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通讯员 朱莉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放眼乌兰县柯柯镇纳木哈村,温室大棚内绿的叶,黄的花,红的果,相映成趣。枸杞番茄在繁茂的枝头上,一颗颗一串串等着人们采摘。
枸杞番茄是浙江大学农学院经过四年精心栽培孕育的新品番茄。乌兰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钱杰作为乌兰县柯柯镇纳木哈村联点领导,通过浙江援青乌兰工作组的桥梁作用,以浙大农学院为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组织纳木哈村推选的技术学习人员,跟随康鸿农牧学习种植经验技巧,在钱书记的带领下,纳木哈村培育两棚枸杞番茄,真正做到了培养技术人才与实现果蔬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解决了村内产业发展单一的“造血”功能。如今红果挂枝,采摘的人们络绎不绝。每个大棚栽亩约200株,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6000斤/亩,产值20万元。
同时,浙江省农科院又一新品种豌豆荚也在纳木哈村试种成功,豌豆荚种植有利于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因其特有的固氮作用,也是广大农民土地倒茬的最优农作物。钱杰表示种子与种苗是农业经济链条中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对整体的农业生产活动意义重大,也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新品豌豆荚免搭架、早熟、抗低温、抗病虫害,标准荚长能达到9.2厘米,荚宽约1.7厘米,每荚籽粒达到7-8个,百粒鲜重62克,其中浙豌1号能达到亩产鲜荚1000公斤左右,较传统豌豆荚机具备颗粒大,豆荚长,微甜软糯,产量大等优势,同时豌豆苗也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青储饲料,同样具有种植价值。
明年浙江省援青乌兰工作组预计在纳木哈村实施千亩新品豌豆荚种植示范区建设项目,按现有地形及条件,以枸杞番茄和新品豌豆荚种植为基础载体,与“订单式农业种植模式”相结合,逐步开拓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存储等多元化的循环农业结构,最大程度提高土地的使用率,积极探索“学院提供科技、乡村开展种植、政府提供帮助、企业统一收购”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切实满足市场对豌豆和饲草料资源需求的同时,从而带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为乌兰县区域地方经济建设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