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柴达木日报记者 李淑娟
仲夏,是中国盐湖城格尔木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这里聚集了大批在柴达木盆地从事盐湖资源开发的企业。6月6日至10日,2023世界钾盐钾肥大会暨格尔木盐湖论坛在此举办,大会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为主题,通过钾、锂、镁等盐湖资源利用技术交流,展示盐湖化工行业最新技术及成果,为盐湖资源绿色开发与全产业链发展搭建产业合作平台。
7月9日,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的乌图(昆仑山)75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全站钢构架吊装工作完成,正式交付电气安装。该工程是青海省能源重点项目之一,计划2024年8月建成投运,将进一步加强和优化青海海西电网结构,满足乌图美仁地区新能源汇集送出需求,支撑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你来大西北,就会发现,这里不只有干旱的荒漠,更有雪山草甸、成群的牛羊和热闹的歌舞……”7月10日——11日“东方甄选·看世界”团队走进海西带网友观美景、品美食、探文化、赏民俗,把“聚宝盆”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
时间的书页依次掀开,发展的篇章在不断更新。近年来,海西围绕产业“四地”建设,厚植发展新动能,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实现了海西优势产业根牢骨健,全州优势产业发展路线越发清晰,高质量发展成效越发显著,刷新了海西固有印象——
盐湖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产业竞争力持续加强;已逐步形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世界级生态旅游品牌越发闪亮;众多有机农畜产品成功出圈,“柴达木”品牌越叫越响亮……
一项项成绩,见证了海西产业“四地”建设向“新”转变、向“高”攀升的坚定决心,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海西篇章。
1 盐潮澎湃
大大小小的盐湖,如宝石般散落在瀚海戈壁,让柴达木盆地成为我国盐湖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
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禀赋,海西盐湖产业发展也迎来新突破。
从一滴卤水到盐湖循环发展,盐湖产业用科技创新驱动盐湖资源综合开发,逐步搭建起从单一钾肥开发到盐湖化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产业耦合发展的循环产业模式;从盐湖巨舰到打造盐湖产业“航母”,盐湖人始终坚持“扎根盐湖、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显现着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从百年盐湖到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依托盐湖资源,全国最大钾肥生产基地持续加固,实现钾、钠、镁、锂、硼“五子登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而这些成就,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技术为盐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劲驱动力。
据悉,依靠自主研发,突破了反浮选冷结晶提钾、高锂镁比提锂、5G智慧采盐船等关键应用技术,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纯碱生产基地,建成世界最大的卤水电解制取金属镁生产装置。目前,我国盐湖钾肥生产系统集成、低品位钾矿开发、反浮选冷结晶、高镁锂比卤水提锂等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近年来,海西集聚力量进行盐湖资源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盐湖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提升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盐湖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走出一条低碳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盐湖产业发展擘画的宏伟蓝图。今天,海西正在举全州之力,从强化盐湖资源保障、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梯度培育市场主体、加速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增强要素保障能力等六大方面加快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促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
2 风光无限
风力发电机似白色“森林”,蔚为壮观;光伏发电板像蓝色“海洋”,熠熠生辉。
如今,行走在柴达木广袤的大地上,一排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挺立在高原上,一片片光伏电板汇集成蓝色海洋,随风旋转的大风机和高耸入云端的吸热塔“追风逐日”,清洁电能经过整流、逆变、升压等过程,通过高架的银线源源不断地一路向东奔流……
7月的德令哈,光照耀眼!
这里年日照在30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达到每平方米6618.3~7356.9兆焦之间,新能源项目建设可利用土地近4.2万平方公里……就是在这样的资源优势下,德令哈孕育了光伏与光热等清洁能源产业。
“德令哈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土地面积广阔,日光透过率高、日照时间长、云层遮蔽率低,开发太阳能资源具有先天优势,为此集团选择了青海。”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公司副总经理蹇钊说。
据悉,截至目前,中广核在德令哈光热领域已建成5万千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同时,在这片土地继续规划建设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持续扩大光热发电规模。
由风生水起走向风光无限,德令哈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只是海西在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海西州依托州内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及荒漠化土地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依托柴达木盆地自然禀赋,成为青海省最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基地,石油天然气占全省的100%,煤炭占全省的90%,太阳能和风电占全省新能源装机的45%。全州新能源规划占地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其中,格尔木东出口、格尔木乌图美仁、德令哈西出口、都兰诺木洪、乌兰茶卡、大柴旦锡铁山等园区已初具规模。德令哈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格尔木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鲁能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中控和中广核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青豫直流一期配置电源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建成,青海油田、青海煤业、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国电投、三峡等一批能源支柱企业在海西州扎根不断壮大,海西华汇、青海明阳、兴明电缆等一批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补链持续发展。第一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架构顺利实现,初步形成了光伏、光热、风能发电和装备制造、电网建设多点发力,齐头并进,快速推进的发展格局。
3 文旅出圈
天空之镜、大地之眼、中国的马尔代夫……近些年,众多的海西景点被贴上网红“标签”,使得海西格外“出圈”,让海西旅游产业发展充分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红利,而这红利得益于海西极富特色的生态景观加持。
宛如大地调色盘的翡翠湖、奇瑰绝美的乌素特水上雅丹……一处处特色鲜明的自然美景尽显海西的生态魅力。
海西之美,美在生态。生态旅游需要让绿水青山出“颜值”、显“价值”,更需要丰富内涵让文旅品牌可“增值”。
走进茶卡盐湖,湖面犹如一面镜子,纯净的如同一场梦境。曾经的“盐池”,如今已发展成为海西生态旅游的一张金色名片。
为积极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海西抓住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以生态旅游为依托,积极探索“工业+旅游”新模式,成功培育多个文化旅游品牌,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诗与远方,更创造了一个个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故事。
海西地处青甘、青新、青藏大环线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青藏铁路和国道109、国道315线横贯全境,并与国道215线、西部大通道及省、州道纵横贯通,格敦铁路、格库铁路建成通车,德令哈、格尔木、茫崖机场航线通航,形成了四通八达、四省通衢的交通通信网络,便捷的交通为游客提供了多种旅行方式。全省其他市州所拥有的自然人文景观,海西基本全要素占据,且大部分资源都保持了原始风貌,开发潜力巨大。环线内已建成了一批以茶卡盐湖、大柴旦翡翠湖、乌素特(水上)雅丹等为代表的网红景区景点,打造了以天路之旅、丝绸之路、红色文化之旅为代表的柴达木精品线路,这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海西从未停歇探寻的脚步——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道路上,海西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资源环境禀赋,紧扣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推进景区项目建设、文旅融合、文旅惠民、文物保护等重点工作,助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 绿色有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天峻县作为海西唯一的纯牧业县,草场总面积达253.33万公顷(3800万亩),优质的高山草甸牧场,赋予天峻更加突出的资源禀赋。天峻“赤色产业”就是优质牛羊肉产品生产加工,立足天峻绿色生态转型发展,天峻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发展底色”,落实草场科学养殖,保证草场牛羊承载量,让草长得更“旺”,牛羊长得更“壮”,让更多的牧民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
“苏里乡如今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老百姓知道了科学放牧的好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红火了,通过各类渠道我们把天峻肥美的牛羊肉送到了各地餐桌上,更保证了群众的收入。”天峻县苏里乡党委书记周太说。
立足生态禀赋,彰显绿色优势。今年,我州聚焦生产基础、产业链条、产品质量、扩大输出、带动增收全链条精准发力,加快提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链,助力推进现代农业提质行动,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州筑牢基础、增添动能。
据悉,我州布局高原生态有机畜牧业、种养结合循环农牧业、高质融合现代农牧业“三个环形产业带”,全州种植枸杞、藜麦、饲草等特色农作物占比达67.7%。新建春小麦、青稞基地13万亩,标准化养殖基地、规模养殖场9个,创建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田、万亩创建田25个。在全省率先启动盐碱地改良试点,实施“双减”项目20.2万亩,耕地质量显著提升。德令哈市草畜循环产业园、格尔木市蔬菜产业园、青海柴垦巴音河农场果蔬休闲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成功入选2022—2023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拓展农业功能,打造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16个村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莫河骆驼场、柯鲁柯农垦文化博物馆被评为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成5个电商产业园、7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37个农村电商服务站,鼓励农牧民开设网店,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目前,海西州新增监测有机草场850万亩,新增认证绿色产品5个、绿色食品企业1家,全州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达到95家,绿色有机产品达到351个,认证规模稳居全省首位。组织“神奇柴达木”优品评选活动,58家企业138个产品入选“神奇柴达木”优品。“一州两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州、重点示范县。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发布“神奇柴达木”海西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授权。“神奇柴达木”“乌兰镜物”“茫洋崖畔”成功入围2022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名单。在杭州、重庆等多地举办品牌推介会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展销节、年货节等系列活动,“神奇柴达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道且阻长,行则将至。从起势到成势,海西在加快推进产业“四地”建设上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并行稳致远。上一篇:瀚海湿地,大自然的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