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人力资源 > 人力资源

曹德旺:这次要集中100亿元办一件大事

2023年08月29日 07:48   来源:中国企业家   
 
 

“我不是为福耀培养人才,我的目的是为中国教育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出来,真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会动脑,有动手能力的人才。”

整理|吴莹

8月11日,曹德旺带着他的福耀科技大学再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这一次,他定下了福耀科技大学的领导班子。近日,他在采访中再一次阐述了自己办教育的初心。

他认为退休后办教育对他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不仅能消磨时光,还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感到很开心。他指出目前中国的很多大学都没有教给学生真正的工作技能,使得学生们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他想创办的福耀科技大学,是以培养真正能动手操作,并且会动脑筋的人才,为国家的制造业输送新鲜血液。

在谈到为什么要选择做教育时,他认为手上的100亿元是来自国家和社会,理应反馈回去,但是又不想像之前做公益那样分发掉,不如集中起来做一件对国家和社会有利的大事,所以办大学是最好的选择。

本次对话的精彩观点如下:

1.做教育是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事情,把赚到的钱捐给社会办教育,不仅能消磨时光,更重要的是还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我感到很开心。

2.在大学里就安排好学生要掌握哪些技能,这样毕业以后他们就会主动想去工作,就像你刚拿到驾照,总是心痒痒想开车,学生们真正学到了能力,自然会在毕业后主动想去实践。

3.我不是为福耀培养人才,我的目的是为中国教育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出来,真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会动脑,有动手能力的人才。

4.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敬天爱人,止于至善”。

5.审时度势,不与环境决斗,应该借助环境获得成功,要有耐心。

6.一个人能成功客观上并不是你个人多么厉害,而是因为你占有了别人的资源。所以国家和社会花费大量资源培养了我们,我们就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国家和社会有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为对话全文(有删改):

集中100亿元办一件大事

主持人:2021年时,您说当时已经交班了,继承的团队也差不多都成熟了,所以终于可以从企业家的舞台上退下,进入到一个更加有意义的事业当中,也就是创办福耀科技大学是吗?

曹德旺:三年前我认为应该退休交权了,但是我忙碌了一辈子,突然闲下来感觉很不适应,而且我今年已经77岁了,让我去玩也玩不动,再办企业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做教育是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事情,把赚到的钱捐给社会办教育,不仅能消磨时光,更重要的是还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我感到很开心。

主持人:其实办学校不是件简单事,有好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获得办学批准。我们了解您是那种每次遇到问题就努力解决问题,然后就往前推进的人,是吗?

曹德旺:这是我最喜欢干的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办法肯定比问题多。作为一个主事者最重要的工作其实就是解决问题,我喜欢挑战,挑战极限挑战未来。

我们现在的大学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大学生不就业,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作为董事长在调研招工过程当中,发现了目前的大学没有教会他们真正的工作技能,所以毕业以后都去考公务员等不太需要技术的工作,还有的直接出国,出不了国的也会选择送外卖、送快递,就是不愿意进入制造业,因为没有相关的技术。

欧洲的一个校长跟我讲他去迪拜考察的经验,迪拜那边因为国家很富裕,大学生毕业以后就不去工作,待在家里都有工资拿。那边的政府官员也会上门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走入社会去工作。我听了挺有感触的,就想着要怎么解决这种问题,那个欧洲的校长和我说,得要有创新。他们是在大学里就安排好学生要掌握哪些技能,这样毕业以后他们就会主动想去工作,就像你刚拿到驾照,总是心痒痒想开车,学生们真正学到了能力,自然会在毕业后主动想去实践。

主持人:就是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他们知道自己能动手做些什么,这样到了社会上就不怕去找那些需要动手能力的工作了是吗?

曹德旺:是的,学校应该要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人才,把他们的劳动习惯培养好。

主持人:你曾经说你的学生出去就是工程师,那福耀科技大学到底是培养工程师,还是企业管理工作人员、企业家亦或者是科学家呢?

曹德旺:不管将来是成为科学家,还是企业家,首先都需要完成基础教育,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先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师,后面才有能力变成企业家、科学家。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一些学生来我们公司工作锻炼,现在都变成国务院的专家了,所以事在人为,我们要先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成才,然后才会有后面的发展。

我们是慈善机构办大学,完全是不营利的,也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关于招生标准,我们是对标中国前几名的大学。我还要增加一项面试要求,我一定会为国家培养出真正有技术有才能的人来,走到我们制造业的第一线去。

主持人:福耀科技大学如果照你的理想办出来以后可以解决哪些人才短缺问题?为制造业打造怎样的坚实基础?

曹德旺:我们要想强国,必须抓好教育,并且是有效的教育。首先要解决师资的问题,老师博士念完我以讲师的待遇聘他进来,通过做研究一路上升,副教授、教授再到终身教授,这一路他需要写很多论文,做很多实验。因为我这次是学校与企业合办实验室,老师的研究课题都来自企业,真正需要做的是去突破技术难题,学生在跟着老师研究的过程中也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训练。这种研究是案例式的,真正能解决企业面对的问题,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可以进入市场变现,效果立竿见影。这对企业、老师和学生都有好处,我办的这个学校只是提供场所促进老师和企业们研究成功。

主持人:你很喜欢曾国藩,《曾国藩传》你看了三遍,他曾经说与其在局外呐喊,不如躬身入局,而且要请缨负责,这就很像你现在的状态。你不只是捐钱办大学,还躬身入局,亲力亲为,感觉你又是进入了下一次的创业。

曹德旺:也可以这样讲,我这样做还有一层意义,想告诉年轻人钱不是万能的,当然得先保证自己有饭吃,但是解决了温饱以后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老一辈企业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业,赚了钱便慷慨解囊,帮助他人,我们应该要接上这份责任。

主持人:其实你早在1983年就开始做慈善,捐钱捐物,捐桌椅等。那这么多年来,你做慈善的理念是否发生了变化?

曹德旺:有改变的时候,这次的100亿元拿来办大学了,而不是像之前分麦芽糖那样分掉,应该集中力量做一件对国家最需要的事情。原来我还想再办一所医院,后来人家跟我说大学里是有医学院的,所以先办大学。但我后面还是想办医院的,我办的不是简单的治疗医院,而是那种做研究的,可以解决很多疑难杂症。

主持人:不久前你以福耀科技研究院的名义写了一份东西,对于正在创办的福耀科技大学,你给出了更清晰的定位——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理工科综合大学,为什么会写这份东西?

曹德旺:因为去年建材便宜,我抓紧完成了很多工程量,今年的核心工作是装修,因此我们准备下一步的招聘工作了,希望招到合适的校长、教授和管理人员。我发的这份动员令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到福耀科技大学,并愿意来这里工作,虽然是我出钱建的,但这不是我的大学,是国家的项目。

主持人:你会一直为这个社会贡献力量吗,后面福耀科技大学走上正轨以后,你还会一直在路上奔波吗?

曹德旺:会的,我的性格就是这样,只要对社会有利的事情,我都会记住并且努力去做。我不是为福耀培养人才,我的目的是为中国教育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出来,真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会动脑,有动手能力的人才。

敬天爱人,止于至善

主持人:有一个70后的网友提问,他说“曹总您好,我一直钦佩您的能力胆识和魄力,您觉得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

曹德旺: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敬天爱人,止于至善”。这一条也被我搬到大学里做校训了,我告诉我的员工,走到哪里都要记住天是无可替代的,再就是要尊重地方党委地方政府领导,有什么争议解决不了,跟集团汇报,遵纪守法,遵章纳税,尊重百姓,就是敬爱人民。止于至善,就是持续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主持人:还有一个00后的观众提问,“我马上大学毕业了,想要成为像您一样的创业者,您觉得什么时候是好时机呢?”

曹德旺:什么时候都是好时期,最关键的是要清楚自己会什么,比如我会企业8条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你需要先把自己苦练出来,才会得心应手,自己都不会这些工作,自然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主持人:听说您转做汽车玻璃是因为和母亲出去玩的时候她跟您说过这个故事,才发觉原来汽车玻璃这么贵,中国人还都不会做,被外国垄断了,可能其他的商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商机,您当时是怎么想的呢,会觉得不仅是商机,还关系到国家荣誉的问题吗?

曹德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没想这么多。我是1987年创办福耀的,从1987年到1994年这7年间我们也是尝试了各种经营,我很多朋友给我出点子,有的叫我做房地产,有的叫我做互联网,我都觉得不对。后来公司要上市,香港深交所的一个总监跟我讲,你这公司乱七八糟的,经营类目这么杂,人家想买股票都不知道买什么好。人家喜欢玻璃的买玻璃,喜欢装修的买装修,你什么都做,怎么形成共识?被他批评完以后有一点清醒过来了,这时候台湾也有一个朋友给我一本书,我看完以后觉得很有启发,应该做主业。1995年我们整个福耀集团就重组了,后来我提出来要为中国人做一片玻璃。其实不管做什么都会碰到困难,你得有决心去克服困难,度过难关,继续往前走。

主持人:您对于很多世界局势或经济发展的预测就是遇变而变,比如在1994年,当时很多企业还没有想过要全球化的时候,福耀玻璃已经开始了全球化的探索,这是不是也是遇变而变?

曹德旺:是的,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在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味很浓,只要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他肯定会买。他们不会跟钱吵架,卖我的产品能够赚到钱,他们肯定不舍得拒绝,会帮我卖。

主持人:其实您一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少交学费,1995年在美国设厂也失败了,但是你在2014年大获成功,这中间走了19年,在俄罗斯市场你也走了17年,你都遇到了什么?

曹德旺:当初我是1997年参加福建省人大代表团去访问俄罗斯,当时我很认真地调研它的市场和环境。俄罗斯是1990年开始改革的,他们什么都缺。在之后4年的时间里,我去了三趟俄罗斯,发现俄罗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觉得这里将来会比美国市场还要大,后来我们调研得差不多了,在2009年宣布向俄罗斯投资。

主持人:所以你这个遇变而变,是看到了他有机会,但是时机不一定成熟,所以想去试水是吗?

曹德旺:没有试水,就是在那边观察他的变化。审时度势,不与环境决斗,应该借助环境获得成功,要有耐心。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去国外建厂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美国就亏得一塌糊涂,也出现过美国汽车制造商告你们倾销商品的纠纷,当时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您是怎么想的?

曹德旺:2002年,我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打反倾销的官司,虽然存在法律纠纷,但是我们该合作还是一样合作,没有中断,通过合作,我发现当时美国的制造业已经在慢慢淘汰低端产线了,所以他们跟我打官司,也是怕自己活不下去。

后来我官司打赢了,他们就把公司卖给我了,说实话,他们卖给我的这些基础设备帮了我很大忙,我在美国的投资能成功,多亏了这些人把工厂卖给我,一开始我们是仇人,后来通过合作也都变成了朋友。做生意,讲究的就是和为贵,信为源。

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主持人:你觉得人生的乐趣到底是什么呢?

曹德旺:我的人生乐趣就是创造了这份事业,只要工作我就是开心的,不管是办福耀还是办这所大学,我都感到很快乐。我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能成才,不管是成为国家工作人员还是私营企业家,都离不开社会资源的支持。一个人能成功客观上并不是你个人多么厉害,而是因为你占有了别人的资源,所以国家和社会花费了大量资源培养了我们,我们就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国家和社会有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持人:您怎么看企业家和商人这两个身份?

曹德旺:企业家必须是创业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创新以获得持续发展。商人可能更注重能不能赚钱,哪里有钱赚就去哪里,但企业家不是,企业家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主持人:我们常常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现阶段投资会增加负债,也不太敢消费,外贸又因为全球需求下降而降低了,好像能够用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办法都用得差不多了。您对此有什么想法?

曹德旺:说实话,我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但我的观点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有坚韧的心态。中国始终是中国人的中国,承认这个残酷的现实,然后勇敢地去解决困难。我始终相信“敬天爱人,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