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政策力挺民企发展 积极措施加快落地生效

2023年04月06日 08: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纷纷行动,从优化营商环境、缓解招聘用工难题、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不同角度发力,力挺民营企业发展,为民营经济助力。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企业和专家表示,利好政策的密集释放和积极举措的加快落地,将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有效提升企业发展信心。民营企业也要紧抓机遇,在提升创新能力补短板等方面下功夫。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工商联等部门4月1日联合启动“服务民企促发展,扩大就业惠民生”2023年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深入民营企业进行调研走访,了解招聘用工需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政策落实、用工指导服务,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缓解招聘用工难题。

地方层面,辽宁沈阳、大连日前陆续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沈阳发布《沈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3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大连发布了《关于建立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服务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对30家企业进行政策兑现和证书颁发,并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宁夏则打出金融“组合拳”,日前印发的《金融支持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三方面提出21条具体举措,实现“稳步扩大民营企业信贷规模、着力提升民营企业融资效率、持续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三大目标,推动民营企业获得平等融资待遇,切实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此外,陕西近日出台了《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于4月1日结束公开征求意见的工作。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当下,要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各部门和各地目前出台的系列举措,能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研究员刘兴国说。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好政策提信心,推动落实才能化为“及时雨”。记者近日采访中也了解到,积极政策的传导和落地,进一步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最近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银川市政府等以出台文件、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传递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号,也让我们民营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更具信心。”宁夏青龙塑料管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鱼江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伴随经济企稳回升,今年开年以来公司生产经营良好,一季度产能释放好于往年。

他表示,虽然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仍面临高精尖人才稀缺、项目建设回款周期长、资金压力较大等问题,但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给予了公司支持,公司也将紧抓机遇,通过市场洞察、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未来更好的发展。

福建欣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也是福建环境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近日,农行福建龙岩分行成功为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900万元。据悉,今年1月中旬,欣隆环保归还了部分到期贷款后,由于市场复苏,融资需求加大,农行福建龙岩分行所辖新罗支行第一时期主动与其实现“无缝对接”,协调各方加快推进融资落地。“从申请受理到最终贷款投放才不到2周时间,非常快,农行在资金上为我们注入了动能。”欣隆环保公司负责人说。

2023年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在地方也已落地生根,初见成效。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等联合举办的山东省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近日在山东泰安市举办。据介绍,此次活动共组织210家用人单位,提供6373个招聘岗位,涵盖机械加工制造、网络服务、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等多个工种,7000余名求职者进场交流,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300余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

展望未来,刘兴国认为,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可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切实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二是增加更多低成本资金供给,简化资金供给手续;三是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的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有效刺激和保障需求增加。


多地从制度、人才等方面出台相关法规 加强民营经济法治环境建设

2023年04月06日 06: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记者:曾诗阳
 

对民营企业而言,可靠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今年以来,多地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专家认为,相关举措有利于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立法回应民企关切

据不完全统计,安徽合肥、山东烟台、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之前已出台并正式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推动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去年12月份以来,广东广州、云南昆明、辽宁营口等地也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条例步伐。

具体看,立法涵盖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制度、人才等各个方面。在创新创业上,规定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专项指标,用于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创业项目;在政商关系上,推行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在权益保护上,依法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支付民营经济组织款项情况实施审计监督。

“各地出台的条例较好地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回应了当前民营企业的热点、重点需求。”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表示,一是强调公平竞争,在为民企保障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方面提出硬性规定;二是对民企反映强烈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行了创新性制度设计;三是注重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要明确在国家立法、规划、监管与司法活动中,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互惠合作、平等监管与平等保护。

“相关条例能切实提升民企发展信心,同时也能够更好让市场要素流动起来,释放市场活力,创造市场空间,激励企业创新。”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表示。

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创业、经营、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法律给予明确性和可预期性。只有这样,企业家才能放下包袱、大胆发展。”许泽玮说。

刘俊海认为,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对于提振投资信心、降低交易成本、鼓励投资兴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涉企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颁布实施民法典,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推进营商环境专门立法,综合性行政法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推出,这是全国首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满意度持续增强。从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看,法治环境得分自2020年以来连续3年稳居首位,显示出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稳步推进。

也要看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执行还存在一定问题。刘俊海说:“总体而言,目前立法原则性强、倡导性强、可操作性弱。企业维权难、冤错案件纠偏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制度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一些地区出台了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但缺乏配套实施细则,实践中执行弹性大、落地效果不明显。

因此,各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的出台,重在以实实在在、可落地执行的举措为民企解难题、办实事。刘俊海建议,要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开门立法、透明立法,让民营企业家有机会建言献策,坚持问题导向,将民营企业的合理诉求客观反映到立法设计中去。

持续加强治理效能

专家认为,除了地方立法,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相关促进法。许泽玮认为,国家层面立法有助于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表示,在全国层面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有助于提升民营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民营企业家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李志起表示,从中央到地方,继续加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立法工作,是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举措,也将直接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提出了关于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提案,建议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较为成熟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王建沂建议,从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推动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