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做好营销人员的培训?
营销培训是对市场营销人员进行的培训,目的就是以客户为导向,营造一个合适的营销氛围。企业所做的营销培训,则是企业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使营销人员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获得与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对推动企业的销售环节有巨大的益处。
企业开展营销人员的营销培训,其意义是巨大的,除了我们平常的简单认知之外,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首先一点就是提升营销人员的能力。对营销人员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来是营销能力的提升。现在的营销竞争,不管是从营销策划还是市场推广,或者营销方案的执行等等,都越来越激烈。但这些都是基于营销人员个人能力提升所获得的竞争手段。二来是更好的配合。单兵作战的时代早已结束,现在都是团队协作。营销,不仅仅是公司内部营销人员的团队协作,还有与上下游商家的紧密协作。协调配合需要一个较长期的相互了解与适应,大量的培训与工作协调研讨是实现之道。通过培训,向分销商团队传授营销、销售、市场策略,布置执行实施细则;向分销商团队传播产品、品牌、行业知识与资讯,提高厂家与分销商整体对市场的服务和反应能力。
然后是获得营销人员认同的亲和力。通过营销的培训,获得新理念的接受与传播的同时,还获得增值的服务。向营销人员传播新理念的过程就是培训,也是最有效的销售手段。在制定营销策略,以及和分销商打交道时,必须认清的一个观点就是,分销商的终极追求就是利润。只有认准了靶心,才能引导出更强烈的求胜心。再者,培训本身就是营销的增值服务。培训目的不在于卖产品或服务,而在于教会营销人员如何卖。用我们老祖宗的话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教授方法,你负责领会和实践。
从目前所采用的培训形式看,大多数都适用于营销人员的培训。主要的形式如下:
许多企业出于培训成本和效果的考虑,会注重内部培训师的培养和运用,特别是那些一线销售人员和导购人员较多的消费品领域的企业,它们比其他企业更注重内部培训师和培养。内部培训师的优点很多,比如成本低;了解内部环境及营销人员情况,培训起来更有针对性;不会偏离企业管理者对营销和销售人员的基本要求;不会造成观念的冲击;懂得如何把培训内容和现有环境相结合。
除了内训,公司也会请外部老师来公司做培训。一般都会是把被培训学员集中起来,在一两天的时间内,由外训老师集中讲授相关知识。这也有其优点,比如集中培训效果好;专业人做专业事,有专业培训经验;会带来新的理念;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等。
外派学习就是派出部分人员参加外部培训机构或大学主办的培训课程、讲座或进修课程。参加这类培训的往往是企业中层级较高的营销或销售管理人员。因为这类培训单就费用率来算,比请外训老师来公司讲授还要高,加上一般销售人员的层次高度也不适合,所以往往是较高职位的人员参加。参加完后,通过内化,也更容易把相关知识通过内部转训的形式,分享給更多的人员。
传帮带的形式,已经不仅仅限于老人带新人,还有高级人员带领低级人员、外部人员带内部学员。也就是有两种经验可循环利用。一是指定内部资深的营销或销售主管做为新的营销和销售人员或资历浅的营销和销售人员的导师,二是聘请一位或多位外部营销或销售顾问作为特定营销或销售人员的导师。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形式,这些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杂糅的学习形式,很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转变。
营销部门定期和不定期举行的业务会议也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式。营销管理者如果善于有意识地安排会议形式和内容,便可以使参会的每一个营销和销售人员都受到一定的培训。
不是只有培训才能存在辅导,日常也可以进行。在日常工作中,看到某位员工在某方面做得较好或做得不够好,及时对做得好的人员给予肯定或赞许,对做得不够好的人员及时予以指正,这些都是一种培训。
根据员工评价周期内的行为表现,对照既定目标,进行绩效面谈和改进,也是一种方式。让员工认识到自己身的优劣势,取长补短,加强自身能力,本身就是很具有激励作用的一件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能力较差的员工梳理标杆,作为目标榜样,从对方身上去学习,怎么能说这不好呢。需要注意两点就是,所树榜样必须让人心悦诚服,同时要整理出文字资料指导其他员工学习。
营销和销售人员集中起来,就工作中的某些问题查找原因并寻找解决之策。这同样是一种值得营销培训经理创造性采用的一种培训方式。运用好这种培训方式,可以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可以说是PDCA的一种应用,不断循环与改进,以求更好。
如果要说培训方式,当然还会有更多。但必须明确的是,再多的培训、再好的培训形式,也还是要落到实处。没有结果的优化与提升,培训始终是纸上谈兵。为了确保培训效果,至少需要注意这么几点。第一,要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第二,要准确把握培训需求;第三,要准确定位培训对象;第四,要认真筛选培训师资力量;第五,要注重培训效果的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