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金秋的柴达木天朗气清、硕果累累,一眼望不到边的枸杞地里,一派丰收景象。
枸杞是青海主要生态经济树种。有机、绿色、无公害是青海枸杞产品的最大优势所在。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省枸杞产业立足柴达木盆地特有的土壤、气候等地域优势,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柴达木枸杞病虫害少
枸杞红时,漫山遍野,大漠戈壁,红色海洋。
8月29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出发,驱车100多公里来到了位于都兰县的青海昆仑河枸杞有限公司标准化种植基地。
走进种植基地,鲜红的枸杞挂满枝头,骄阳下,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枸杞簇拥在翠绿的枝梢上。28岁的甘肃小伙穆志超今年是第3年到都兰采摘枸杞。“1天能采摘75公斤左右,不到2个月里能挣2万多元。”穆志超说。
都兰县是柴达木枸杞种植的核心区、重点区、中心区,是海西州有机枸杞种植加工的重要基地。据土地质量调查,境内土壤良好率达90%以上,诺木洪地区富硒土壤资源达417平方公里,具有多种富硒、富锗特色植物资源。截至2022年年底,都兰县枸杞种植面积达到1.45万公顷。
记者看到,枸杞地里曾经的大水漫灌已被节水灌溉取而代之。青海昆仑河枸杞有限公司总经理蒲青说,如今采取篱架栽培,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有利于提高效率,枸杞质量得到有效把控。
柴达木盆地的土壤,有利于次生代谢营养物质的积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特性,使得柴达木枸杞具有诸多优点。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柴达木盆地的高寒气候,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很少遭受病虫害的侵扰,在种植生产过程中能够做到不使用农药、化肥,这是柴达木枸杞的一个特色,为柴达木枸杞发展有机产品创造了条件。
柴达木枸杞黄酮含量高于其他产区
柴达木盆地地处世界“四大超洁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纯净的空气,洁净的土壤,昆仑雪水的灌溉,充足的日照,超强的紫外线,昼夜温差变化大,极度干燥的气候,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孕育了优质的柴达木有机枸杞。
走进青海诺木洪农林产业有限公司枸杞科技示范园,看到智能温室、日光温室4栋、简易温棚、枸杞种质资源圃及采穗圃尽在眼前。青海诺木洪农林产业有限公司农科所所长王永亮介绍,这栋面积4096平方米的智能温室,主要用于高原枸杞嫩枝扦插技术研究,枸杞品种扩繁,多年来繁育苗木达上百万株,通过扩繁达到快速选育、推广良种枸杞的目的。
诺木洪枸杞粒大、肉厚、果甜、籽少、色鲜,总糖含量在60%以上、总黄酮1.05%,黄酮含量较其他产区高30%左右。主栽的枸杞品种宁杞1号、宁杞7号的产量都可以达到亩产400公斤以上,最高能达到600公斤。枸杞在诺木洪已成为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经济树种,这在全国都是极为少见的。
青藏高原分布有6种枸杞属植物种,野生枸杞种植资源丰富,为枸杞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基因。据调查,青海柴达木盆地天然枸杞资源面积近7万公顷。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枸杞主产区之一的格尔木市从优化种植技术、提高加工水平、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多措并举,枸杞种植面积达6200公顷,年产量达1.8万吨,总产值约3亿元,建成全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获得全国首张有机枸杞认证证书,成功挂牌省内第一个有机枸杞交易中心,枸杞出口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枸杞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
有机枸杞认定面积近4万公顷
柴达木枸杞具有超群的果品品质,被行业认为具有“原生态、高品质”优势,市场不断拓展。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有机枸杞引领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启动有机枸杞标准化基地认定管理,自2018年至2022年开展青海省有机枸杞基地认定工作以来,全省累计通过认定的企业共57家,认定面积近4万公顷,有力推进有机枸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都兰丰海枸杞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宁乾说,目前,公司已建成标准化有机枸杞种植基地325公顷,经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已取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不仅有线下的门店,还有淘宝和刚刚开的抖音店铺,从今年1月至今收益700多万元。
截至目前,全省从事枸杞种植、加工的企业、合作社有18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3家。形成包括枸杞干果、冻干果、枸杞冰鲜果、枸杞原浆、浓缩浆等产品体系。其中,“柴达木枸杞”“大漠红”“亿林”等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年产值约50亿元,年出口额3000万元人民币,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8%左右,销往欧盟、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经10多年的努力,我省在枸杞种植、加工、销售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家种植企业累计自主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2018年,青海省5家有机枸杞种植企业率先获得第一批中国有机枸杞认证证书,这是对青海有机枸杞发展取得成绩的肯定和鼓励。
绿了盆地、红了产业、富了百姓。柴达木枸杞走出了一条生态友好、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