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将进一步坚定信心,靠实责任,做实工作,积极克服困难,创新思路,打破常规,攻坚克难,挖增量潜力,抓重点项目,千方百计实现工业、投资和服务业等主要指标稳定增长,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工业方面。一是落实政策措施。深入贯彻柴达木循环经济工作座谈会议精神,重点落实好省上明确的减免原生矿产品生态资源补偿费和企业过路过桥费政策及各类扶持资金,用好10亿元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帮扶和鼓励企业应对困难、共度难关。根据《2014年度保运行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工作激励补助办法》,安排下达州本级6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州25户重点企业及15个重点项目进行激励补助。二是强化目标责任。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要求,完成好州政府下达的指标调度任务。贯彻执行好《海西州2014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和“两区”建设百项重点工程目标责任分工跟踪督查督办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工业稳增长、项目推进和服务业发展等综合协调机制,强化督查督办,力促工业和投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三是开展施策帮扶。完善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和增长点协调服务制度,落实州级领导蹲点联点企业目标责任制和地区、部门领导责任制,坚持定期检查通报和考核督查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地区、各工业园区要加强调研督导,按照“抓重点、重点抓”和“抓大不放小”的原则,继续逐个企业、逐个项目摸排梳理共性和个性问题,积极帮助企业排解困难,确保企业生产运行稳定。四是抓好挖潜增效。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稳定生产工作,督促油田公司、盐湖集团等大企业按照年度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快生产,确保全年目标任务不低于确定的目标任务;对于锦泰硫酸钾、宏扬水泥等市场销售好、利润好的产品生产企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加快续建项目、积极挖掘扩大市场份额;对市场或区域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拉动作用强、前景好的重大在建和新建项目,尽最大努力加快推进建设,力争盐湖集团金属镁装置、杰青结构板材等18个产业项目年内建成投试,尽快形成新的增量支撑;抓好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年内确保新增20户企业纳入规上行列,进一步增大工业和经济总量。五是做好产业对接。紧盯全年160亿元的对接任务,积极搭建对接平台,更新调整产品目录,畅通信息渠道,突出产品特点和市场优势,进一步强化省内、州内产业、企业、产品对接工作,抓住一些原材料销售价格低但对占领未来市场有利的时机,努力构建未来战略性产销关系。重点帮助油田公司消化12万吨成品油;做好海西焦煤与西南攀钢、云钢及包钢、鞍钢的对接促销工作,力争在上半年成功对接172万吨焦煤的基础上,对接200-300万吨焦煤,努力扭转当前煤炭企业生产运行困难局面。六是优化要素保障。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切实做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要素保障。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落实银企对接协议,保障企业流动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对部分企业承兑汇票多、财务费用高、企业贷款难、融资贵等问题,研究具体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继续发挥好与青藏铁路公司的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落实好铁路货物运价下浮政策,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强与海西电力公司的沟通衔接,衔接取消企业预缴电费政策。全面摸排调查未纳入统计范围的各类企业,切实做到“应统尽统”,保持工业经济应有增长。
二、投资方面。一是改善投资环境。积极顺应投资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加强产业政策的宣传引导,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简化审批程序,跟踪服务前期手续办理,积极推动项目建设。二是重视投资调度。上半年全州形成24亿元的投资缺口,各地区、各部门要利用好夏秋季施工的黄金季节,促进度、保投资,填平补齐上半年的投资欠账。三是抓好招商引资。认真落实好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青洽会签约项目推进落实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项目履约率达到70%,项目开工率达到50%,资金到位率达到15%,进一步激发投资增量潜力。四是抓好资金筹措。把向上争取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安排专人,下大力气抓衔接、促落实,力争项目资金争取落实工作有所突破。加快资金拨付进度,避免资金在本级沉淀。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扩大融资规模,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五是强化跟踪问效。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分别成立项目推进工作小组,协调落实项目建设工作。对主观上不主动、不积极,推诿扯皮,造成项目协调不力、进展缓慢的责任领导、牵头地区和部门,及时进行通报,追究相关责任。对于资金沉淀的32个政府投资项目,要进一步明确时限和目标责任,加大督导检查,强化行政问责,确保项目9月份全部开工建设。六是加快项目谋划。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超前谋划一批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大项目,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三、服务业方面。一是抓目标落实。紧盯省上下达海西州服务业目标增速10%的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任务措施,深入分析基础数据,对差距较大的指标,提出有针对性的办法,确保指标达到目标进度要求。二是抓政策扶持。督促落实对省州出台的扶持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并结合推进实际,研究提出针对性政策措施,积极落实省州服务业引导资金,加大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三是抓企业培育。积极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加快建立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机制,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力促服务业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抓好“个转企”工作,落实优惠政策,分行业、分类别有效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四是抓有效投入。继续加强服务业项目谋划与包装,做实服务业重大项目前期,不断充实完善服务业项目库。扎实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项目建设,继续加快推进以生产性、生活性、旅游休闲和文化创意为重点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五是抓基础工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摸清行业发展现状,把握规律和特点,找准问题和困难,强化对策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强化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特别是商务、旅游等行业部门,工作关口前移,积极主动做好行业统计工作,分管领导专门负责,指定专人加强业务学习,全力做好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