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加大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力度;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22年04月07日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加大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力度;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有的超出预期。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国内疫情近期多发,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经济循环畅通遇到一些制约,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既要坚定信心,又要高度重视和警觉新问题新挑战。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紧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举措,有的可提前实施。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切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实现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要着力通过稳市场主体来保就业,综合施策保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粮食能源安全。各部门要着眼大局、主动作为,在督促落实已定政策的同时,针对形势变化抓紧研究政策预案,及时出台有利于市场预期稳定的措施。各地区也要结合实际,拿出减免房租等务实管用举措。

会议指出,当前一些市场主体受到严重冲击,有的甚至停产歇业,必须针对突出困难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一是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在今年二季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并将已实施的阶段性缓缴失业和工伤保险费政策范围,由餐饮、零售、旅游业扩大至上述5个行业,缓解这些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资金压力。二是延续执行失业保险保障阶段性扩围政策,今年底前继续向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向参保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三是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符合条件的地区可从60%提至最高90%;允许地方再拿出4%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并向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会议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是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二是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费和有效投资的举措,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融资需求,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三是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60%、100%的再贷款支持。做好用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工作,增强银行信贷能力。

 

新设两项专项再贷款工具,国常会释放了哪些重磅信号?

2022年04月07日   来源:央视网   
 

当前,一些市场主体受到疫情严重冲击,需要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会议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从内容来看,此次会议传递出三大重点信息:一是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二是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费和有效投资的举措;三是新设两项专项再贷款工具。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接下来,货币政策将更积极有为,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与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降准降息还有多远?这是近期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

此次国常会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业内专家认为,货币政策接下来存在进一步宽松的空间。“更多的还是总量工具,包括降准、加大公开市场的操作力度等,通过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体现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和客观要求。”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

2021年,上市银行业绩总体表现不错。在利率下行和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已公布年报的上市银行整体实现了两位数的利润增长。

“去年银行经营业绩总体表现不错,有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空间,未来更多通过市场化、法治化鼓励促进,比如可以进一步释放LPR改革潜力。在政策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的点差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随着银行负债端加强管理,压降高成本负债、加强新型存款产品管理等,都有助于银行降低负债成本,进而引导银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温彬称。

周茂华认为,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总量与结构工具有机配合,在总量货币适度增加情况下,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政策精准质效。

新设两项专项再贷款工具

根据再贷款功能定位的不同,央行将再贷款类型调整为四类,包括流动性再贷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专项政策性再贷款。其中,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又包括支农、扶贫、支小三种类型。

近年来,央行通过再贷款结构性工具,支持特定领域,操作愈发成熟,使用规模不断上升,再贷款成为央行创造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

比如,在支小再贷款带动下,2021年上半年普惠小微信贷新增额历史上首次超过房地产贷款新增额;2021年10月,央行先后推出了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和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再贷款,实现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品种再创新和范围再拓展。

此次国常会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央行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再贷款支持,做好用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工作,增强银行信贷能力。

业内观点认为,一方面再贷款工具避免了对通胀情况以及流动性预期的扰动;另一方面,定向支持也体现出政策的精准质效。

从再贷款落实情况来看,再贷款额度提升对贷款投放刺激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有效降低了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尤其是“先贷后借”模式,进一步保障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直达性。

温彬表示,新设两项专项再贷款工具,都是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助于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从中长期更加着力于改善民生、科技创新、小微企业。

“本次会议提及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都是很新的结构性工具。”周茂华表示,通过设立两项专项再贷款,相当于央行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稳定信贷资金,定向直达支持科技创新与普惠养老,一方面缓解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题;另一方面,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金融支持消费

三重压力下,如何进一步扩大内需,需要金融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常会提出,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费和有效投资的举措,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融资,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

温彬认为,金融支持将更加针对新市民,优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等措施,使消费更加针对民生。此外,在有效投资方面,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融资,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对这些重点领域加大支持,也使金融更好体现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有的超出预期。会议还强调,要抓紧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举措,有的可提前实施。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要通过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综合施策保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粮食能源安全。各部门要针对形势变化抓紧研究政策预案,及时出台有利于市场预期稳定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