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我国首座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成功投运



10MW熔盐储能塔式光热电站。刘 珍/摄

  青海新闻网讯 8月26日,记者从中国首座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投运成功媒体通报会上获悉,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在青海投运成功,成为我国首座成功投运的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也是全球第三座投运的具备规模化储能的塔式光热电站。

  据了解,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完全采用中控太阳能公司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超过 95%。主要设备包括新型高精度智能定日镜(单镜20平方米)及控制系统、熔盐吸热器、熔盐储罐、盐——水换热器以及与之配套的仪表、阀门等。采用双储罐 结构,以二元硝酸盐作为吸热、储热介质,利用大规模定日镜场收集的太阳能,将熔盐加热并进行储存,再根据电网的调度指令利用熔盐与水热交换后产生的高温高 压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以实现连续、稳定、可调度的电力输出。经实测,熔盐吸热器出口熔盐温度最高达568℃,熔盐换热器出口过热蒸汽参数为 510℃/9MPa,各项技术指标完全达到设计值,设备运行稳定。熔盐储热系统的投运,可在多云天气或完全无日照条件下连续、稳定发电,使得光热发电成为 一种广受欢迎的清洁绿色能源,特别适合成为基荷电源和调峰电源。熔盐储能系统一直被业界认为是技术难点,此前仅为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个别企业掌握。

  自2010年以来,中控太阳能公司便选择以此作为技术主攻方向,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支持下,经过六年的科技攻关,累积投入资金近5亿元,先后攻克了全流程核心技术难题,形成了100余项专利和软件产品等知识产权。

  据悉,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2050年光热发电将可满足全球11.3%的电力需求。对我国而言,发展光热发电是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 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途径。此次熔盐储能系统的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流程熔盐储能塔式光热发电技术与装备已经通过了规模化工程应用的验 证,具备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为即将启动的示范项目建设扫清了技术、装备与工程障碍,将促进光热发电“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光热发电全面推 广应用、帮助我国实现能源革命与能源转型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