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滨河路社区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搭建活动平台、开展‘三心’服务”三项措施,扎实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助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让居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强化组织,促进活动落实。一是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促落实。
为确保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顺利开展,州市领导带头到社区报到,通过“亮身份”、“领岗位”、“作承诺”、“联点结户”等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州、市10余名主要领导同志分别带头认领了政策宣讲、教育培训、扶贫济困、维权服务等岗位,相继开展了指导社区开展工作、走访联系户、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为社区党员讲党课、为社区群众解读相关政策等系列服务活动,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二是相关部门督导检查保落实。积极构建组织部门、各级党组织和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通力配合、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通过不打招呼实地检查、电话询问居民群众等方式,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活动开展情况实行每月通报;街道党工委每月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和安排部署;社区党组织定期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各项事务和服务社区居民情况反馈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单位党组织将进社区活动纳入党员个人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市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把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作为重点内容随时进行督导检查,有效激励在职党员在社区尽己所能、发挥作用;三是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抓落实。州、市组织部门分别为滨河路社区选派了党建指导员,通过定期上门走访、主动问需、拨付党建经费等措施,实现长期帮助开展党建指导、扶贫助困等工作,进一步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落实到位,实现了“组织关系在单位,组织生活两到位”。根据在职党员公开承诺办理情况和参加社区活动表现情况,社区党组织定期组织社区群众对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进行民主评议,把社区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重要标准,促进在职党员履职尽责、全心全意服务社区群众。
搭建平台,激发党员活力。一是搭建工作岗位平台。社区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梳理归纳社区建设和群众需求,设置了“党建指导、法律援助、矛盾调解、卫生保洁”等20个服务岗位。
依据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自身基本情况,以个人自领和社区党总支安排相结合的方式,每人认领1-3个服务岗位,按岗位开展助民、为民服务。同时,实行服务社区“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活动,公开个人基本信息,每人每周作出一项服务承诺。截止目前,社区共有469名在职党员报到,认领了服务岗位,作出了公开承诺,主动参加各类服务活动;二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
依托区域化党建格局,按照“组建合理、服务高效”的原则,根据在职党员所从事职业、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和个人意愿等,在社区组建了5支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安排一次教育培训、健康义诊、家政服务、文艺汇演等“特色组团式”服务,使在职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服务社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社区已有85名在职党员参与了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服务11次,服务居民群众160余人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70余件,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搭建联点结户平台。实行每名到社区报到的在职机关党员与社区群众联点结户制度,扎实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长期联点帮扶工作,实现对社区群众的精细化联系服务。依托社区孤寡老人日间照料室,在职机关党员定期轮流开展照料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到社区报到的在职机关党员共计联点了230户孤寡老人、残疾户、困难家庭以及社区矫正人员等各类居民群众。
“三心”服务,增强活动实效。一是卡片连心。社区党组织为在职党员制发了“爱心救助卡”、“就业连心卡”、“服务直通卡”等联系卡片,使社区的特困家庭、下岗失业人员以及有服务需求的居民群众能及时联系在职党员,得到在职党员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在职党员通过连心卡片,开展“微心愿”等各类帮扶活动30余次,帮扶各类救助款项1.2万余元;二是电话通心。
社区党组织开通社区热线电话,及时受理社区群众的各类诉求,经规整分类以后,根据在职党员的服务岗位和服务时间段,由社区党总支对工作任务进行调配,督促及时上门开展服务,对服务质量电话询问被服务群众后,记录在《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登记卡》上,作为日后综合评定在职党员社区表现的重要依据;三是走访暖心。实行定期走访制度,了解收集社区居民的需求,完善群众“急难愁”事项登记、梳理、办理、反馈制度,对能解决的予以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按照工作程序逐步加以解决,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切实办好居民群众的每件急事难事。活动开展以来,主动上门服务110余次,解决群众各类问题28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