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五项举措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今年以来,海西州立足打造全省乃至西部最便捷、最简单、效能最高的行政审批地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深化“放管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彻底简政 放权,把该管的管起来、不该管的坚决放下去,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试点。以前行政审批存在不少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今年将行政审批 职能、审批项目、审批人员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努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坚定不移地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努力做到审批权责和机构整合到位、审 批事项到位、审批授权到位、人员配备到位。通过全面推开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试点,加快扩大改革效应,不断提高减权放权的含金量,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 服务的满意度。

  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以前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工作力度不大,清单梳理不全面、清单落实不彻底。今年围绕简政放 权,根据政府履职特点,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权限下放。制定《海西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明确“4类23项”具体措施,年内取 消行政审批事项40项。建立《海西州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编制公布35个州直单位权责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权力事项5625项,州政府及格 尔木市、德令哈市制定公布并动态实施行政“权力清单”、工业“负面清单”、收费“目录清单”。通过“取消”、“合并”、“暂缓实施”等形式,整理出《海西 州人民政府决定取消下放和暂缓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共151项)和《2016年海西州人民政府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其中,发改、经信、财政、税 务等部门减少12项,环保、国土、林业等部门减少6项;民政、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减少16项,文化、卫生、旅游等部门减少6项。通过持续不断取消下放行 政审批事项,州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45项减少到105项。对权责清单中的行政审批进行了相应调整和流程再造,对法律法规设定的其他行政权力根据法律法规的 变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提升审批工作效率。今年印发了《改进行政审批工作相关制度》,要求行政审批相关部门按照相关制度实行,完善了行政审批办事制度,从而改进审批方 式,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围绕优化监管,通过编制责任清单、流程图,明确审批时限、优化审批程序、明确追责情形,规范行政审批行 为,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对于在同一阶段同一部门实施的多个审批事项予以整合;创新容缺预审承诺审批机制,对具备审批基本条件、申报主要材料要件 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和手续有欠缺的项目,允许先缺件预审或受理;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联办模式。同时,加强对权责清单的动态管理,推进 权责清单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大幅度提升了行政审批工作效率。截止5月底,已按“先照后证”登记企业2680户,发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3392份,发出“先照后证”告知书279份,为2198户市场主体解决了场所问题。

  快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今年围绕优化服务,有序推进州政府采购服务中心、州建筑市场管理中心、州统一征地和矿业权交易中心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整合工作。落实政务平台“两集中、两到位”等改革措施,组建州行政服务中心,搭建州、市(县、行委)、乡镇、村(社区)四级网络服务体系,做到推开一扇门 办成一揽子事。成立州行政服务中心,将州政府各部门承担的审批事项、专业服务、金融保险、电信移动等便民服务事项纳入中心集中办理,确定第一批进驻28个 部门、3个机构120人,集中办理145项行政审批事项、24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个窗口进出”,并对各部门进驻政府审批服务大厅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 统一编码,杜绝行政审批事项随意新设、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等问题。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交易及产权交易整体进驻,促进了公 共资源合理配置。拓展便民服务方式,建立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制度,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天候”服务。格尔木市推行“六个一”运行模式,涉及民生的行 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面进驻中心,同时设置4个银行网点,1个商务中心和自来水、天然气、收视费等便民服务窗口,实现了“进一家门、办百家事”的社会效果。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今年在完成州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立了州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州网信办、青海诺木洪省级自然保护 区管理站等部门,启动整合组建海西州新闻中心、柴达木演艺集团工作。对州直部门出现编制沉积、人浮于事、工作任务不饱和的事业单位,收回155名事业编 制,充实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工作力量,打破编制“只增不减”的僵局。

  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度,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了腐败,对于保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