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海西州卫生计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使全州卫生计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长。截至2013年末,全州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1所、病床1702张、卫生技术人员224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3张、卫生技术人员4人。与2008年相比,机构总数增加108个,增长率为34%,床位数增加225张,增长率为16.2%。
二、卫生计生投入空前加大。2009至2013年全州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20.15亿元,年均增长12.96%。全州人口计生事业费从2008年的1166.9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2370万元,人均从2008年的27.3元提高到2013年的51元,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目标。
三、卫生服务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末,全州设立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机构数较2008年增长1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由88%提高到94%。
四、全民医保体系日臻完善。海西州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城乡居民就医“一卡通”,使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率均达到99%,城镇职工参保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达54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元。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省、州、县、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级医疗机构45%、65%、75%和80%改为并提高到目前的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70%、80%和90%,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增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专病专防策略有效落实,结核、乙肝、艾滋病、碘缺乏病、包虫病等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危害程度逐年减弱,全州人均期望寿命达71岁。儿童规划免疫由“5苗防7病”扩大到“11苗防12病”,计划免疫接种率从2008年的88%提高到95%。
六、妇幼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州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分别由2008年的81.28%、81.9%、88.34%提高到95.13%、94.14%、98.74%,依次上升13.85%、12.24%、10.4%。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至40.09/10万、11.42‰、13.23‰。认真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截至2013年底全州共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人数11699人次,落实补助资金554.36万元。
七、医学人才培养成绩突出。特色优势领域医学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开展医学科研项目10项,有4项荣获州级科技进步奖,开展“三新”项目368项,建成省级重点专科5个。实现对口帮扶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开展巡回医疗年平均达3500天,累计派出专家540人次,免费诊疗12.8万人次,减免费用25万元。
八、卫生监督执法明显加强。在全州配备协管员125名,制定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流程和卫生监督协管系列工作制度。全州综合卫生监督覆盖率达95%,比2008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开展水质、公共场所等现场快速监测项目45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100%。
九、爱国卫生运动成绩斐然。通过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卫生创建、农牧区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控烟等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全州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群众健康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13年末,全州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个、省级卫生城市1个、卫生县城1个、卫生乡镇7个、卫生村11个、卫生学校1个、爱国卫生先进单位6个、省级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先进单位2个。农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2%,农村改水累计受益率达90.3%。
十、计生奖扶政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奖励扶助、特别扶助“三项制度”有效落实,全面兑现全州计生系统工作满15年人员每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实行晚婚晚育的农牧民家庭一次性奖励1000元、已退休的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1000元和城镇居民低保户子女考入大学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等激励政策。将城镇居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14周岁以内的独生子女,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个人每年缴费提高到60元,全部由县级财政代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