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达木日报记者 吴婷婷 图/州文体旅游广电局供图
走进海西——探神奇地貌和火星营地、看魔幻神秘水上雅丹、赏人间仙境翡翠湖、感受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倾听将军楼公园里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流连于天湖一色的茶卡盐湖……夜幕四合,繁星点点,诗词与美景共赴一堂,“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旅游品牌更加响亮。
让生态旅游“靓”起来、海西品牌“响”起来、生态资源“活”起来,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一幅山水人和,彰显生态旅游魅力的海西新画卷正加速展开。
1 聚势赋能展新颜 逐梦旅游新前景
绿水青山里的海西特色,彰显万水千山总是情的生态底色;高品质生活的主色,映衬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加快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海西的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发展能级大幅提升,内生动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州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切实把文旅产业作为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切实按照“全域旅游·全景海西”的发展思路,高水平打造“万山之祖”“天空之镜”“奇幻雅丹”“天文小镇”等标杆式旅游项目和重点景区,全面擦亮“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旅游品牌。
“十三五”期间,全州共接待游客7560万人次,旅游收入423亿元。2021年,全州共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6.8%,旅游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7.8%。从数据中不难发现,我州立足良好生态资源优势,整合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特色元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充分释放,再次吹响了“生态旅游”的奋进号角。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具体行动,展现海西之美。我州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线上线下并举,着力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促发展,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定位,以生态保护、旅游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资源配置等内容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题调研,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海西州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和《海西州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若干措施》;大力实施“自然生态+旅游”“工业资源+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天文科普+旅游”等融合发展。
发挥海西独特的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价值的有效转化,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我州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生态旅游发展各个环节,将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统一研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杨金山说,“我们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全景海西’战略,构建‘一圈三核三廊道七板块’布局,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提升‘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的品牌影响力,构建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
推出新举措、打好组合拳、延长产业链,一系列新举措为海西旅游撑起一片全新的天空。海西,正以前所未有的认识、前所未有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定力、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2 巧借生态旅游风 各地聚力强发展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我州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生态旅游的恢弘画卷,在不懈奋斗中成就绚美华章,各地也交出了亮眼的旅游业成绩单。
格尔木市认真谋划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通过实施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夯实城市文化底蕴、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补齐文旅基础设施短板、持续优化文旅发展环境、全面加强文旅品牌宣传等举措,稳步推进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十四五”期间,将依托格尔木市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提高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努力形成“一纵一横两点三核多业态”文旅发展布局,初步形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青藏高原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格尔木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王树文说:“我们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进一步深挖生态资源保护价值、自然景观展示价值、民族历史文化价值,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补齐文旅发展短板,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扩大‘山宗水源格尔木·高原梦幻盐湖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推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实质成效。”
大柴旦以融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以建设高原休闲旅游精品小城镇为目标,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有效整合生态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旅游亮点特色,不断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培育旅游品牌,加快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提前谋划、周密部署,旅游金名片知晓率不断提高,青海旅游‘柴旦热’持续升温。同时,我们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借助大柴旦优质旅游资源和特色民族文化,谋划多个具有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的文旅项目,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贡献。”大柴旦行委社会发展局副局长焦存龙说。
天峻县以生态摄影和祁连山、青海湖国家公园科考为核心,以天峻辽阔的草原、青海湖源头以及古老的岩画群、夏日哈石经院、扎西郡乃山、红色旅游等资源为依托,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藏族文化,开发雪山探险、雪乡摄影等冬季旅游项目。在今年全州集中开复工项目中,天峻县织合玛国际生态摄影目的地一期建设项目位列其中。“我们围绕祁连山国家公园社区入口,开展自然观光、科考研学、摄影等生态旅游业态,建设织合玛摄影小镇,将天峻县打造为集‘国家公园研学+摄影+特色自然景观+湟鱼洄游观赏+户外探险运动+藏族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发展板块。”天峻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周措吉说,“依托青海湖、茶卡盐湖、海北原子城知名景区,串联环青海湖旅游线路,环西宁旅游线路,开发观光摄影、美食品尝,文化体验等产品,加快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蓝图绘就千般景,扬帆破浪正当时。海西旅游,在“颜值”和“品质”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3 厚植文化强产业 景区发力促融合
这里,山川和草原相得益彰;这里,盐湖和天空形成一色;这里,有最美的诗和远方,这里就是海西,有着独具魅力的风景,勾勒出一幅山与水映衬的美丽画卷。
走进茶卡盐湖景区,一列小火车沿着铁轨向湖中心缓缓驶去,木制栈道、游船码头上的游客拿相机记录下这水天一色的美景。作为大美青海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旅游资源中独特的一环。“十三五”期间,茶卡盐湖景区游客接待量从2015年的110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330万人次,旅游人数逐年上涨。依托茶卡盐湖独特的自然景观,景区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发展理念,在盐业生产的基础上,探索“工业+旅游”模式,打造了“天空之镜”旅游品牌,积极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我们‘坚持保护自然景观、挖掘盐业文化、丰富旅游内涵’的发展战略。明确划分游览区、开采生产区、生态休养区,对盐湖划区域定时休养,丰富再生盐层。坚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保并重理念,将盐湖环境保护、草原湿地保护、旅游环境保护、环卫治理作为重要内容,与景区建设同步计划安排。”青海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栋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游客们纷至沓来。感受奇特自然景观带来的心灵震撼,体验近似火星地貌带来的视觉冲击,欣赏皓洁明月星空的寂空夜色,在大柴旦乌素特(水上)雅丹景区的湖边分布有少量的水生植物,每逢夏秋季节,成千上万的野鸭子汇聚于此,构成了壮观景象,2021年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柴旦乌素特(水上)雅丹景区综合办公室主任殷志国说:“这片正在开发的大自然奇观,受到了无数旅游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在基础设施方面,景区仍需继续完善,我们力争将景区打造成集观光、娱乐、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化服务区,成为海西旅游线路上的金色名片。”
涓涓不塞,是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迎着“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东风,海西旅游产业的航船正驶向更广阔的远方,也必将迎来更灿烂的未来。下一篇:今日柴达木且乘春光更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