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海西州着力做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全省藏区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全省藏区工作会议召开后,海西州紧密结合全州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深入研究分析,务实工作举措,强化融合对接,着力做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力推动会议精神在海西落地生根。

      一、精心组织传达,统一思想认识。迅速传达学习。全省藏区工作会议召开后,州委及时召开常委会议进行传达学习,进行研究部署,提出贯彻措施。州委中心组邀请中央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姚植传同志作专题讲座。 12 月3日 ,召开全州藏区暨统战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会议,进一步传达学习全省藏区工作会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提出重点工作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再次动员部署。全州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采取召开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党校培训、理论宣讲、辅导报告、观看新闻、浏览报纸等多种形式,全面学习领会,指导工作实践。全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带头研读、带头宣传,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通过上下齐心联动、层层组织、积极参与,全州上下掀起了传达学习贯彻全省藏区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加强宣传报道。各级宣传部门制定《学习贯彻全省藏区会议精神宣传工作方案》,将学习会议精神纳入基层理论宣讲重要内容,以广播电视台、报社为主阵地,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平台,深入宣传报道;组织“宣讲大篷车”深入各地区开展巡回宣讲;在海西电视台、广播电台、柴达木日报开设专题专栏,及时转载、转播《青海日报》、新华网青海频道、青海电视台等媒体关于会议精神的相关理论文章和系列报道。各寺管会教育引导广大僧侣和信教群众积极参加以“肩并肩、爱国情”为主题的宗教界和寺院宣讲活动。开展教育培训。各级组织、宣传、统战、党校等部门联合安排专题培训班,就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全省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分批组织对全州乡镇党委书记、贫困村第一书记、扶贫(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驻寺干部等进行专题培训。强化督导检查。将传达学习全省藏区工作会议精神纳入州委大督查五人小组重点督查内容,从州直各部门(单位)抽调16名县级非领导干部,由5名州级领导带队,深入全州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有力助推会议精神在海西早传达、早知晓、早贯彻、早落地。

      二、认真分析总结,理清工作思路。全面梳理总结。立足州情实际,研究谋划藏区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举措。面向“十三五”,早部署、早动手,对“十二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十二五”期间,全州共争取到藏区专项资金55.6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31.7亿元,省级资金23.9亿元;预计“十二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0亿元,是上个五年的4.1倍,年均增长33.2%。一批事关藏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陆续建成,青藏铁路西格段实现全线双线电气化,格敦、格库铁路开工建设;德令哈、花土沟机场建成投运;青藏联网、青新联网建成投运。五年来,累计落实对口援助资金6.84亿元,实施援助项目109个,捐款捐物0.55亿元,培训各类专业人才1.5万人次,形成了经济、干部、人才、教育、卫生、文化、产业、就业等多领域、多形式对口支援工作新格局,全州藏区城乡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发展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确定重点工作。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下一步藏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国家藏区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谋划项目,积极做好向国家部委和省上的协调对接,最大限度在工资待遇、公共服务、扶贫开发、生态综合补偿等方面争取更大政策和项目支持,努力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力争建成一批强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为全州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积极谋划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州拟谋划实施藏区建设项目3032项,估算总投资5410亿元,预期“十三五”完成投资3675亿元,主要包括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基层政权及社会管理等。

  三、强化工作举措,力促经济回升。出台措施意见。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当前全州经济平衡健康发展的措施意见》,确定31项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了《海西州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实施意见》和《海西州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力求在市场主体培育和生态建设方面有更多涉藏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盘子。明确指标进度。制定了八个地区今年8至12月份主要经济指标进度安排表,从生产总值、三产、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等方面按月、按季进行具体安排。跟踪把握重点行业发展趋势及重点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加强日常监测和月度季度运行调度工作,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扩大调控成效。加大实地督导。巩固深化万名干部入企帮扶成果,建立入企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完善问题台帐和责任清单,逐企分析研究、会诊把脉,帮助企业稳定生产、减少亏损、增加盈利,举全力推动企业平稳营销,健康发展。全面推进木里矿区环境综合整治,今年8月初通过省级综合验收,9月下旬国家核查调研组实地进行了核查。抽调40人组成督导检查组,于8月中旬至9月初、10月中旬至11月初,分两次对8个地区122户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及全州投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督导,州委主要领导先后深入7家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促进重点项目开复工113个。逐步趋稳回升。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措施,全州固定资产投资降幅从8月份起逐月收窄,地区生产总会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三季度开始实现由负转正,呈现出趋稳回升的向好态势。

      四、摸清扶贫底数,推进扶贫攻坚。摸清贫困底数。健全扶贫台帐,组织专门工作队伍对贫困村、贫困人口进行了再核准,经与省上沟通对接,全州贫困村从119个核准为50个,贫困人口基数11800人。召集各地扶贫办主任、业务骨干,将各项扶贫开发重点工作按时间节点进行分解落实。选派扶贫队伍。全州共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286人,其中第一书记88人。编印了《扶贫驻村工作手册》、《驻村工作日记》。对257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人员进行了培训。现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正按照“五看法”进一步对贫困户贫困人口基本情况进行再调查摸底,为下一步真正做到“六个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制定工作方案。制定《海西州“四个一批”精准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列出扶贫攻坚任务清单。研究制定了西部三行委帮助东部三县、援青对口帮扶、企业开展“光彩事业”、异地搬迁、就业培训、金融帮扶等子扶贫方案。各地区和各相关部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建设高原美丽乡村、实施保障性住房、发展第三产业、落实各项社保等工作,进一步做实基础工作,全力为率先实现提前两年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奠定基础。州目标考核办把扶贫工作单项考核列为全州目标考核之一,每年与目标考核工作同步进行,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工作调研。制定了《海西州县(市)乡镇三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扶贫蹲点调研工作方案》,于12月上旬集中开展扶贫蹲点调研工作,截至 12月 10日 ,州县(市)乡镇三级党政领导干部共68人次,深入25个村,开展了调研。

      五、狠抓维稳工作,确保社会和谐。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重要责任,按照省委不同时期、敏感节点的维稳工作要求,及时召开常委会、维稳工作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全省维稳工作专题会议精神,重申工作要求,严格领导责任,严肃工作纪律,认真落实各项维稳措施,全州社会大局始终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海西建设。扎实开展“平安细胞”系列创建活动,在城区继续坚持开展“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常态化武装巡逻,在农牧区充分发挥治安联防队等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加强茫崖、格尔木、大柴旦、冷湖公安检查站工作力量。积极推动“警力下沉”工作,州公安局下派13名民警充实两市三县派出所,365名“村警”招录工作即将完成。全面排查梳理重大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24个重大矛盾隐患,积极进行化解稳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反恐怖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反恐怖工作责任和各项措施。扎实做好寺院工作。抓住寺院这一影响藏区稳定的“牛鼻子”,紧紧围绕“共同管理寺院清理整顿见成效,协助管理寺院提升能力上台阶,自主管理寺院运行更规范”的目标要求,开展“寺院管理提升年”活动,对全州寺院进行综合评价,查清、梳理并解决寺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对阿汗达勒寺清理整顿工作进行“回头看”,进一步查漏补缺,力争摘掉共同管理寺院“帽子”。健全完善州、县、乡、村、寺院五级工作网络和乡镇、村社两级工作责任制,将宗教教职人员纳入村、社区网格进行管理。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伊斯兰教事务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对伊斯兰教寺院、宗教活动点和教职人员的规范管理。努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紧紧围绕确定的十大示范工程48项重点任务和“三年强基础”目标,强化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出台《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表彰管理办法》、《党组织书记抓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联合督查督办制度》等七项制度,推动创建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开通创建工作公众微信平台,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图案标志、宣传标语及歌曲有奖征集、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有奖答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展板评比、民族团结进步从我做起千人签名等活动,编印《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读本》、《民族团结进步知识习题集》,有效增强创建工作吸引力,扩大创建工作参与面。率先在全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之星”、“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评比活动,不断拓宽宣传覆盖面,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夯实了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思想基础。各级工青妇组织开展“走基层、百日行”主题创建活动,在非公经济领域开展“光彩事业”等活动,在驻军部队开展军(警)民“六联建”活动,在窗口单位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服务活动,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先进区创建工作正在积极深入推进。

      六、积极开展招商,深入推介海西。紧密结合海西实际,积极衔接争取藏区政策支持,大规模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组织宣传、文化、旅游等单位赴浙江省杭州、舟山、宁波等6市8地开展文化走亲旅游推介活动的同时,从 10月 19日 开始至 11月 13日 ,由州级领导带队,组成四个招商组,开展自“十二五”以来最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分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内蒙古、四川、重庆、山西等21个省区市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活动期间,主动拜访了对口支援海西的部委、央企和友好省区,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共商产业援青事宜,签订相关战略协议,举办青海省柴达木特色产业推介和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青海柴达木镁产业论坛、柴达木特色农产品推介,有力推介了海西州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期间,先后赴12省区市的21个市区,拜访国家部委、央企和回访企业共53家,举办宣传推介暨新闻发布会7场次、特色农产品展示会和镁产业发展论坛各1场次,企业家座谈会等其他大型活动5场次,共邀请500余家涉及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化工、钢铁、制药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和商会负责人参加。共签订合作协议12份,议定事项7个,对接项目37个,并制定推进落实责任分工表,确定责任领导,推动项目落地。招商期间共邀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青海日报等近230家媒体的262名记者多层次、多角度报道了海西州情、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情况,有力展示海西对外开放新形象,提高了海西知名度。

      七、科学编制规划,确定发展目标。根据国家和省上对藏区新的支持政策,把海西的发展放在全省“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放在四省藏区发展的区域格局中谋划布局,加强政策衔接,高标准做好“十三五”规划的顶层设计,力争“十三五”期间海西有更多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盘子,享受国家藏区政策。召开州委全会,研究讨论“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海西“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两个率先,四个转型升级,五个培育打造,六个基本建成”,即:在全省率先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四大传统基础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特色生物、现代服务五大新兴产业,基本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向西向南开放桥头堡、青海精神柴达木高地。确定“十三五”期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4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的奋斗目标。州政府、管委会和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充分运用全省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州全会谋划调整“十三五”规划,深入研究谋划重大涉藏项目,确保中央座谈会和全省藏区会议相关政策与海西“十三五”规划高度对接,确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高度融合,真正找准海西在全国藏区、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