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4年1月9日15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研制的一颗空间科学卫星,因主要科学目标涉及黑洞、引力波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重要预言,取名为“爱因斯坦探针”。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6次飞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现2024年首次发射任务开门红,同时也拉开了全年高密度发射任务的序幕。
组建于1970年12月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管理着西昌和文昌两个航天发射场,是我国发射卫星最多的卫星发射中心,目前具备8种型号15个构型运载火箭的高密度测试发射能力。2023年,这个中心发射任务实现19战19捷。
根据计划,我国今年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天舟七号和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其中,天舟七号任务是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的新年度首次发射任务。目前,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和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已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场科技人员正在全力备战。
(综合本报记者刘诗瑶和新华社记者张泉、李国利、胡煦劼报道)
新华社电 中国9日发射了一颗新的天文卫星,将采用一种从龙虾眼获得灵感而研发的全新探测技术,捕捉宇宙中如烟花般时隐时现、转瞬即逝的神秘现象,揭示宇宙鲜为人知的一面。
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重1.45吨,大小如一辆大型越野车,外形像一朵有12片花瓣盛开的双蕊荷花。
已从事30多年空间天文研究的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说:“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卫星,‘花瓣’是12台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花蕊’是两台后随X射线望远镜。”
这些望远镜组成了一座空间天文台,它将帮助科学家捕捉超新星爆发出的第一缕光,搜寻和精确定位引力波源,发现隐藏的黑洞以及宇宙中更遥远、更暗弱的天体和现象。黑洞和引力波都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曾作出的重要预言,卫星因此而得名。
爱因斯坦探针将对宇宙中的高能暂现天体开展系统性巡天监测;有望发现隐身的沉寂黑洞,研究其形成演化和物质吸积过程;搜寻来自引力波事件的X射线信号并精确定位;还将观测中子星、白矮星、超新星、宇宙早期伽马暴等天体和现象。
“我期待发现人类前所未见、前所未知的新现象、新天体。”袁为民说。
据介绍,爱因斯坦探针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继太极一号、怀柔一号、夸父一号之后,研制的又一颗空间科学卫星,欧洲空间局和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共同参与了卫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