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不断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培育和建设具有青海特色的科研基地,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被医学界称为“世界上最优越的高原缺氧天然试验现场”。近年来,我省利用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群体优势,在高原病的发病机制和群体防护措施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国际前沿创新性研究成果,高原医学事业发展在国内已达到领先水平,在国际高原医学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广泛影响。
成立于2001年的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是青藏高原第一个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高原医学研究机构,2005年被批准为首个教育部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2010年高原医学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14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格日力:“在藏族和蒙古族适应低氧环境的发现两个新的基因,这个基因是全世界第一个报告的。通过医学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以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近年来,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将国家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相结合,以高原基础医学、高原生理学、高原病理生理学和高原流行病学等专业为建设重点,加强团队教学和课程建设,增加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在可可西里建有中国第一个海拔4600米野外高原医学现场研究基地,在国际高原医学领域已崭露头角。
与“高原医学”相同,“高原体育”研究也在体育事业发展中,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研究基础和价值。1984年成立的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通过多年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国际合作基地、青海省体育领域人才小高地,青海省“高原体育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高原训练研究”重点实验室。其中,开展高原训练、高原健康运动促进等多项国际科技合作,让“高原体育”研究成果更加丰硕。
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马福海:“现在我们和德国美因茨大学、澳大利亚体科所、法国丰罗默国家高原训练基地都进行过对外的合作,主要的合作内容,就是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通过这种国际合作,我们的科研人员,达到了更高的层次。通过这种科研合作促进了我们国家高原训练的研究成果水平的提高,以及我们对高原训练或者高原健康促进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
如今,处在新时代变革中的青海,越来越多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这些战略资源正在通过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战略性,真正发挥经济意义。青海不断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统筹国内外创新资源,在盐湖产业、高原医学、高原农牧业、节水农业、生态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培育和建设具有青海特色的国内外科技合作基地。依托省部会商、省院合作和科技援青等合作交流机制,一方面不断完善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合作机制,通过战略咨询、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式,扎实推进与两院的科技合作;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好科技援青规划,加强与科技援青省市的交流合作,建立国家支持、对口支援和促进产业转移的科技援青新模式。
青海省科技厅厅长 解源:“我们希望能够做成研发的强省,我们现在要利用青海的战略资源,来为国家战略做服务,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建成国家级的研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