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高原旅游名州”
今年以来,海西州紧紧围绕建设“高原旅游名州”奋斗目标,以“生态文明旅游年”为主题,周密安排部署全年旅游重点项目、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旅游宣传推介等工作,将旅游经济发展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地,确保旅游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截至9月底,全州接待游客达651.72万人次,同比增长29%;旅游收入32.16亿元,同比增长42%。
一、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一是在做好“十二五”规划评估的基础上,启动旅游“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部署全州第二次旅游发展大会筹备相关工作,征求《海西州贯彻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的实施意见》意见建议。二是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截至 9月 30日 ,柴达木自驾车营地完成投资2400万元,建设的摩托车汽车赛道8月底已投入使用并成功举办2015全国摩托车场地越野竞标赛;大柴旦温泉已完成投资2645万元,客服中心及温泉主体建设已完工;格尔木318自驾车营地也已动工建设并完成投资1500余万元。茶卡盐湖景区建设,已委托5家规划单位进行规划方案编制调研,破旧厂房拆迁工作已完成15000余平方米。加快旅游厕所建设,全州50座旅游厕所修建改造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三是加大招商工作力度,2015“青洽会”海西旅游项目专场签约项目19个,签约总金额9.5亿元,目前正在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力度。
二、强化旅游发展宣传推介。一是突出重点及主要客源市场进行宣传推介,赴成都、西安、杭州等地区召开旅游专场推介,收效明显。四川、陕西、甘肃、浙江等地游客明显增多;西安、成都等地50余家旅行社,以及《走遍中国》杂志社、陕西电视台、腾讯网地方频道等新闻媒体共5批次总计153人赴海西进行采风活动。二是利用平面广告、户外广告及网络电视等多种宣传途径,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打造“柴达木”精品旅游线路和目的地。在《假日自助游》、《东方之旅》等5家旅游杂志进行平面广告宣传,对全州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宣传报道;结合智慧旅游,开展网络营销工作,充分发挥中国柴达木旅游公众微信平台、8个地区旅游公众微信平台、海西旅游门户网站等网络的宣传作用,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和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目前,哈里哈图、可鲁克湖等3个景区电子门票网络销售系统已建成。
三、加强品牌创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成功举办第三届激情哈拉湖·迎新年冰雪机车极限挑战赛、“探秘柴达木”、2015全国摩托车场地越野竞标赛等系列赛事活动。通过积极开展特色系列活动,促进旅游节赛活动市场化、品牌化和特色化发展,带动全州特色主题旅游发展。二是抓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大与兰州、敦煌、西安、成都等地的对接,推进丝路旅游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方面的区域合作,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三是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具有海西特色的星级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游、生态观光游等,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星级乡村旅游点57家,旅游资源开发公司22家,旅行社10家。申报旅游名镇1个、“高原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确定旅游扶贫村8个,争取省级旅游扶贫资金214万元。
四、加强行业及市场整治。一是开展“春潮”监督检查行动,对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各旅游景区(点)重点区域、设施设备、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全面实地检查,及时消除各类旅游安全隐患。重点针对昆仑山、茶卡盐湖、哈里哈图等景区(点)环境脏、乱、差情况进行整治,督促各地加大检查、整治工作力度。二是强化A级景区、星级酒店、星级乡村旅游点的升级改造和新申请酒店及乡村旅游点的评星工作。都兰诺木洪枸杞生态旅游观光园、德令哈新堉合作社、怀头他拉枸杞生态旅游观光园等一批观光农业园正在申报A级旅游景区。州星评委对全州2015年预评定的13家星级饭店和10家农(牧)家乐进行初次评定。三是完善投诉监管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接到游客投诉电话5起,调解率100%;救援电话4起,组织实施救援4次,出动车辆17台次,先后成功救援42人。
五、自驾旅游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大水桥收费站1至9月7座以下过站车80.23万辆,同比增长42.6%;德令哈东(尕海)收费站1至9月7座以下过站车41.95万辆,同比增长17.59%。从客源构成看,甘肃、陕西、四川、浙江等省为较大的省外客源市场,西宁和海东为省内的主要客源市场。重点景区游客人数急剧增加,出现“井喷”现象,尤其是乌兰茶卡盐湖景区,1至9月接待游客123.96万人次,同比增长198.5%;旅游收入4235.42万元,同比增长346%。最多的一天游客接待量达到32000人次;其中自驾游人数占到70%以上。
(州旅游局)
上一篇:天峻县从三方面打造信访工作新格局
下一篇:10月份海西州粮油市场价格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