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人力资源 > 人力资源

“加减乘除”答好乡村振兴“人才题”

2023年12月18日 09:57   来源:光明网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力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带给乡村创新和活力。要打好四则运算“组合拳”,念好“引”“用”“育”“留”“四字诀”,才能从深挖“根部”,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

拓宽渠道做“加法”,突出“引”字。“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聚焦重点、拓宽渠道、创新方式,用重大战略吸引人才、用重大平台和优质产业集聚人才、用企业力量汇聚人才,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协调发展。要重视外来人才的引进。尤其是要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大力引进各类急需紧缺型人才,补足乡村振兴发展短板。要发挥亲情、友情、乡情作用,以“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发动基层群众将本土在外创业发展的各类人才吸引回来,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

不拘一格做“减法”,写好“用”字。“人尽其才,则百事兴。”要因材施用,充分发掘人才特长优势,最大限度盘活人才资源。从制度激励和组织创新层面,真正落实容错纠错制度,积极为人才松绑。要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积极为人才减负松绑,构建起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和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真正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与时俱进做“乘法”,紧盯“育”字。“尚贤者,政之本也。”重点在农业、畜牧、林水、医疗卫生、教育等行业,把那些专业技术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干部人才选出来,分门别类建立“地方人才库”,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分别给他们派任务、压担子,帮助群众致富增收。当好“指挥官”,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重点培育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要当好“辅导员”,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根据人才的需求,提供多元化学习渠道,让本土人才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努力推进人才发展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新兴产业与人才需求、匹配深度融合,健全人才培养发展点,促进人才培养迈向中高层次。

创新体制做“除法”,聚焦“留”字。解除制约人才发展的羁绊,就要打破机制“内外”壁垒,扫除身份“差别”障碍,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人才流动、评价与激励机制,让人才都能享受到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各类政策扶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稳人心必先提供保障,基层用人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要做好“小喇叭”,营造爱才惜才的氛围,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方式,鼓励人才投入乡村的“怀抱”,自豪地做好“乡里人”。要拿好“小画笔”,着力于美化农村居住环境,完善各项配套基层设施,让“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成为乡村代名词,让人才心甘情愿地留下来。统筹各方资源,综合施策,营造“更优人才”生态。(罗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