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近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我省人力资源市场一季度运行分析报告。据统计,一季度全省共举办现场招聘会23场,专场推荐会8场,入场招聘单位1629家(次),提供岗位数3.02万个,入场求职2.7万人次,达成意向协议5577人。
小微企业招聘需求持续增长
从招聘单位性质来分析,私营企业依然是吸纳就业群体的中坚力量。一季度招聘企业中,国有企业60家次,外商独资合资企业221家次,民营企业1348家次,分别占招聘企业总量的3.7%、13.5%、82.8%。同时,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倡导和配套政策的影响下,自主创业的小微企业发展较快,用人需求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企业需求增长较大
从招聘企业的产业类别分析,第二产业共有417家次,占25.6%,较2017年全年第二产业所比增高4.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春节后制造业普遍进入招聘高峰期,特别是采矿业和建筑业在节后迎来开工期,招聘需求较为迫切。此外,在国家有关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的影响下,新能源类制造型企业招聘需求增长较快,太阳能光伏、汽车锂电池等企业招聘需求增长较大。
销售、技术人员供不应求
从岗位类别分析,需求量最多的10位分别是:市场营销、销售,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建筑、机械类、普工,百货、连锁、零售服务,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化工、技工,人力资源、行政,财务、审计、税务,证券、银行、保险,其中市场营销,销售岗位的需求量最大,占30%左右,但愿意从事营销类工作的求职人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同时,在春节开工期后部分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较大,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特别是具备丰富经验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较为缺乏。此外,随着“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岗位的需求量长期处于高位,人力资源、行政,财务、审计、税务岗位供需两旺,工资收入也有一定幅度增加。
高校毕业生就业易、择业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由以往的“就业难”转为“择业难”。一方面,一季度市场提供就业岗位数高于入场求职人数,即使求职者全部到岗工作,也无法满足岗位缺口,很多私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用工难”,招聘成功率低、人员流动大等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意愿减弱,热衷于年公务员、事业单位考录,突出表现为“择业难”。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需要、专业技能训练较为偏重于理论,使高校毕业生与社会人力资源需求存在一定矛盾,而高校毕业生普遍对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前景预期较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春节返乡就业创业潮明显
近年来由于我省经济发展较快,就业创业配套服务和企业用工待遇不断提升,使我省户籍在外省工作的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意愿强烈,并以春节返乡探亲为契机,进入人才市场寻找返乡就业创业机会。在返乡人员当中,掌握先进技术和具有广阔的视野、创新性思维的管理人才最为企业青睐。同时,这两类人员也最具备创业意愿及创业能力,是我省返乡创业人员的主力。
外出务工人员呈下降趋势
由于近年来青海经济快速发展,本省务工的收入与内地沿海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导致转移就业人员出省务工持续减少。一方面,随着春节后我省生产型企业一线生产员工较为紧缺,部分企业提高了福利待遇,对务工人员有较为明显的吸引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有大型企业在一季度入驻我省,部分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已经超过了内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使我省转移就业人员赴省外务工意向更为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