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政策咨询 > 政策法规动态 > 政策法规动态
2014年海西州上下游产业对接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稳定增长政策和措施的意见》,省经委、省国资委《关于印发2014年上下游产业对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推动上下游产业合作对接,促进全州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以提高州内投资要素使用比例为重点,以“两区”建设百项重点工程、“双百”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精深加工和产业配套,各地区、各园区在建或新建项目中使用州内建设用材及配套设备的采购量达到30%以上,全州上下游产业对接金额增长50%,达到150亿元,力争年内30家以上企业达成供货协议。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加强投资主体与生产要素对接,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加强项目招标、前期、建设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投资推动其他生产要素的同步增长。一是加强项目招标管理。以青海矿业60万吨煤制烯烃、黄河矿业夏日哈木镍钴矿开发和庆华矿业200万吨钢铁等项目为对接重点,按照属地管理方式,招标时要求项目建设所需水泥(无特殊要求)、墙体材料等建设用材州内采购100%,砂石、钢构、常规非标设备制造等建材以及州内可以配套的设备,采购和使用量必须达到30%以上。做好青海矿业60万吨煤制烯烃、中国五矿一里坪盐湖资源开发项目、青海安立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碳酸二甲酯等年内新开工项目的对接工作,无特殊情况要选择州内招标机构进行工程设备招标。二是抓好项目建设前期的对接工作。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核查已完成备案和核准的在建项目,项目备案部门要在工业类投资建设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初步设计等环节应明确项目用材方向和品种,积极采用州内或省内设计、施工单位实施建设,优先使用州内管材、石材、水泥等建材及配套设备。要求业主使用州内投资要素比例不低于30%。支持供货企业与需求企业组成产业联盟,建立本地产品直供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减少物流成本和中间环节。三是做好上下游产业对接的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州内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等宣传载体,搭建重点工业产品发布平台,发布上下游对接信息,引导和推动州内纯碱、焦炭、黄金、铅锌、钢铁等行业企业进行产品上下游对接,提高产品就地消化能力;引导和推动州内煤炭、金属硅、碳酸锂企业加强与省内相关下游企业对接合作,实现上下游企业产品对接常态化。
 (二)着力围绕重点产业对接,形成上下游联动发展。重点推进新能源、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建材业、物流等产业的对接。一是做好管材、水泥、石材等建材企业、非标设备生产企业与重点项目的对接,加强项目建设前期的对接和项目招标管理工作,提高州内投资要素的使用比例。二是完善光伏产业链条,实现下游电站与上游组件的产品对接,加强光伏制造企业与光伏电站建设应用的紧密度。三是支持在建物流园区与重点园区、企业建立协作配套联盟,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对资源配送的作用,优化物流、信息系统,利用物联网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组织州内生产企业建立协作配套联盟,确保生产性企业原料、产品及时运输,促进带动信息消费,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三)着力突出重点园区对接作用,促进投资推动产业发展。紧紧依托格尔木、德令哈等6个重大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围绕 “两区”建设百项重点工程、“双百”项目、“100个重大工业技术进步项目”,主动引导项目建设企业优先采购州内大宗建设、非标设备、管材等产品,切实发挥各工业园区在上下游产业对接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力促投资要素州内使用比例达到确定要求。
 格尔木工业园:要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西台吉乃尔湖硫酸盐型卤水钾镁锂硼综合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格尔木南站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建设项目、青海盐湖集团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庆华集团钢铁一体化项目等开展投资要素对接工作,年内完成上下游产业对接50亿元目标任务。
 德令哈工业园:要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海西冰峰30万吨瓶装矿泉水生产项目、青海碱业二期年产120万吨纯碱项目等开展投资要素对接工作,年内完成上下游产业对接40亿元目标任务。
 乌兰工业园:要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庆华煤化公司10万吨液化天然气项目、省盐业公司15万吨多品种食用盐、300万吨工业盐扩能和青海友明茶卡盐湖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等开展投资要素对接工作,年内完成上下游产业对接10亿元目标任务,全力推进青海庆华煤化公司焦炭产品海外贸易。
 大柴旦工业园:要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大柴旦恒达能源有限公司百万吨选煤项目一期200万吨选煤工程、大华化工外兑法提高钾资源采收工艺技改项目等开展投资要素对接工作,年内完成上下游产业对接20亿元目标任务。
 (四)着力强化补充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引导企业产业链招商,采用重组合作、股权置换等方式组建上下游产业联盟,推进产业向中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转化。二是针对州内供应不足、需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产品,鼓励与有实力战略投资者合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三是立足我州产业优势,深挖市场潜力,积极承接州内外产业转移。
 (五)着力加强动态监管,完善工业产品目录。制定完善《海西州重点工业产品目录》,公告州内现有优势产品及生产企业,对省内或州内供应不足、需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产品,鼓励州内生产企业积极与省内外优势企业合资合作,做大做强。州内供应不足、需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产品,要有针对性引进省内外优势生产企业,以市场换产业,增加品种,填补空白。实行重点工业产品目录动态管理,对目录产品进行适时补充修订。
   三、主要措施
  (一)跟踪落实对接项目。一是各地区、各园区要在落实已对接产业项目基础上,继续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条间原材料、配套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采购和使用。二是建立州内企业间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工业项目在建设初期就要确定建设用材和设备采购方向,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产品。
 (二)加大重点工业产品采购。一是各地区、各园区基础设施投资类建设项目,在政策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凡省内或州内能够提供和生产的均应纳入招标范围,评标时使用省内或州内企业产品的分别给予中型以上企业3%-5%、小型微型企业6%-10%的价格扣除优惠。二是非政府类投资项目,建立本地产品直供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减少物流成本和中间环节。
 (三)提高产品质量和配套水平。引导和鼓励州内生产企业主动调整结构,降低成本,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配套能力,提升产品工艺技术水平。在为项目单位和用户提供质优价廉、性能稳定产品的同时,做好配套服务和售后服务,并积极开展设备维护等日常服务项目的合作,不断提高我州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加大轻工和装备制造项目招商引资力度。要以州内空白产品为切入点,找准产业链缺链环节,完善产业链条;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引进省内外生产企业在海西建立生产基地,填补州内产品空白,鼓励关联企业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力争年内引进10家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和产业间的互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组织实施
  (一)州经发委,负责以“两区”建设百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为重点,围绕精深加工和产业配套,切实做好上下游产业对接工作,确保今年全州上下游对接目标任务的完成;并制定完善《海西州重点工业产品目录》,实行重点工业产品目录动态管理,对目录产品进行适时补充修订。州国资委,负责组织州属国有企业上下游产品对接工作,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将采购本地产品情况纳入本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中。州财政局,负责州级行政事业单位在政府采购时,对使用省内或州内产品的项目在评标过程中给予优先考虑,适当加分。州科技局,负责组织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与州内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对接,攻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州环保局,负责组织州内环保设施建设项目与建材、建筑施工、劳务等企业进行合作对接。州农牧局,负责组织州内农畜产品与深加工企业进行合作对接。州商务局,负责商贸流通企业进行合作对接,并提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目标,积极开拓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争取我州特色产品出口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二)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海西州重点工业产品目录》引导企业采用产业链招商、重组合作、股权置换等方式组建上下游产业联盟或现代企业,聚合原材料采购、零部件供应和市场销售与物流保障等环节,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上下游产业对接成果的统计、汇总工作,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将上季度落实情况以总结材料和表格形式报送州经发委。同时要认真研究分析在上下游对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上下游产业对接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海西州2014年上下游产业对接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
单位:亿元

地区 目标任务 备注
全州(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合计 150  
格尔木(含工业园) 50  
德令哈(含工业园) 40  
乌兰(含工业园) 10  
都兰 10  
天峻 10  
茫崖 5  
大柴旦(含工业园) 20  
冷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