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燕京
向往阳光草地、山川河流的人们,由于受疫情影响不能远行,于是开始在城市里寻找新的走近自然的方式。一时间,腰旗橄榄球、桨板、飞盘、骑行等户外小众运动项目异军突起,成为了旅游的“平替”项目。这些新潮运动不仅可以让人们在大自然中康健体魄,还带动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小众运动兴起
如今,飞盘、骑行、跳伞、橄榄球、棒球等小众体育运动受关注度越来越高,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热衷参与的运动项目。
周末,《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附近的水域看到,人们踩在五颜六色的板子上,或坐或立,手拿一只桨慢慢划行。一位正在给桨板充气的北京市民对记者说:“我在抖音上看到有人玩这个项目,觉得挺有意思。正好有两位朋友在玩桨板,我也和他们一起入了桨板的‘坑’。如今生活好了,运动场地也多了,大家都琢磨着找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参与一下。”
各种户外小众运动都迎来了爆发式的关注与参与。据小红书潮流组的豫津介绍,今年小红书发布的《2022十大生活趋势》显示,“腰旗橄榄球”笔记发布量在今年3月迎来爆发式增长,现在有2万篇以上的分享笔记。还有飞盘,相关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4倍。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运动人数增长迅猛,其中,攀岩、滑板、帆船、冰球等小众运动的参与人群日益增加。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茹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从心理角度来看,户外运动是一种身心解压的方式,而且年轻人喜欢彰显个性、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小众运动正好可以满足年轻人的多种需求。如今的年轻人还将小众运动作为一种社交活动。比如,运动的时候会拍照,然后发朋友圈,这样能和朋友们产生新的话题。运动过程中还会结识新朋友,这也使得疫情下相对受限的社交圈有了新的突破。几种需求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目前小众运动大受欢迎的局面。”
舍得花钱“烧”装备
对于年轻的小众运动玩家来说,玩也一定要像模像样,玩家们都舍得在运动上投入。
骑行是目前受欢迎的户外小众运动之一。北京市民骑行爱好者张宇飞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户外骑行的自行车与普通自行车的价格、功能完全不一样。骑行自行车的车架、前叉、坐杆等部件,通常会用到碳纤维或者钛合金这两种材料。碳纤车架重量轻且能吸收地面的冲击力,而钛比钢轻55%且不易氧化。另外,车子要跑起来又快又省力,还需要变速系统、风阻设计、传动系统等配件、结构的精密设计及精良的制造,这些都具备的自行车价格不便宜。”
记者在天猫捷安特官方旗舰店看到,捷安特入门级别自行车价格在2500元左右,店铺收藏第一名的是变速公路自行车,售价为4998元;收藏第二名的售价则为5998元。
价格不便宜的运动设备不仅仅是自行车。记者在电商平台上看到,桨板的价格从500元到几千元不等,销量较大的产品价位多在2000元左右,再加上电动充气泵、救生衣,置办一身装备,中等价位也在3000元左右。
滑板运动尤其受到青少年的喜爱,一些玩家会找专业人士,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个人滑行特点组装不同性能的滑板。北京庆利滑板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几百元、1000元的滑板只能用来熟悉这项运动,中等滑行水平的玩家自己DIY滑板的价格一般要花费3000多元。随着水平的提高,必须换性能更好的滑板,才能支持滑行者完成一些有难度的动作。”
在各种小众运动中,飞盘算是最经济实惠的运动项目,几十元就可以买到一个。但是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会买多个图形、材质不同的飞盘。
马蜂窝旅游研究院院长冯饶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疫情之下,人们对户外体育、健康生活方式抱有更大热情。‘Z世代’的城市青年愿意为个性化的体育项目买单。新兴的运动项目成为热门,这意味着年轻一代的习惯和偏好正深刻引导着全民健身的普及。”
认真玩是一种态度
不论运动装备价格高低,对于年轻玩家来说,玩一定要有专业的态度。他们会找教练,参加各种运动俱乐部,甚至是参加比赛,和各路高手一决高下。
记者在北京首钢园的滑板公园看到,市民刘勇带着6岁的儿子正在跟教练学习滑板。刘勇告诉记者:“虽然只是锻炼身体、培养爱好,但一定要找专业人士教授,这样既可以避免运动伤害,也能掌握正确的技术、技巧。玩也要认真,这是一种生活态度。”
据记者了解,今年3月30日刚刚成立的莫比乌斯南京飞盘俱乐部,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就吸引了2500名成员加入,增长速度让俱乐部创始人陈子祥直呼“没想到”:“现在光微信群就有6个,每周3—4场活动,还经常一票难求,几乎场场爆满。人最多的一场来了快150个人,我们包下的3块场地都差点不够用。”
户外小众运动热火朝天,有关部门也积极助力。
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日前发布通知,拟于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在全国多地举办2022—2023年中国飞盘联赛,这是首个全国性的官方赛事。
北京飞盘爱好者陶昌对记者说:“以往小众运动都是参与者自己组织区域性的赛事,现在国家体育总局开始组织全国性的赛事。我们飞盘运动群里有100多人,其中技术好些的都报名参赛了。”
据记者了解,去年,国家体育总局举办了多期桨板教练培训班,培训教练员学习桨板技术以及俱乐部运营等知识。除了在滨海城市举办桨板赛事,也积极推动内陆城市举办桨板赛事,用赛事带动桨板运动发展。
带动体育经济发展
户外小众运动的兴起还引发了相关装备制造、销售的快速增长,“玩”出了消费增长的新活力。
5·20大促期间,淘宝平台数据显示,自行车销量增长超过50%;京东6·18数据统计,京东运动的户外装备整体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71%,整个骑行品类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240%。数据咨询公司Technavio预测,2021年至2025年,全球站立式桨板市场规模预计将以近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达到1.08亿美元,而国内桨板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已达11.9%。
国内整个潮流运动及户外市场规模及增速在不断攀升,但由于此前小众运动参与人数少,一些运动项目装备国内产量不高,目前进口量快速攀升,今年以来,天猫国际进口滑板品类的成交额获得三位数的同比增长。国内生产企业已经发现商机,并开始快速进入这一市场。
浙江永康的一家滑板生产企业今年新增加了3条生产线,日均产量在5000片左右。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1年前,他们九成以上的业务是出口,代工生产。现在国内的业务量已经增加了20%,他们还在国内推出了自有品牌,做自主品牌利润能达50%。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天猫发布的运动户外趋势洞察预计,2025年中国运动户外市场规模将接近6000亿元,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户外小众运动的兴起,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推广、普及了全民健身运动,还带动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阅读提示
近年来,城市骑行氛围日渐浓厚,带火自行车及相关配套产品消费,线上线下消费数据均显示出市场的火热。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完善以及人们对运动健康理念的追求,自行车骑行已不止于日常代步,自行车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7月11日晚9点,北京市海淀区某商场地下一层的运动品牌门店,距离打烊剩下不到30分钟。自行车选购区内的导购员仍在忙碌着,有的在向消费者介绍不同类型自行车的特点,有的则忙着给已经选定产品的顾客调整车辆细节。
近年来,城市骑行氛围浓厚,带火了自行车及相关配套产品消费,线上线下消费数据均显示出市场的火热。记者采访发现,如今,自行车骑行并不止于代步功能,还发展出社交属性,带动都市运动产品的新消费。
线上线下骑行产品销售火爆
在上述运动品牌门店内,不少年轻的顾客忙着选购心仪的自行车,有的顾客已经试骑了数款产品。
在该店骑行产品区,记者看到货架和展台上安放着数十款不同类型的自行车,价格从699元到3299元不等。同时,头盔、手套、骑行服、水壶支架等配套产品以及车把、车锁、车灯、反光条、可调整支架等零部件产品也有丰富供应,价格在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不同价位的自行车在尺寸、材质、功能设计方面有所区别,为了满足公路出行、旅行等不同的需求,车辆的针对性设计也各不相同。”据门店销售人员介绍,近两年来,前来选购骑行产品的人群明显增加,店内自行车陈列和销售区空间也在逐步扩大调整,并引入更多样化的产品。
在北京南三环一家外国折叠自行车品牌专营门店,记者看到其产品比商场售卖的整体价位更高。据门店负责人介绍,一些配备更好材质和变速器等零件的车辆价格近万元,近来也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线上电商平台是消费者选购骑行产品的另一条重要渠道。据京东提供的数据,今年“6·18”预售期内,包括自行车、公路车在内的骑行品类是销售情况最好的品类之一,整个骑行品类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240%。整个“6·18”促销期间,自行车零配件的成交额同比增长100%,码表、穿戴装备等均快速增长。
不止于代步的骑行新风尚
一直以来,自行车都是百姓通勤重要的代步工具。然而,近年兴起的“骑行热”则让自行车不止于单一的代步工具,骑自行车还被当作一种运动健身、健康生活方式,其社交属性也得到更多开发。
今年24岁的蒋昊哲已经有近8年的骑龄,高中时花1500元购入第一辆山地车,随后又先后购入过折叠车、“死飞”即单速固齿自行车、适合轻装旅行的钢架自行车、碳纤维公路车、定制款钛合金公路车以及定制款钢架砾石车等多款车型,单车花费一路攀升至数万元。
据蒋昊哲介绍,专业骑行车辆刚性和重量方面更适合运动,而非单一的代步功能。他会根据健身、爬山、公路骑行等各种目的以及城市道路、铺装公路路面以及非铺装路面等条件来选择使用不同的车型。
对在北京工作的小郭来说,日常少有机会外出健身,一辆价值4000元的折叠车成为他的运动工具。每天晚上7点多下班后,他就会换上骑行服,从海淀区的工作地点骑车回8公里外的昌平区住所,全程半个小时。“车辆是去年买的,疫情发生之后更有必要加强身体锻炼,而且放着歌骑车回家的感觉很舒适。”小郭说。
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分析认为,城市道路建设的完善、人们对运动健康理念的追求以及骑行大赛引入国内等因素,带动了一大批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尤其是年轻人加入骑行。同时,作为个人专属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在疫情期间也降低了人们进入公共乘车空间的可能。
寻找自行车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
骑行文化在国内流行火热的背后,是自行车生产制造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我国自有的自行车品牌飞速发展,并且不断推出各种高品质车型。在全球自行车生产链条上,我国也处于生产链关键环节。
“我国在自行车车架生产方面已经具备相当优势,许多车架都远销海外。同时,很多国外品牌的车辆都是在国内完成组装,再销往全球自行车市场。”郭建荣介绍说,我国在轻工业制造生产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一些企业的国际生产订单已经排到年底。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自行车产量达7639.7万辆,全行业总营业收入3085亿元,总利润127亿元。行业出口额超120亿美元,同比增长53.4%,创历史新高。协会有关负责人预计,今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形势好转,行业运行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骑行氛围浓厚带来的市场前景,让自行车行业发展预期乐观。但从行业自身来看,我国自行车生产制造仍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升级。
郭建荣表示,碳纤维等材料以及变速器等核心零件是自行车生产制造的核心,也是体现车辆价值的标志,我国目前在这两方面研究开发还存在一定的短板。“我国的自行车民族品牌想要真正实现凤凰涅槃,不能仅仅做加工,还需要继续深化研究,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郭建荣说。
本报记者 刘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