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的概念解析
1.基本概念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2.特点
风险投资是由资金、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和市场机会等要素所共同组成的投资活动,它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以投资换股权方式,积极参与对新兴企业的投资;
二、协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活动;
三、投资风险大、回报高;并由专业人员周而复始地进行各项风险投资;
四、追求投资的早日回收,而不以控制被投资公司所有权为目的;
五、风险投资公司与创业者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之上的;
六、投资对象一般是高科技、高成长潜力的企业。
技术拥有者在将具有潜力的技术创新与产品构想经由具体的经营活动加以商品化的过程中,还需具备资本与管理两项资源条件,而这两者往往又是技术拥有者所欠缺的,尤其是高科技投资本质上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在常态融资市场上筹集资金将有很大困难。在技术未转化效益之前,既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又很难去发行股票或债券,因此许多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构想常因此胎死腹中,风险投资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3.溯源由来
“风险投资”这一词语及其行为,通常认为起源于美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一些愿意以高风险换取高回报的投资人发明的,这种投资方式与以往抵押贷款的方式有本质上的不同。风险投资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偿还。如果投资成功,投资人将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如果失败,投进去的钱就算打水漂了。对创业者来讲,使用风险投资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即使失败,也不会背上债务。这样就使得年轻人创业成为可能。总的来讲,这几十年来,这种投资方式发展得非常成功。
其实在此之前,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以风险投资方式进行投资早就存在了,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风险投资”的叫法而已。
4.投资类型
新的风险投资方式在不断出现,对风险投资的细分也就有了多种标准。根据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一般可将风险投资分为四种类型。
1、种子资本(seed capital)
2、导入资本(start-up funds)
3、发展资本(development capital)
4、风险并购资本(venture A capital)
运作过程
风险投资的运作包括融资、投资、管理、退出四个阶段。
融资阶段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通常,提供风险资本来源的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大公司、大学捐赠基金、富有的个人及家族等,在融资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投资者和管理人的权利义务及利益分配关系安排。
投资阶段解决“钱往哪儿去”的问题。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通过项目初步筛选、尽职调查、估值、谈判、条款设计、投资结构安排等一系列程序,把风险资本投向那些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创业企业。
管理阶段解决“价值增值”的问题。风险投资机构主要通过监管和服务实现价值增值,“监管”主要包括参与被投资企业董事会、在被投资企业业绩达不到预期目标时更换管理团队成员等手段,“服务”主要包括帮助被投资企业完善商业计划、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帮助被投资企业获得后续融资等手段。价值增值型的管理是风险投资区别于其他投资的重要方面。
退出阶段解决“收益如何实现”的问题。风险投资机构主要通过IPO、股权转让和破产清算三种方式退出所投资的创业企业,实现投资收益。退出完成后,风险投资机构还需要将投资收益分配给提供风险资本的投资者。
5.运作方式
风险投资一般采取风险投资基金的方式运作。风险投资基金在法律结构是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而风险投资公司则作为普通合伙人管理该基金的投资运作,并获得相应报酬。在美国采取有限合伙制的风险投资基金,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政府也通过这种方式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
6.六大要素
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六要素。
6.1 一、 风险资本
风险资本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给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的一种资本。风险资本通过购买股权、提供贷款或既购买股权又提供贷款的方式进入这些企业。
风险资本的来源因时因国而异。在美国,1978年全部风险资本中个人和家庭资金占32%;其次是国外资金,占18%;再次是保险公司资金、年金和大产业公司资金,分别占16%、15%和10%,到了1988年,年金比重迅速上升,占了全部风险资本的46%,其次是国外资金、捐赠和公共基金以及大公司产业资金,分别占14%、12%和11%,个人和家庭资金占的比重大幅下降,只占到了8%。与美国不同,欧洲国家的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银行、保险公司和年金,分别占全部风险资本的31%、14%和13%,其中,银行是欧洲风险资本最主要的来源,而个人和家庭资金只占到2%。而在日本,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和大公司资金,分别占36%和37%。其次是国外资金和证券公司资金,各占10%,而个人与家庭资金也只到7%。按投资方式分,风险资本分为直接投资资金和担保资金两类。前者以购买股权的方式进入被投资企业,多为私人资本;而后者以提供融资担保的方式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扶助,并且多为政府资金。
6.2 二、 风险投资人
风险投资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A 风险资本家。
他们是向其他企业家投资的企业家,与其他风险投资人一样,他们通过投资来获得利润。但不同的是风险资本家所投出的资本全部归其自身所有,而不是受托管理的资本。
B 风险投资公司。
风险投资公司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投资,这些基金一般以有限合伙制为组织形式。
C 产业附属投资公司。
这类投资公司往往是一些非金融性实业公司下属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他们代表母公司的利益进行投资。这类投资人通常主要将资金投向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传统风险投资一样,产业附属投资公司也同样要对被投资企业递交的投资建议书进行评估,深入企业作尽职调查并期待得到较高的回报。
D 天使投资人。
这类投资人通常投资于非常年轻的公司以帮助这些公司迅速启动。在风险投资领域,“天使投资人”这个词指的是企业家的第一批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公司产品和业务成型之前就把资金投入进来。
6.3 三、 投资目的
风险投资虽然是一种股权投资,但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不是为了控股,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值服务把投资企业作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IPO)、兼并收购或其它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
6.4 四、 投资期限
风险投资人帮助企业成长,但他们最终寻求渠道将投资撤出,以实现增值。风险资本从投入被投资企业起到撤出投资为止所间隔的时间长短就称为风险投资的投资期限。作为股权投资的一种,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其中,创业期风险投资通常在7~10年内进入成熟期,而后续投资大多只有几年的期限。
6.5 五、 投资对象
风险投资的产业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1992年对电脑和软件业的占27%;其次是医疗保健产业,占17%;再次是通信产业,占14%;生物科技产业占10%。
6.6 六、 投资方式
从投资性质看,风险投资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投资。二是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三是提供一部分贷款或担保资金同时投入一部分风险资本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但不管是哪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人一般都附带提供增值服务。风险投资还有两种不同的进入方式。第一种是将风险资本分期分批投入被投资企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又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第二种是一次性投入。这种方式不常见,一般风险资本家和天使投资人可能采取这种方式,一次投入后,很难也不愿提供后续资金支持。
7.主要特征
1.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start-up)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
2.投资期限至少3-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30%左右股权,而不要求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
3.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
4.风险投资人( venture capitalist )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
除了种子期(seed)融资外,风险投资人一般也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
5.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是在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先生(当然成先生个人从来没有做过投资项目,只是理论上推荐和鼓励VC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的积极推动及原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于2003年7月正式成立的政策研究咨询智囊机构。自成立以来,研究院为中国风险投资政策环境的完善、促进国内外风险投资业的合作与交流、促成风险投资与优秀项目的成功对接、培训本土风险投资家与创业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国家领导人、部委领导、海内外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的高度评价,并成为中国风险投资第一品牌的专业服务平台。具体介绍如下:
1、拥有强大的专业研究与服务团队,建立了完善的全国服务网络。
研究院由香港理工大学与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创办,总部设在香港理工大学,并在深圳设立营运机构--深圳中投风险投资研究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区域设立6个分院或办事处:华南—深圳、华东—上海、华北—北京、华中—合肥、东北—沈阳、西部—成都,共有60多位研究团队与专业服务人员,并在不久会扩展到100多位。分院/办事处与中央部委、当地政府及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互动与合作关系。
2、建立投融资专业项目网站“风险投资网“。
网站联合多家一流投资机构与专业服务机构,以“打造PE产业链、共建VC生态圈”为使命,是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行业项目数据最多、覆盖行业最广、为海内外投资机构与中国创业企业提供高附加值专业项目服务的首选平台,通过严格筛选和尽职调查的项目超过1000个,并有针对性地向风险投资机构进行积极推荐。
3、举办国际性与区域性“中国风险投资论坛”。
国际性论坛目前每年在深圳举办,已连续举办10届,成为中国风险投资标志性论坛。2008年(第十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来自中国、美国、欧洲、亚洲等几十个国家与地区的投资家、企业家、政策制定者等与会总人数超过1500人,主讲嘉宾达130多位,100多家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此外,还在全国各区域举办区域性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东北—沈阳、中部—合肥、沿海地区—大连、西部—成都,有力地推动了欠发达地区的风险投资政策制定与发展,这些地区将成为未来10到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每场区域论坛皆有100位以上风险投资家与政策制定者与会。
4、举办中国风险资本-项目对接会(大型企业融资路演会)。
全国性资本—项目对接会在深圳举办,作为引进风险资本、寻找投融资良机的首选平台,通过举办大型展会式对接洽谈会、项目整体推荐、最具投资价值企业评选、专场融资路演等系列活动,2006年至2008年共有1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1000多家企业参加了路演对接会;此外,在各区域还举办区域性的资本—项目对接会:华北—沈阳、华中—合肥、沿海地区—大连,邀请如IDGVC、DFJ、汉鼎亚太、今日资本、普凯投资、北极光创投、兰馨亚洲、深圳创新投、招商科技等与研究院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中外风险投资机构莅临与当地优秀企业进行面对面、零距离投融资洽谈,促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成功融资与合作,实现了企业飞速发展。
5、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构建了与政府对话的平台。
研究院就有关风险投资行业准入问题、税收优惠问题、创业板设立、国际风险投资进入中国利弊问题、地方政府发展风险投资政策等向国务院及其部委、地方政府提交了多份政策建议报告,大部分得到了积极采纳。此外,研究院协同民建中央、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及有关省政府分别在北京、深圳、沈阳召开了9次闭门政策圆桌会议,由风险投资业界领袖与政策制定者进行面对面的坦诚对话,起到了极好的成效。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深圳市市委书记李鸿忠,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四川省省长蒋巨峰等领导及风险投资业界领袖对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6、开办本土风险投资家与创业家培训项目。
过去5年先后在华北—北京、华南—深圳、东北—沈阳、中部—合肥、沿海地区—大连等城市共举办了17场针对企业家与本土投资家的高端专业培训,接受培训的企业家与本土投资经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总数超过1200位。
7、研究与出版。
研究院以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全国唯一的风险投资专业的博士点为人才输出点,并联合香港理工大、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组建了专业的研究团队,定期发布风险投资行业,及相关热点投资行业的研究报告,推动风险投资政策的实施与完善。发行《中国风险投资》杂志、《VC Newsletter》等风险投资刊物,出版《中国风险投资年鉴》、《风险投资在中国》等风险投资丛书。经过多年的跟踪调研,开发出两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创业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及风险投资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8、投融资服务
研究院已与香港、台湾、欧美等地数十家创投机构建立了长期战略联盟,并同国内大多数的创投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将秉承自己的服务理念,按照“深入调研--诊断把脉--融入企业--协调整顿--提高整体管理素质--优化企业治理与透明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引进优质风险资本--长期跟踪服务”的服务链,通过专业有效的服务,帮助国内优秀企业向海内外创投机构获取直接融资,协助企业成长、壮大,走上成熟、现代企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