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我州“五个驱动”全力打造千亿元高原特色生物产业集群

海西新闻网讯 近年来,我州依托柴达木地区高原特色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以加大农牧业特色产业培育力度为抓手,以深入开展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夯实产业集群基础,加大产业体系、产品体系和经营体系的调整优化,全力打造千亿元高原特色生物产业集群。

政策驱动。出台《海西州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海西州培育农牧业发展新动能十一条措施》和《海西州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奖励办法》,编制完成《柴达木藜麦产业发展规划》,正在编制《柴达木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海西州“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出台政策和规划指导,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激发动能。

产业驱动。重点培育柴达木枸杞、肉牛肉羊、设施果蔬、藜麦等产业不断壮大。枸杞种植面积48万亩,预计产量7.8万吨,培育枸杞产业新型经营主体142家,开发生产系列产品100余种,林下产业随之兴起,逐步构建起种植管理、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的枸杞产业体系。柴达木肉牛纳入全省肉牛产业体系,在北京、西宁等地建成投运6家专营销售实体店;绵羊两年三胎高效养殖覆盖面不断扩大,羔羊经济带动肉羊畜群周转加快,都兰巴隆和茫崖花土沟两个对外交通节点地区的牛羊屠宰加工厂获批,将对促进全州牛羊肉加快融入“一带一路”起到积极作用,预计今年牛羊肉产量达到3.5万吨。建成设施果蔬规模种植基地8个、日光节能温室达到1.8万栋,都兰县万亩高标准设施果蔬基地正在抓紧建设中,种植面积3.5万亩,预计产量7.5万吨。藜麦种植面积3.16万亩,预计产量0.6万吨,培育种植加工企业10家,藜麦初粮、饼干、麦片、酒等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发展经销商12家。

园区驱动。都兰诺木洪枸杞产业园成功跻身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国家投资1.2亿元。园区入驻枸杞企业12家,累计完成投资16.9亿元,已建成浓缩汁生产、保鲜、色选等生产线200余条,机械制干能力达到3万吨。园区内大漠红、祥博等企业生产枸杞制干、浓缩汁及枸杞医药食品等产品,今年就地消化枸杞鲜果达3755吨,同比增长1700吨;诺木洪枸杞交易市场以企业为主体参与运营并投入使用,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诺木洪地区通过市场交易的枸杞占总量的80%以上;德令哈绿色生物产业园区入驻特色生物产业企业16家,累计完成投资14.97亿元,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主要布局枸杞养生食品、枸杞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三大产业链,生产枸杞干粉、枸杞黄酮、枸杞酵素、枸杞酒和枸杞茶等系列产品;格尔木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发挥区位、交通和经济优势,重点布局枸杞休闲食品、枸杞医药保健品两大产业链,积极构建以枸杞精深加工为主导,特色突出、功能齐全、运转规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内加工项目的实施,带动特色生物产业向“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的方向快步迈进,有效促进产业内、产业间、上下游循环生态农牧业发展模式的加快构建。

品牌驱动。柴达木枸杞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商标无偿转让事宜积极有序推进,都兰县、德令哈市(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国家级验收,15家枸杞企业通过有机转换资格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累计认证无公害产品64个、绿色食品21个、有机食品11个,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7个。成功举办“中国柴达木藜麦国际高峰论坛”“中国牦牛暨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大会”,获得业内高层次专家支持和好评。特色优质农畜产品在国家级、省级展会上获赞誉,柴达木枸杞、茶卡羊、天峻牦牛、格尔木蒙古羊、柴达木藜麦等特色品牌的知名度有效提高,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不断深入。在浙江援青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计划本月底在浙江举办一次集展示、品鉴、销售和搭建批发市场为一体的大型宣传推介活动。

创新驱动。邀请国内行业领军专家、学者37人,建立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平台,州农科所入选国家农业基础性长期性试验站,青藜1号、2号、3号3个品种通过省级登记,“柴达木藜麦种植规范”“柴达木藜麦质量标准”完成初稿,科技支撑力进一步提高。农旅节会、“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推动农牧业非生产功能延伸发展。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推进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畜种、畜群结构优化步伐加快,以股份制合作社为载体,积极拓展餐饮、酒店等多元化经营模式,联合社发展模式成为全省典型,助推畜牧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