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推荐企业 > 推荐企业
守护“聚宝盆”——4000面“镜子”与365个日出

        海西新闻网讯(科技日报记者张蕴 通讯员王震鹏 常秉玉南昆仑,北祁连,八百里瀚海无人烟。这里,是素有祖国“聚宝盆”之称的青海柴达木盆地。银白色的巨大风力发电机叶片和深蓝色光伏电板,与远处的雪山、大漠及高耸的光热塔,交织成一幅风光秀丽的图景。

        “十三五”期间,柴达木盆地新能源高速发展,已成为青海海西地区第一大电源,占海西电网总装机容量的91.88%,其中光伏电站162座,装机容量564万千瓦;光热电站4座,装机容量16万千瓦;风力发电场69座,装机容量439万千瓦。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海西电网新能源累计发电量129.38亿千瓦时,持续助力当地经济建设和电网绿色清洁发展,为完成好国家“十四五”节能减排战略安排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

        2020年12月31日,位于格尔木市160公里的乌图美仁乡两座光伏电站的并网成功,海西电网新能源装机突破千万千瓦,达1019万千瓦。至此,柴达木地区正式迈入青海省继海南州之后第二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柴达木“十三五”新能源发展目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2天,5000公里

        2021年1月21日,柴达木的黎明来得稍晚。风很寒,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西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员工魏望来驱车赶往500公里外的新长征风电场,回访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情况和上网电量。八小时的行程,终于抵达海西州茫崖市花土沟镇。这里毗邻新疆巴州若差县,阿尔金山下辽阔的草原是青海与新疆人民共同的天然牧场。

        磨秃5支笔尖,跑烂2双鞋……为保证新能源电站安全的并入海西电网,魏望来和队友们在12天跑了5000公里,完成了格尔木2座光伏电站、花土沟、锡铁山等地5座风电场的验收与投运。“因为天气太冷,笔都冻住了,在纸上划拉大半天,笔尖磨损很严重。同时,新能源电站基本都处在沙漠或者无人区,车开不过去,只能靠两条腿走。有时候走在河床上,都是棱形的河石,有时候是在盐碱地里,脚下的盐壳像是翻开的贝壳,特扎脚。每走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舞蹈。”魏望来指着远处说。

        远处,广袤的戈壁中,一台台巨大的风机徐徐转动,宛如浩大的船队扬起风帆竞渡,与赤色的油砂山形成强烈色差。魏望来对新长征风电站计量、保护、变电和线路等设备仔细巡查了一遍。太阳从阿尔金山上落下,在灯火辉煌中,茫崖迎来了它的夜晚。

        4000面“镜子”,365个日出

        每天唤醒柴达木盆地的,除了潺潺的楚玛尔河,还有位于鲁能多能互补基地的4000面“定日镜”光伏板,以同心圆的方式层层环绕,像戈壁滩上盛开的太阳花。柴达木盆地光、热、风能资源丰富,无限的风光、平整的土地、稳定的地质结构,给了柴达木发展新能源绝好的条件。

        鲁能多能互补基地是国内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能源基地。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包括20万千瓦项目、40万千瓦风电项目、5万千瓦项目及5千万千瓦储能项目。“现在用的是比较先进的夸父系统。因为它们每天都追逐着太阳,与神话里的英雄夸父一样,直到追上。”鲁能多能互补基地光热电站站长朱子光说。

        站在一望无际的光伏矩阵,能听到光伏板随着太阳光线移动调整方向的“咔咔”声,伴随“嗡嗡”的电流声欢快奔流。“我们定期为新能源电站提供技术帮扶。”2月3日,魏望来和同事罗凯前来处理计量装置上技术小故障。

        近年来,海西供电公司以党员服务队为主体,通过网源协调系统进一步规范新能源并网,为新能源电站提供调控业务、自动化信息、二次安全防护、新设备投运等专业现场技术指导,协助梳理二次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保障站内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为新能源在海西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如今,鸟瞰柴达木,八百里瀚海不止是雄浑的雪山和孤寂的沙漠,还有那星罗棋布的座座风机宛如浩大的船队扬起风帆竞渡,还有鳞次栉比的光伏面板闪烁着海一般的蔚蓝。

  

  青海海西供电公司员工检查新能源电站二次设备。青海海西供电公司供图

  

  青海海西供电公司员工在检查光伏电站设备运行情况。青海海西供电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