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播报】
◎本报记者 张 晔
10月16日至20日,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江苏苏州举行。作为智能交通世界大会重要成果之一,全国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在苏州投用。搭载了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车辆能够依靠车路协同的方式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即进行“高度自动驾驶”,除了某些特殊情况,一般无需人类干预。
据悉,该高速公路覆盖苏州交投集团所属绕城公司管辖的苏台高速S17(黄埭互通—湘城枢纽)、沪宜高速S48(湘城枢纽—阳澄湖北互通),双向合计56公里。其中,能够达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的路段为6.5公里,布局在渭塘互通至相城枢纽单向路段上。
今年7月1日,该智能网联化改造项目进入实质性施工,对上述路段进行智慧化升级。在该段高速公路两侧,记者看到,每隔230米有一根智慧灯杆,每根灯杆上部署2台激光雷达、2台相机、1台补盲激光雷达。
苏州绕城公司企业管理部副经理陈豪介绍说,通过这些硬件设备能够采集到交通参与者的全量信息,包括坐标、尺寸、航向角、速度等,同时还能识别区域内的各类交通事件,包括施工、事故等。通过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可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提前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一些视线看不到或者视线盲区的信息,也能把交通现实路况信息发送到车辆。
据悉,该路段投用的重要作用还在于可以为汽车主机厂商、算法厂商、设备厂商等提供所需高速公路场景测试数据,形成从智能网联城市道路到高速路段测试的场景闭环。
从9月底开始,来自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的智能车联网企业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已将自主研制的无人驾驶物流重型卡车投放到该路段进行测试。
“高速公路路面平整,车道线、交通标志非常清晰规范,动态障碍物种类单一,多为其他车辆,且对其运动状态的预测较为稳定。在高速公路场景下,自动驾驶的难点在于速度和转向的控制策略。尤其是速度,需要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陈豪介绍说,在此之前,许多研制自动驾驶系统的企业缺少高速公路测试数据,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不利。这条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投用后,通过路侧全息化感知设备全覆盖,交通信息实时上报,强大的后台数据计算能力、安全测试认证等能够及时为订阅服务的智能网联车辆提供数据服务,补足车端的感知盲区,同时还能发送相关的预警服务,进一步保障交通安全。
新华社南京10月23日电(记者何磊静)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国内规模最大车网互动示范中心日前在江苏无锡投运,能聚合50辆新能源车对电网反向送电,对促进电网供需平衡、提高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实现分布式新能源可靠并网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车网互动”是指电动汽车通过充电桩与电网进行能量信息互动,引导新能源车主有序错峰充电,甚至可反向供电给电网,车主获相应的补贴,从而达到削峰填谷支持电网稳定运行的双赢效果。
“‘车网互动’是支撑新能源消纳和推动充电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顾志强说,此次建成的车网互动示范中心占地面积超14500平方米,融合光伏、储能、充电、放电多功能系统场景。后续还将建设二期工程,增加超级充电、移动充换电等,可一次性满足144辆车的充电需求、50辆车的放电需求、400辆车的换电需求。
国网江苏电力营销服务中心能源计量部副主任段梅梅说,目前江苏正通过价格引导、平台调控等多种方式,在车主许可前提下,灵活调整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和时序,让用电负荷更平稳。同时,推出预约充电模式,设置积分奖励,引导电动汽车车主错峰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