省外、走出国门,州商务部门主要从两个路径切入,第一个路径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力。通过依托全州加油站,辐射到全国的2万个中石油加油站、3万个中石化加油站,以“易捷”“昆仑好客”便利店为载体,借助“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销售柴达木枸杞、藜麦等产品;在全国各个地区开设实体店,汇集一批质优价廉产品上架特色专柜。近年来,我州已在14个省建立44个线下体验店。同时,以线上营销和直播带货的方式宣传和销售。第二个路径是国内、国外同步推进。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展会,进一步扩大销售范围,稳定订单,扩大枸杞市场份额,并加强产品出口认证,目前共有21家企业取得了国内、国际认证。
“自去年以来,我们立足‘输出什么、怎么输出、往哪输出’,挖掘高原盆地独特资源优势,依托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创新平台,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展‘神奇柴达木’优品评选活动,成功发布‘神奇柴达木’海西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启动‘三地百柜’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现在,海西州及都兰县、天峻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州)、重点示范县。今后,我州将继续做强藏羊、枸杞、牦牛、青稞、藜麦‘五大优势产业’,壮大柴达木绒山羊、柴达木双峰驼、设施果蔬、冷水鱼、饲草五大特色产业,培育藏红花、肉苁蓉、火焰蔘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形成‘5+5+N’的产业体系。”州农牧局副局长张继先满怀信心地说。
一个拥有现代农牧业生产、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态循环农业、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农产品流通、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化特色农牧产业体系正在柴达木铺展开来。让我们精准对接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地”建设的重大举措,抓紧充实完善细化具体方案,主动衔接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真正走出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迎来一个更加生机勃勃、春光无限的柴达木!上一篇:唱响神奇柴达木的诗和远方
下一篇:海西处处“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