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教育培训机构暂停招聘,有的机构调整业务
“双减”之下,教培从业者该去向何方?
阅读提示
“双减”政策下,不少教育培训机构老师的工作受到影响,一些人员被“优化”。对此,专业人士指出,这些从业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建议政府部门精准送岗,同时劳动者自身也要摆正心态,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下周二8点30分来上班。”7月23日,“双减”政策正式公布的前一天,应届毕业生小高收到某线上培训机构的录用通知。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重拳整治教育培训行业,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重压之下,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的去留,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7月25日,小高收到该机构“要进行整顿,暂停招聘,所以暂时不需要来上班了”的消息。从被录用到被裁员,仅两天时间,小高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而小高的经历,只是“双减”政策下教育培训行业数以千万计的从业人员遭遇的缩影。
被“优化”的不只是新人
小高是一所“双一流”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师姐李露去年毕业后进入在线教育行业,年薪50万元,这让小高心生羡慕,因此她也在今年择业时选择了该行业。
2020年,疫情破开了线上教育的需求豁口,资本热钱持续注入,多家教育培训公司估值高企,教育培训的市场高速扩张。这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较高的薪资水平。不过,小高觉得自己没赶上行业扩张的“好时候”。
“双减”政策明确,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些规定让教育培训行业“炸了锅”,不少应届毕业生和小高一样,成为重点被裁对象。李露也接到公司通知,只保留50人左右的小团队,而公司通讯录里至今仍有500人。
在如此大幅度的裁员中,被“优化”的,除了新人,还有不少工作了3年~5年的中坚力量。
2017年6月,从北京一所985高校毕业后,张强进入一家在线教育头部公司任数学老师。这四年,公司发展迅速,张强说,甚至可以用“野蛮生长”来形容。而他仅需要按照讲义“磨课”,让学生喜欢上他的课,并在下一期继续报课就好。因讲义内容非常详细,张强觉得自己在其中没有钻研和可发挥的空间,职业能力也未得到较大的提升。
由于张强所教的数学本身相对枯燥,再加上他不愿花大量的课堂时间去推销课程,导致他的续课率处于同组下游。受“双减”政策影响,8月初,张强被公司“优化”,开始找工作。
精准就业服务要跟上
近日,某招聘平台发布的《2021教培行业人才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招聘收缩幅度大,一半教育培训行业求职人员处于离职待业状态。
“双减”政策后,他们何去何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教师王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培训行业一线教师绝大多数接受了高等教育,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作为“双减”政策的试点城市,北京市有关部门通过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社保参保缴费人员数据摸底也发现,机构员工90%以上是35岁及以下人员,且80%以上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
对此,王潇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强就业指导等公共服务,帮助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深入了解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理性选择再就业岗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范围认为,教育培训行业的从业人员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政府部门要开展精准就业服务,提供直接相关和对口的就业岗位,提高人岗匹配度。
据了解,北京已经为需要转岗改行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储备了充足的岗位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教辅类、技术支持类、运营职能类、市场销售类等四大类岗位储备方向。
8月18日,专为需要转岗改行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举办的第一场专场招聘会正式上线。与此同时,北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季”活动,持续时间为3个月至6个月。目前,针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员工再就业问题,北京市16个区共提供编制内教师岗位366个,由9800余家企业提供的近9万个相关就业岗位已纳入“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季”。
“双减”政策之下,不少劳动者被调岗调薪甚至被解除劳动合同。
对此,范围提醒,企业应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程序裁减人员,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同时,政府部门应该按规定确保相应的失业保障。
甩掉高薪“包袱”再出发
在政府部门一系列政策鼓励下,张强一边找工作,一边思考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是继续留在教育行业,转至素质教育等赛道,还是转换行业,寻找全新的职业发展赛道。
对此,王潇认为,教育培训行业此前薪酬水平高是得益于金融资本涌入,被裁的劳动者应摆正心态,结合自身能力重新寻找工作,而不要背着之前高薪的“包袱”。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王俊杰认为,眼下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面临多项选择:其一,不换赛道转方向,目前不少教育培训机构正在积极转型,从业人员可以从学科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人教育等相关领域;其二,不换赛道换场域,当前,学校不断加强对优秀教师的选聘力度,走进学校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其三,重新评估自己的职业兴趣,跨界发展,寻找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和不少有着相似遭遇的人一样,小高目前正在积极准备考研,为以后进入公立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做准备。而她的师姐李露也正与某成人教育机构接触,考虑“跳”去那儿继续教英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近段时间,北京市不断深化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在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中,部分培训机构盲目扩张带来的深层次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相关从业人员面临转岗改行已成为一个躲不开、绕不过,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
据了解,北京开展教育“双减”工作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就开始全面部署针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人员的就业服务保障工作。有关部门通过对社保参保缴费人员数据摸底发现,北京属地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员工90%以上是“35岁及以下”人员,且80%以上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
目前,北京已经为需要转岗改行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储备了充足的岗位资源,明确了教学教辅类、技术支持类、运营职能类、市场销售类四大类岗位储备方向,有针对性加强典型岗位的储备工作。
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京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经为需要转岗改行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储备相对适宜岗位1.03万个,还将联合相关社会和企业机构优先筛选一批待遇高、福利好的优质岗位信息,促进供需有效对接。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闻发言人陆晓播透露,随着北京教育“双减”工作的持续推进,北京还将动态监测学科类校外培训头部机构用工风险,提早对接机构开展就业服务。相关部门将主动对接重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用工情况摸底,组织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保障,精准推送政策和服务信息。
北京还为需要转岗改行的相关人员举办了专场招聘会,拉开持续3个月乃至半年的“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季”序幕。
在北京,凡是需要转岗改行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都将获得北京市联合有关企业共同推出的“3个一”服务——一个教培人才服务季,一个人才服务专栏,一个求职服务礼包。其中,礼包内容包括职场资讯推送,薪资查询服务和5个适宜岗位的推荐。
此项政策将为有就业意愿的人员提供求职登记、专门职业指导、匹配推荐、跟踪回访等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并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应聘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况进行重点关注。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北京市将全力做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人员的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并将他们视为北京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记者 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