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招商引资 > 招商引资

“一带一路”下的海西作为

 

 

图为华明国际商贸物流园。

文/图 柴达木日报记者 浩尔娃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体现着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值得所有柴达木人思考与践行的是,在崭新发展的大时代,如何以更为宽广博大的视野,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中彰显海西的作为与特色。

海西具有“稳藏固疆,通甘入川”的区位优势,作为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节点,海西州地处青藏甘新四省区交汇中心地带,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构筑起与国际接轨的外向型经济“走廊”。

用活自身优势资源

赢得广阔发展空间

古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只有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珠宝、药材等商品,而如今的丝绸之路上,贸易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海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战略优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体是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盐湖及盐类矿产钾、钠、镁、锂等的主要分布区,矿产资源种类全、储量大。肥沃的柴达木盆地,也是我国枸杞的重要种植区之一,因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生长于柴达木盆地的枸杞,口感、品质、营养功效俱佳,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近年来,海西州依托区位优势,着力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开拓进出口市场,推动精细氧化镁、有机枸杞等特色优势产品走出国门、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实现金属锂、焦炭、碳酸钠的重点出口,打造了一批有业绩、有基础、有潜力的新兴外贸企业,重点外贸企业也在稳外贸中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

碳酸钠、焦炭、金属锂也成为拉动海西出口的“三驾马车”,增强海西在国际资源循环链中的参与度。国际贸易合作伙伴也多点开花,实现以东盟、非洲、日本、欧盟、韩国为主要贸易伙伴的新业态。

“据格尔木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海西州进出口实现3.4亿元,同比增长161.7%,占全省外贸的15.7%,占比与去年相比提升8.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39亿元,同比增长190%,进口107万元。进出口总值位居全省第二位;进出口增速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省进出口增速14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进出口增速157个百分点。”州商务局外贸科科长麦丽斯介绍。

海西州委副书记、州长乔亚群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目前海西州已通过发挥产业优势,实现了开放新突破。国际“盐化”走廊加速推进,2022年以盐湖资源为生产原料的各类工业品出口额较上年增长7倍。金属锂、氯化钙、氯化镁、纯碱、有机枸杞等产品远销欧美、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柴达木枸杞获得欧盟绿色有机认证,深受海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其品牌价值近百亿元。

加大立体交通建设

为经济发展“加速度”

通道通,则贸易畅。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交通设施“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正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青海道中心地带的海西,早已开始着手完善交通建设,在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建设方面海西也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8月20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青海省首次发往俄罗斯彼尔姆市的中欧班列从格尔木火车站驶出。同这趟班列一起启程的是82个满载盐湖产品的铁路集装箱,来自青藏高原的货物首次搭乘中欧班列走向欧洲市场。

近几年,格尔木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依托铁路、公路综合交通运输优势,紧扣全省副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对内衔接西北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干支线运输,对外为大西北地区和大西南部分地区搭建印度洋便捷的出海通道,以改革创新推动“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释放出空前的活力效应,公铁联运综合服务型高原国际陆港雏形已现。格尔木市作为“稳疆固藏”和青藏甘新四省(区)的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城市,已被国家列为37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41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2020年22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作为南接西藏、西连南疆、北通甘肃、东达西宁的战略枢纽,建设陆港园区的基础和条件更加完善。

近年来,海西州依托格尔木市“一带一路”黄金节点城市区位优势,建设格尔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成立国际陆港规划研究机构,全力推进国际陆港建设等工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海西州委副书记、格尔木市委书记汪山泉表示,格尔木将通过打造对外开放新通道,加快建设格尔木国际陆港特色小镇,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新通道建设十多个省市的协作,将格尔木建设成为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的交汇点和集散地,推进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在格尔木开展加挂、集拼、内外贸货物混载混装等业务,向南经广西北部湾钦州港、海南洋浦港,向西经新疆霍尔果斯等口岸运达世界各地。

因路而兴,历经风雨的格尔木如今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高原铁路的重要枢纽,并昂首阔步在打造青海省副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上。

抓好招商引资 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高原七月,柴达木盆地远山葱郁、河湖泛波,一派生机勃勃。近几年依托海西枸杞资源和自身不断创新的生物科技技术,从而在枸杞精深加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青海华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德令哈市。该公司的成功引进,使全州外资利用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我们公司研发生产出来的高原枸杞酵素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公司一期项目的建成,加速了海西州特色生物产业发展步伐,为海西州打造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提供助力,该项目达产达标后,预计年可生产酵素3000吨,完成销售收入2亿多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青海华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张健康说道。

正因为有如此丰富的生态生物资源优势,海西州依托枸杞、藜麦、中国藏蒙药等特色生物产业资源,着力培育有机食品、生物医药等特色生物产业,建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打造千亿元生物产业集群。青海华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海西州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绿色产业园区里的一份子,通过科技创新给园区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海西州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搭建“1+N”营商环境政策体系,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依托“青洽会”搭建“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更多企业“请进来”和“走出去”提供便捷服务。开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申报业务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一键办结”,主要功能覆盖率100%。

下一步,海西将认真落实国家及省级外贸发展政策措施,加强外向型企业的引导服务,继续深入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多元化开展海外投资,不断扩大经贸合作朋友圈。同时,继续开展外向型企业的摸底工作,推动相关外贸数据回流工作。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路走来,共建“一带一路”把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秉承着历史使命,以十年为新起点,一定能携手沿线各国为美好生活、共同繁荣绘制更美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