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技术服务 > 产学研 > 产学研
培育专业金融机构助推产学研金融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要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发挥金融在新湖南建设中的核心力量,重点之一在于发挥金融在创新中的作用,形成产学研金融通发展生态。针对产学研领域高风险、高回报特征,要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银行、文化银行等专业化金融机构,发挥其在投资决策、产学研“参谋”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形成由专业金融机构服务产学研的发展新模式。

“高”“专”“服”在呼唤,推进专业金融机构建设恰逢其时

相对于市场需求,资本永远是短缺的,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讲,金融资本投入了哪个领域或者说哪个领域吸引的金融资本多,其产学研合作将更加顺畅,产业化前景将更加看好。因此,产学研金的融通,关键在于如何获取更多的资本,如何持续获得金融资本的支持。根据产学研金融通的特征,应在现行金融服务体系基础上建立一批专业化金融机构,形成依托专业金融机构投入的新模式。

产学研金融通的“高”需要专业金融机构的支持。“高”是指高风险,现代技术的创新及其成果的产业化不仅投入大,而且风险大,要求投资主体具有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金融的核心优势,就是能够通过海量资本分散投资,通过投资成功项目与效益不佳项目的相互调节,形成整体盈利、宽容失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产学研金融通的“专”需要专业银行的支持。“专”是指专业,社会分工因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而进一步细化,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所属的领域也更加细化,相关领域产学研投融资决策须更加专业化。专业化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品、技术、服务、风险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投融资决策风险,实现资本增值。

产学研金融通的“服”需要专业银行的支持。“服”是指服务,产学研金融通创新,必须协调好各主体利益,构建富有激励性的利益分配模式。产、学、研主体往往需要将精力专注于技术创新,且对于资本运营、管理等可能存在“隔行如隔山”问题;专业化金融机构可为创新主体提供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无疑将对整个创新行为形成重要支持。

围绕“创”“扶”“利”,培育专业金融机构发展生态 

金融创新是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加快专业化金融机构发展,推动产学研金融通创新,需要做好“创”“扶”“利”三方面文章。

围绕“创”这一源头,做大专业金融机构数量。应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性设立文化银行、科技银行等专业银行,通过分支机构涉入产学研金融通。推介北京经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科技银行,加快形成多渠道金融支持体系。要积极挖掘现有资本潜力,引导行业内国有企业盘活闲置资金,通过设立财务公司等模式盘活存量资金,并统筹存量资金进行行业内投资,支持先进技术研发及成果产业化。

围绕“扶”这一路径,优化专业金融机构参与渠道。要积极延伸金融服务链条,从创新的源头引入银行资本。可推介借鉴中关村做法,鼓励设立概念验证中心,引导专业金融机构在技术创新早期就介入,促进科技成果价值与价格发现。要建立全方位服务体系,围绕服务科研人员、创新行为以及成果转化,建立全过程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产学研金融通创新的服务环境。要强化帮扶政策的落地,努力提升政策透明度、提高政策执行力,重点完善税收激励、财政支持等政策信息发布、项目评选等机制,营造产学研金合作的良好氛围,提高产学研领域对专业金融机构的吸引力。

围绕“利”这一关键,建立合作共赢的管理体系。利益协调是产学研金融通发展的关键一环。要创新制度安排,针对科技成果处置权与收益权、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政策等关键核心问题,着力破除制约科研人员享受研究成果的制度障碍,引导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专业金融机构甄选具有竞争力的产学研金合作项目提供支持。要创新收益分配模式,积极引进培育成果鉴定、价值评估等服务机构,完善共享、授权或分拆等成果处置方式,建立尊重科研成果、尊重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上一篇:推动建筑产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