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奖项设置
第五条 目前质量奖奖项设置有:制造、建筑业,服务业,小企业。今后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调整和增加奖项。
第三章 组织机构、职责
第六条 质量奖评审机构由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和质量奖工作委员会两级机构组成,工作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为质量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第七条 质量奖审定委员会由政府、行业、地区主管质量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及有权威的质量专家组成。负责研究、确定质量奖评审工作的方针、政策,批准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及评审标准,审定获奖组织名单。
第八条 质量奖工作委员会由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质量管理专家、质量工作者和评审人员组成。负责实施质量奖评审,并向审定委员会提出获奖组织推荐名单。
第九条 质量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质协,其主要工作是:拟订、修改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培训、评聘质量奖评审人员;组织实施质量奖资格审查、资料评审和现场评审;对获奖组织进行监督和帮促。
第四章 评审人员
第十条 质量奖评审人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国家有关质量、经济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教育水平: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三)培训:接受过全面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系统培训,掌握质量管理新知识和方法;
(四)经历:具有五年以上的质量管理、技术或专业工作经历,有丰富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
(五)能力:掌握评审的方法和技巧(可通过评审专业培训获得),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快速的反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善于与人交往并具备自身独立性的能力。
(六)认真履行评审人员职责,严格遵守评审纪律,公正严明。
第十一条 对符合资格条件的申报人员,由质量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进行系统的质量奖评审专业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确认为质量奖评审人员,并由中国质协颁发证书。对取得资格的评审人员,要根据质量奖评审标准与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再培训。
第五章 评审标准
第十二条 经全国质量奖工作委员会建议,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决定自2005年起全国质量奖评审标准采用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 准。 标准吸收和借鉴了国外质量奖评价标准,注重组织从领导作用、战略策划、顾客和市场调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管理,直至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控制,更注重组织运 作绩效、满足顾客需要和持续改进能力,以及外部环境变化时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发展潜能。
第六章 组织申报条件
第十三条 组织应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前提下,对照评审标准,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申报。
第十四条 申报组织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与生产经营的组织,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认真贯彻实施ISO 9000族标准,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已获认证注册;对有强制性要求的产品已获认证注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二)近三年,有获得用户满意产品,并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
(三)认真贯彻实施ISO 14000族标准,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组织三废治理达标;
(四)组织连续三年无重大质量、设备、伤亡、火灾和爆炸事故(按行业规定)及重大用户投诉;
(五)由所属行业或所在地区质协对申报组织进行推荐,提出对申报组织的质量管理评价意见。评审中将优先考虑行业和地区双推荐组织。外资或独资企业可以不经推荐,直接申报。
第七章 评审程序
第十五条 组织申报。凡符合质量奖申报基本条件的组织,根据自愿的原则,填写《全国质量奖申报表》,按照评审标准和填报要求,对本组织经营质量管理业绩进行自我评价和说明。将申报表、自我评价报告及必要的证实性材料一并寄送全国质量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六条 资格审查。质量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申报组织的基本条件、评价意见和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
第十七条 资料评审。质量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审专家对资格审查合格的组织进行资料评审。质量奖工作委员会根据资料评审结果,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确定现场评审组织名单。
第十八条 经资料评审,未能进入现场评审的组织,评审专家组将针对组织的优势和不足,提供资料评审反馈报告。
第十九条 现场评审。质量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审专家组对资料评审后确定的组织进行现场评审。评审专家组给出现场评审意见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形成现场评审报告。
第二十条 综合评价。质量奖工作委员会对申报组织的《全国质量奖申报表》、现场评审报告等进行综合分析,择优推荐,提出获奖组织推荐名单。
第二十一条 审定。审定委员会听取评审工作报告,审定获奖组织。
第八章 评审费用
第二十二条 申报组织需交纳:
申报费 1000元;
资料评审费 4000元;
现场评审费 3000元/人?天数;
现场评审费由接受现场评审的组织按评审人天数交纳。评审人天数根据组织规模、产品结构和生产复杂程度确定。评审专家组成员的交通、食宿费用由接受现场评审 的组织承担,其中,评审专家交通费用按实际发生报销,评审专家食宿费用由质量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按标准统一收取,现场评审时评审专家的食宿由办公室统一安 排。食宿费用标准根据地域不同而异:经济发达地区500元/人?天,其他地区300元/人?天。
第九章 获奖组织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获奖组织应从本组织实际出发,制定提高质量水平的新目标,不断应用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创造出具有本组织特色的质量管理实践和经验。
第二十四条 质量奖工作委员会对获奖组织进行必要的监督,每三年对获奖组织的经营管理、综合绩效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确认,并将确认结果在报刊、杂志上予以公布。
第二十五条 获奖组织有义务宣传、交流其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带动我国广大组织整体水平提升。
第二十六条 获奖组织五年内不得再申报,把机会留给更多的组织。五年后可自愿提出申请,重新按规定的评审程序和当年的评审标准进行评审。
第二十七条 获奖组织如发生下列情况之时,应在一个月内书面报告中国质协:
(一)发生重大质量、设备、伤亡、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国家、行业、地区监督抽查产品或服务质量不合格;
(三)用户对质量问题反映强烈,有顾客、员工、供应商、股东、社会等相关方的重大投诉。
第十章 评审纪律
第二十八条 质量奖评审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透明度,接受政府、新闻界、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评审人员要公正廉明,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讲求效率,工作认真,保守机密。对违反纪律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直至撤消评审人员资格的处分。涉及法律责任的由司法部门处理。
第三十条 申报、接受评审的组织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对违反纪律的组织,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撤消申报及接受评审的资格。
第三十一条 建立评审和接受评审单位双向监督反馈制度。接受评审组织要对评审人员工作质量做出评价,反馈给中国质协。评审人员要对接受评审组织的守纪情况做出评价,反馈给中国质协。
第十一章 奖 励
第三十二条 对获奖组织,中国质协授予全国质量奖奖杯和证书,并在全国性媒体上公布获奖组织名单,进行表彰;在全国宣传、推广获奖组织的先进经验,引导广大组织向先进的质量管理经营模式学习,推进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三十三条 获奖组织可以在组织的宣传广告、产品外包装上展示全国质量奖标识,并注明获奖时间。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二○○六年起实行。其解释权属中国质协。
上一篇:质量管理奖评审程序
下一篇:商品条码注册申请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