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政策咨询 > 政策咨询

聚焦群众关切 配套支持措施(政策解读)

本报记者  白剑峰  申少铁
2021年07月22日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为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日前发布。

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决定》提出,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目前,国务院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建议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3个子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将作出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对三孩生育政策作出安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将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结合本地实际做好法律政策衔接,依法组织实施。在5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作出的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施行前生育三孩的,可按修改后的法律认定。

部署一揽子支持措施,提出系列优化组合政策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在2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人口发展的新变化,作出了逐步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部署,先后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全面两孩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形势又发生了新变化,生育水平逐年走低,人口增速持续放缓,群众的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都遇到了实际困难。现阶段实行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主要考量有两点:一是为了平缓生育水平下降的趋势,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带来的风险,推动实现适度的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应对人口老龄化;二是为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于学军介绍,《决定》由8个部分29条构成。第一、二部分共7条,包括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三部分共4条,包括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建立健全人口服务体系,做好监测研判。第四、五、六部分从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3个方面,提出了10条配套支持措施,这也是今后的重点任务。第七部分包括3条,强调政策要有序衔接,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保障工作,这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计划生育家庭做出贡献的高度肯定。最后是第八部分,提出了5条组织实施保障措施。

《决定》有3个突出特点:一是优化。部署了一揽子支持措施,提出了系列优化组合政策,聚焦群众关切,坚持问题导向,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切实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释放生育潜能,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二是包容。《决定》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三是保障。《决定》要求,对计划生育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特别是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建立健全全方位的帮扶保障制度。

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加强托育服务供给

“养育成本的快速提高是当下人口生育面临的主要矛盾,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都成为制约生育的因素。”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说,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决定》明确了将配套支持措施和三孩生育政策作为一个整体组合提出,要求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提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支持举措。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确保《决定》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当前,许多年轻家长工作忙,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的需求,但托育服务的供给还难以跟上。

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说,国家卫健委将按照《决定》的要求,把托育服务作为重点来抓。实施“十四五”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和托育建设专项工程,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的建设。实现到“十四五”末,使每千人的托位数从目前的1.8提高到4.5的目标。支持多元供给,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规范家庭托育服务健康发展,要调动国企、社会、资本等各类主体积极投入托育行业。

随着三孩政策落地,入园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以有效支撑三孩政策实施为重要目标,研究制定部署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0%以上,并且要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大力发展公办园,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机制,积极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的资助力度。

过去,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的下班时间不一致,造成接孩子难问题。《决定》要求推动孩子的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吕玉刚介绍,为了指导各地各校进一步把课后服务工作做好,近期教育部对课后服务专门作出了部署:每个义务教育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条件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以后,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要保证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与家长的下班时间相衔接,推出“5+2”模式,每周5个工作日开展,每天都要开展不少于2小时;各学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努力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项目;通过财政补助,实行服务性收费或者代收费的办法,保障课后服务经费。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张贞德说,民政部将从助力婚姻家庭和谐幸福着手,为三孩政策实施提供支持保障。将依托各级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区。将治理婚嫁陈规陋习,积极推动各地把反对天价彩礼、低俗婚闹等作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重要内容。

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

今后还有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吗?《决定》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

对之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育三孩的,是否还征收社会抚养费?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已经依法作出征收决定并执行完毕的,应当予以维持;已经作出征收决定但尚未执行完毕的,已经征收部分不予退还,未征收部分不再继续征收;尚未调查或作出征收决定的,不再受理、处理。各地要做好政策衔接,加强宣传解读,稳妥有序地推动工作落实。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实行特别扶助制度扶助标准动态调整。自2011年以来,先后4次调增扶助标准,目前独生子女伤残和死亡特扶金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350元、450元。

 

生三孩压力大不好养?专家详解新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张佳星

2021年07月22日 来源:科技日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近日发布,作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部署。

乍一听到三孩政策,有不少网友就急着表示,压力大,不好养,成本高,难支撑……事实上,将推出的配套支持措施,正是为了让“你好!三孩”真正地实现。

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共同介绍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关情况,针对老百姓的生娃、养娃、带娃的痛点做了一一解答。

没人看娃,咋办?已有4000家托育机构备案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0—3岁的婴幼儿有4200万左右。据调查,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的需求,但是实际现在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给和需求缺口很大。

婴幼儿无人照料成为制约生育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十四五”规划把托育服务作为重点来发展,提出到“十四五”期末,使每千人的托位数从目前的1.8提高到4.5。

相关工作已经在积极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履行牵头职责,和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密切合作,在出台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管理规范、保育大纲、建筑标准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短短两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6月30日,在国家卫健委全国托育机构备案系统里,已有4000多家机构通过了备案,目前还有1万多家积极申请,市场很积极、很活跃,这是一个现状。

与此同时,“十四五”托育服务发展的专项规划正在研究编制中,将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并调动国企、社会、资本等各类主体积极投入托育行业。

据介绍,相关部门将通过实施“十四五”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和托育建设专项工程,支持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规范家庭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同时推动托育人才培养、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建立托育服务登记备案等制度,坚决守住托育服务安全和健康的底线。

幼儿园难上,咋办?普惠园将进一步增加

三孩政策落地,入园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如何确保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缓解。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已达到了8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了84.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以有效支撑三孩政策实施为重要目标,研究制定部署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0%以上,并且要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提高覆盖率的同时,科学布局普惠园的工作已经在推进。

“这两年来,我们在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治理上下了很大气力,回收了2万多所幼儿园,增加了416万个学位,有效支撑了普及普惠目标的实现。”吕玉刚说,未来将大力发展公办园,并积极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在幼小衔接方面,将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推进小学和幼儿园有效衔接。据介绍,教育部今年已经专门印发了关于实施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意见。在幼儿园要帮助孩子做好小学入学准备,在小学特别是针对1年级孩子,要帮助做好入学适应,使双方有效衔接,搭建起桥梁。

放学早没时间管,怎么办?课后服务今年全覆盖

由于过去放学时间和家长的下班时间不一致,“接孩子难”成为很多父母的实际问题。《决定》要求“推动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这一工作如何落实?

吕玉刚介绍,2017年以来,教育部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部署,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有6500万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接下来,每个义务教育学校都要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条件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以后,实现学校全覆盖。

“只要学生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学校就应该提供这样的条件和支持,并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项目,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和有效性。”吕玉刚说,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和家长的下班时间相衔接,按照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来考虑。原则上,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课后服务不少于2个小时,也鼓励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哪里来?据介绍,因为国家有明确政策规定,通过财政补助,实行服务性收费或者代收费的办法,保障课后服务经费。要求各地按照政策规定,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应标准,为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和相关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切实保障课后服务能够顺利实施。

 

多部门多措并举 解群众生育后顾之忧

2021年07月22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次优化生育政策,不仅是简单地从二孩到三孩的数量调整,更重要的是全面部署配套支持政策。”7月21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在解读《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时指出,这些政策措施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切实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释放生育潜能,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下降到1200万,总和生育率为1.3。我国总人口增长势头明显减弱,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预计“十四五”期间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在此背景下,《决定》出台,要求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于学军说,现阶段实行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主要考量,一方面是为了平缓生育水平下降的趋势,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带来的风险,推动实现适度的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应对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养育成本的快速提高是当下人口生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发布会上说,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都成为“不愿生”“不敢生”等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国家在宣布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后,网上关于“生不起”“养不起”的反映也比较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生育支持政策的期盼。

婴幼儿无人照料是制约生育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有0-3岁婴幼儿4200万左右,调查显示,其中1/3的婴幼儿家庭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是实际现在的供给为5.5%左右,供给和需求缺口确实还很大。”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在发布会上说。

《决定》提出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支持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服务,并加强综合监管。

杨文庄表示,《决定》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调动国企、社会、资本等各类主体积极投入托育行业。同时,将建立托育服务登记备案、信息公示和质量评估制度,完善综合监管、动态监管,坚决守住托育服务安全和健康的底线。

此外,《决定》还在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相关规定。

“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水平,实现幼有善育,是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三孩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发布会上说,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的幼儿园毛入园率已达8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0%以上,并且要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此外,教育部还充分考虑出生人口的变化和城镇化进程,以县(区)为单位,科学布局普惠性幼儿园。要大力发展公办园,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机制。近几年,教育部回收了两万多所幼儿园,增加了416万个学位,有效支撑了普及普惠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教育部将积极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健全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孩子放学时间和家长下班时间不一致也是众多家庭的痛点。对此,吕玉刚表示,教育部推出的“5+2”模式,将保证工作日每天都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课后服务时间不少于两小时。“要求每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要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每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记者 刘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