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人力资源 > 人力资源

以“大减法”“小加法”为思路——

北京发布中考新政策

2023年09月27日08:04 | 来源:光明日报
 

中招录取计分科目减少至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成绩以等级呈现,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物理科目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

9月26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计分科目做了“大减法”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介绍,本次改革旨在继续落实教育部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开考,全考全用”的要求,依据不同学科特点,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为考试、考查、考核三类。

按照《意见》要求,本次中考改革从现在的八年级学生起开始施行。

改革后,中考考试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体育与健康6门。语文、数学、外语分值均为100分,其中外语笔试分值6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分值40分。道德与法治分值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综合素质评价分值10分。物理分值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实验操作分值10分。体育与健康分值7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40分。

考查科目包括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成绩以等级呈现,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等,考查科目成绩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

考核科目包括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

在组织实施上,考试科目将由全市统一命题、分区评卷。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科目笔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按照《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分步实施。外语听力和口语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与笔试分离,有两次考试机会,和以往相比没有变化。

回归学科素养做了“小加法”

值得关注的是,改革后的中考考试科目中,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并将综合素质评价计入中考成绩;物理科目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

李奕介绍,道德与法治应当关注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养成,开卷考试不是让学生从书中查答案,而是给出新的情境、新的素材和真实的问题,回答合理即给分。物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目的在于引导通过场景化、体验式的物理学习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次改革中,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由考试科目调整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李奕介绍,考查科目的调整是根据初中阶段相关科目的学科特点、课时安排、课标要求来综合确定的。这4科在初中阶段更多的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从而为高中阶段学习奠定基础。将这4科调整为考查科目,是为了摆脱应试、回归教学本身,鼓励教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多措并举确保政策见效

不再计入中考成绩的科目,还有没有必要学好?会不会造成初中、高中学科学习的割裂?

有着25年教龄的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化学教师贺珊珊对记者表示,此次中考改革,将化学学科调整为考查科目,减轻了学生的应试负担,进一步促进师生回归化学学习本身,激发教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针对在中考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化学教学工作,贺珊珊建议,要以实验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模型、运用模型,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领悟学科思想方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建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方式,利用好新课标中建议的10项跨学科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实践探究精神和学习积极性。

据介绍,北京将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要求各初中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加快进度,不得提前结课备考,强化督导评估;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招生机制,结合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深化多元评价方式与招生录取方式有机结合。

“目前,我们正在同步健全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深化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推动人才培养的贯通衔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升学途径和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李奕说。(记者 董城)

怎么改?为何改?——北京“新中考”政策解读

2023年09月27日 07:1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赵旭、赵琬微)考试改革关乎万千家庭。2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北京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政策。

“新中考”政策有哪些变化?改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教委负责人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改革政策进行了解读。

  

2023年6月24日,在北京一零一中双榆树校区考点,考生进入考点前与老师击掌。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中招录取计分科目减少至6门

此前北京的中考政策分为必考与选考科目两部分,本轮“新中考”取消了选考环节,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为考试、考查、考核三类,减少了计分科目。

其中,考试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体育与健康6门,成绩以分数呈现,用于毕业和升学。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作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等。考核科目包括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考查科目与考核科目的成绩均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

此外,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物理科目的“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

  

2023年6月16日,在北京市第八中学初中部校园内,初三(4)班的学子们一起拍毕业照留念。新华社记者 徐金泉 摄

将学生从“刷题”中解放出来

本次考试改革中,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小四门”成绩以等级呈现,这将明显减小备考压力。一名学生表示,终于可以少刷点题了。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说,近几年北京在中考实际运行中出现初二提前进入中考备考阶段的情况,孩子为应试反复刷题、机械记忆,负担过重,老师无暇顾及应有的课外实践和实验教学等。

希望新政策发挥考试招生的“指挥棒”作用,“以更科学的评价引导教师从应试的教学回归到素养的教学,让孩子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科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身心健康、乐学爱学,全面发展。”李奕说。

据介绍,此次改革总体思路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加强培养学生兴趣和思维品质,同时完善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畅通多样化录取路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

新政策将促使课堂“提质增效”

新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从现八年级学生起适用。多位受访教师表示,它对课堂带来的影响会很快出现,将对促进教学管理创新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之前孩子们为拿高分、满分去刷题的时间,现在可以用在体验式、沉浸式的化学实验上了。”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化学教师贺珊珊说,改革后化学教学将更加回归学科本身,她希望用更多的时间让同学们动手做实验,培养化学思维,欣赏化学元素的魅力。

受访教师分析,“道德与法治”科目的笔试部分改为开卷,孩子将不再机械式背书,而是要根据情境、素材回答问题。此外,将物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将引导学生通过场景化、体验式的物理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物理特级教师任炜东认为,本轮考试改革和调整将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跨学科主题活动留出更大的空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