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宁市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辖四区、三县,及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湖新区,总面积为7665平方公里,市区海拔2261米,常住人口224.74,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17-19摄氏度,气候宜人,有“中国夏都”之称。目前,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兰新铁路二线工程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西宁机场通航至全国各主要城市。
依托省内丰富的矿产、能源和动植物资源优势,西宁市已形成冶金、建材、化工、电力、中藏药、农畜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2012年,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851.09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为700.4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54.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7.46亿元。
旅游业已成为西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西宁及周边地区有佛教圣地塔尔寺、高原明珠青海湖和一批风景优美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近 年来,围绕把西宁建设成青海东部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按照“繁荣靠产业、美丽靠建设、宜居靠管理”的城市建设思路,实施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完成了 新一轮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坚持不懈地加大城乡建设投入,西宁的城市空间明显拓展,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 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在西宁未来的发展中,将按照“打基础、重积累、创财富、扩总量、提人均、变位次、做贡献”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
◎海东市
海东市位于青海的东北部,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人口162万,有汉、回、藏、撒拉等18个民族。青藏铁路和109国道穿境而过。移动通讯、程控电话网覆盖全区。
海东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经济区,全区耕地面积324万亩。区内盛产小麦、青稞、豌豆、蚕豆、马铃薯及油料、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是全省主要的粮油肉蛋禽菜生产基地。
海东拥有丰富的矿产和水能资源,已探明的矿产有30多种,储量较大的主要有石灰石、钙芒硝、石膏、石英石、白云岩、硫铁矿、油母页岩等。海东水电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黄河、大通河、湟水河领域已建成大中型水电站27座,装机容量448万千瓦。
海东旅游资源丰富。有被称为青藏高原“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孟达自然保护区及青藏高原“绿宝石”的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互助和撒拉族自治县—循化,有文都大寺、班禅故居等著名景点30多处。
当 前,海东按“一市一区五县”格局,全面启动海东市中心城区建设,并将不断加大新型城镇化步伐;坚持低碳、绿色、集聚、循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临空 综合经济园、乐都工业园、民和工业园、互助绿色产业园、化隆加合工业园、循化民族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风电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制造、储能材料及组件、不锈钢 材料及产品加工、轻质合金材料、机械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铝基合金、镁基合金、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高、新、轻、优”十项工业主导产业,着力打造10个 以上百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努力成为带动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海东还将加快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着力建 设河湟谷地现代农牧业百里长廊,打造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高原特色冷水鱼养殖基地;构建“大旅游”体系,使“大美青海·梦想海东”形象和文化旅游 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州总面积30.09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总人口64万。现辖德令哈、格尔木两市,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冷湖、茫崖、大柴旦三个行政区,州府驻德令哈市。
基础设施
公路:已初步形成以格尔木、德令哈为中心,以国道109、315、215为主干,以省道干线为骨架,连接州内各市、县、行委及乡镇和部分资源点、旅游景区点的公路交通网。目前全州公路总里程11869公里。 “两纵五横”为主的公路骨架基本形成。铁路:青藏铁路横贯境内903公里,支线铁路通达州内重点资源开发区域,格尔木至敦煌铁路已开工建设,格尔木至新疆库尔勒、格尔木至成都铁路已列入国家铁路网建设规划,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届时将形成“十”字骨架,东至西宁,北达甘肃,南去成都、西藏,西抵新疆。民航:已建成格尔木支线机场,可以起降757-200及以下机型,开通西宁、拉萨、成都、西安航班。德令哈支线机场已开工建设,计划2013年下半年通航。花土沟机场也已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通航。管道:已先后建成了格尔木至拉萨、涩北至西宁至兰州、花土沟至格尔木、涩北至格尔木、涩北至敦煌等9条输气、输油管道。形成了天然气73亿立方米/年、石油300万吨/年管输能力。电力:330千伏龙羊峡—乌兰—格尔木和湟源—乌兰—德令哈—格尔木双回输电线路与主网相连,形成州内环形供电网。电网覆盖面积22万平方公里,占海西地区总面积的71.45%。。
自然资源
动植物:植物资源主要有麻黄、锁阳、枸杞等173种;动物资源主要有雪豹、蒙古野驴、黑颈鹤、黑熊等196种。可再生能源:海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5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80%以上,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7000兆焦/平方米,为全国第二高值区,太阳能发电理论装机容量可达28亿千瓦。在相同面积和容量条件下,光伏并网发电比相邻的甘肃、新疆多发15%-25%的电量。海西是风能资源丰富区,大部分属于风能可利用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多在50~100瓦/平方米,全年风能可用时间3500~5000小时,出现频率50~70%。盆地西部可超过100天,特别是唐古拉山区可达150天以上,为我国同纬度之冠。矿产:现已发现矿产103种,探明储量的有60种,潜在经济价值约80.5万 亿元,其中盐湖资源丰富,钾、钠、镁、锂、锶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硼、溴储量居全国第二位,此外石油天然气、有色黑色金属、煤炭和建材等资源储量也非常富 集,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旅游:世界屋脊和深居内陆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海西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长江源头、 雅丹地貌、茫茫戈壁、海市蜃楼、千年冰川、万丈盐桥、昆仑山道教圣地、西王母瑶池、二郎神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唐代吐蕃古墓葬群、都兰国际狩猎场等闻 名遐尔,以西部风情、瀚海奇观、昆仑文化为主的旅游资源正在开发。
产业发展
第 一产业:以枸杞和三元牛两个百亿元产业为主导,构建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柴达木绿色有机品牌,壮大设施农牧业、三元牛、 藏野血驴种养殖规模。第二产业:重点围绕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体系,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关联度,壮大产业规模,加 快推进主导产业向特色优势型、循环利用型、创新驱动型转变。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全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 提高、水平提升,尽快成为海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促进传统服务业升级换代,提质上档。
◎海南藏族自治州
海南州地处青海省承东启西的农牧业结合地带,居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腹心区域,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5县,总人口44.6万。 海南州是进入西藏和青南地区的交通要冲,国道109线(青藏线)、214线(青康线)和省道西久公路横穿全境。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禀赋了海南州富集的农牧、水电、矿产、旅游、中藏药材、风能和太阳能等资源。全州共有各类草场5069.95万亩,存栏各类牲畜506.03万头(只),耕地面积9.33万公顷,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理想之地。龙羊峡、拉西瓦近60万亩水域面积具有水质好、无污染的特点,是发展渔业的理想之地。黄河干流在境内的水能蕴藏量达994万千瓦,可规划开发16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900多万千瓦。海南州年均太阳辐射量6381.6MJ/m2以上,年均日照时数2719h 以上,太阳能发电理论蕴藏量达3270万千瓦,理论发电量达754.1亿千瓦时;州内风能密度达到150W/m2,可利用时间频率均在45%以上,而且交通便利,电网覆盖区域较广,适合建设风电场,风能理论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海南州现已发现矿种45种,已探明铜、铅、锌、白钨等矿藏29种,潜在价值10710亿元,其中最大的是共和县石乃亥铌钽矿床,潜在价值达6392亿元。境内盛产冬虫夏草、甘草、麻黄草等20余种名贵中藏药材;白唇鹿、麝、猞猁、水獭,斑头雁等野生动物资源也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利用价值。
海 南州自然景观众多,藏传佛教文化资源异彩纷呈,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壮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日月山、青海湖、乌岛、倒淌河、龙羊峡水电站、贵南直亥景区、同 德河北原始森林风景区等名胜古迹和奇特景观,还有“天下黄河贵德清”之美誉的高原历史文化古城贵德县,以及驰名中外的贵德德吉休闲养生温泉和贵德黄河湿地 公园、丹霞地质公园等。
◎ 海北藏族自治州
海北州面积3.41万平方公里,辖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刚察县、海晏县和青海湖农场,总人口28万。海北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是连接青海东部经济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区,是青海承东启西的农牧结合部,是环青海湖经济区-青藏铁路发展轴线的核心区域,州府西海镇处于环西宁市百公里经济圈之内。青藏铁路、国道315、227线和湟嘉公路横穿全境,正在建设的兰新铁路、西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海北州资源富集,现已发现各类矿产地516处、矿产55钟,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0余种,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达1859亿元。其中煤炭储量78417.2万吨,铁矿储量2429.9万吨,石棉储量1507.6万吨。境内有河流140余条,年径流量69.2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1.2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67.8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6.2万千瓦。州内有天然草场3972万亩,存栏牲畜327万头,耕地78.75万亩,是青海省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和藏青稞、北方小油菜制种基地。境内林地面积822.75万亩,木材蓄积量648万立方米,有珍稀动物30余种、野生药用经济植物380余种。青海湖湿地是重要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栖息鸟类196种,珍稀鱼类裸鲤和濒危物种普氏原羚均生活在青海湖水系和青海湖畔。
海北是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这里有名列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中国最美的花海“百里油菜花海”、经典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地金银滩草原。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原子城)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子城是培育“两弹”精神的摇篮,又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十二五”期间,海北州将大力推进“两个示范区”和“四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即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门源农畜产品加工、祁连有色金属选冶、刚察热水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海晏清洁环保工业四个工业集中发展区。
◎黄南藏族自治州
黄南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青海连接西南大市场的战略通道。全州辖4县25乡8个镇,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95万,有藏、蒙古、土族等17个民族。全州可利用草场面积2271万亩,耕地29万亩,存栏牲畜219万头(只)。
境内风能、水能、碳汇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州南北边缘,理论水电蕴藏量345万千瓦,黄河支流隆务河水电蕴藏量22万千瓦。已探明金、银、铜、锑等矿种25种。藏羚羊、白唇鹿、麝、冬虫夏草、大黄、雪莲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黄南州是全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文化遗存最为集中、文化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国家级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87处,主要有:国家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热贡艺术、坎布拉国家地质森林公园、麦秀国家森林公园、藏传佛教隆务寺等。
◎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州位于青海的西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境。全州辖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等6个县,面积26.7万平方公里,人口30.28万,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州府结古镇是历史上唐蕃古道的重镇。目前,玉树州已基本形成以结古为中心,以国道干线为主骨架,以县乡道为辐射的交通网络,南及西面可直达川藏公路213线,北与国道109线接通,青藏铁路不冬泉站离州府所在地约400公里。玉树三江源机场已建成投用。西宁至玉树长途通讯实现光纤化,州府结古镇及六县与国际国内通讯均实现程控化。移动通讯和联通已开通使用。
玉树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的美称。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的雪峰冰川,孕育了三大河流,境内水利理论蕴藏量在1万kW以上的干支流约有37条,水利发电总蕴藏量在542.7万kW以上,梯级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境内光能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数为2500小时以上,年日照数可达27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640千焦/平方厘米以上,太阳能普及率达到90%以上。玉树是一个牧业为主农牧兼作的地区,林区面积585万亩,可利用草场17482万,耕地1.38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等。截至目前,玉树州做过不同程度地质工作的矿产地261处,初步探明或估算储量的矿种有:砂金22万吨、银537万吨、铁6756万吨、铜12.9万吨,此外镍、钴、煤等也有很大储量。州内冬虫夏草、贝母、大黄、藏茵陈、藏羚羊、野牛、岩羊、白唇鹿等野生动植物丰富,已查明羌活、秦九、水母、雪莲等各类中药材913种,蕴藏量在5万吨左右,其中冬虫夏草年产量在15吨以上,是我国主要产区。玉树州境内有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和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藏族服饰极具魅力,康巴歌舞在青海民间歌舞中独树一帜,有着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境内有“三江源”、黑颈鹤的故乡隆宝滩和可可西里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蕃古道、文成公主庙、新寨嘉纳嘛呢石堆等景观景点40余处,并有大量的旅游探险景点和路线亟待开发。
◎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州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地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现辖玛沁、玛多、甘德、达日、久治和班玛6县,总人口18.2万人。州府驻地玛沁县大武镇距西宁440公里。
果洛州以牧业为主,可利用草场面积8860万亩。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系绵羊等,理论载畜量为910万个羊单位,现有各类牲畜46.20万头(只)。当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使牛羊具备了独有的特质,素有“高原之舟”美称的牦牛,所产鲜奶中干物质含量在17.31-18.40%之间,高于其它牛种,蛋白质含量在5—5.32%之间,乳糖含量在4.62--5%之间,脂肪含量在6.5--7.5%之间,钙829mg/100g,锌4.42mg/100g。 鲜牛肉眼肌面积大、精肉多、脂肪低、蛋白质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微量元素丰富,所产牛毛绒细度均匀、强度、伸度和弹性较好。藏绵羊羊毛又称“西宁毛”,具 有纤维长、富光泽、弹性好等优点,是编织长毛绒的上等原料。藏绵羊皮、牦牛皮是制革行业的重要原料。牦牛及藏绵羊的骨、血及各种副产品加工利用附加值高, 市场前景广阔。
果洛州境内水资源丰富,黄河干流在州内总落差1090米,装机大于1万kW的站址有7处,境内水能蕴藏量354万千瓦,水能发电理论蕴藏量约353万千瓦。州内现已探明金、银、铜、钴、硫、镉等矿种10余种,初步探明有色金属矿床6处,矿点9处,矿化点9处,距州府西南27公里处的德尔尼铜矿,是国家已探明的大型铜钴矿,位居全国前五位,铜、钴、硫、金的潜在经济价值约几百亿元人民币;贵金属矿产中已探明砂金中型矿床3处,矿点11处,小型岩金矿床1处,矿化点3处,已探明煤炭储量1200万吨。州内白唇鹿、麝、棕熊、雪鸡、冬虫夏草、雪莲、红景天、当归等药用动植物资源丰富,另外还有黄羊、岩羊、金钱豹、猕猴、黑颈鹤、雪豹、水獭等珍贵野生动物。境内森林面积2.085万公顷,木本植物30科90余种,活立木蓄积量579.22万立方米。渔类资源也极为丰富。
果洛地形奇特,扎陵湖鄂陵湖风光无限,海拔6282米的阿尼玛卿雪山终年云蒸霞蔚,国家地质公园年宝玉则、玛可河林区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