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海西州少年先锋队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海西州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日常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广大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特色德育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各级少先队组织牢牢把握少先队的组织属性,积极履行组织职能和根本任务, 以庆祝建党90周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新中国成立65周年等活动为契机,在全州3.5万余名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党团队员话成长”等主题系列活动90余场次,累计参与少先队员15万人次,增强了对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光荣感;深入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120余场次,引导少年儿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先队员提出的“16字”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围绕“三观”“三热爱”深入实施“手拉手民族团结一家亲”、“争当民族团结之花”等活动,各民族少年儿童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深化。同时,不断创新载体,运用新媒体、唱童谣、漫画等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少年儿童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二、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全面发展。各级少先队组织始终坚持以全面发展为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少年儿童提升素质。开展了“争当海西雷锋好少年”、“手拉手阳光成长计划”、“说优点、讲不足,手拉手、同进步”等活动,不断提高少先队员自主意识;举办了全州青少年科技创新、书画、演讲等比赛活动,不断提升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着力实施“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光盘行动”、“节能减排环保我先行”、“争当文明小使者”、“保护母亲河·开辟新绿洲”等主题队日活动,不断加强少年儿童的生态环保意识;大力开展“学雷锋、献爱心”、“城乡少年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截至目前,共结对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22382个;积极推动“雏鹰争章”、“青海高原好少年”等争章体验活动,大力选树优秀典型,五年来,共选树86名优秀少先队员、36名优秀辅导员和70个先进集体,其中,26名优秀少先队员、7名少先队辅导员和21个先进集体获得了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和团省委、省少工委的表彰,2015年,团州委还被评为了全国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三、组织队伍建设提高活动水平。各级少先队始终坚持抓组织建设与活力提升并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少先队组织体系。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意见》等系列文件,健全了8个县级少工委组织,协调落实了全州少先队总辅导员正科级职数,县级少先队总辅导员配备率达100%;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参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双线晋升”机制,共举办各类各级辅导员培训班24次,培训230余人次,覆盖面达80%;制定下发《海西州少先队活动课指导手册》,少先队“1课时”落实率达100%;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经费保障的通知》,全州少先队人均经费逐年增长;通过创建一队一口号、一校一品牌的特色中小队,开办社团兴趣小组等方式,队日活动不断形成海西特色;建成了全州学校团队、辅导员、学生会、社团“四位一体”的电子化管理平台和全州五类青少年基本信息电子台账各1个。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少先队员35835名,少先队辅导员613名,少先队大队77个,中队536个,学生会组织25个,特色学生社团22个。
      四、加强阵地建设扩大组织影响力。各级少先队始终坚持校内外活动阵地同步建设,让少年儿童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参照省级标准,借鉴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少先队工作经验,研究制定了海西特色的《“共青团示范校”和“红领巾示范校”创建标准》,投入230万元全面实施“红领巾示范校”创建工作,打造建成了一批软硬设施齐全的“五个好”阵地。五年来,共建成省级红领巾示范校4所,州级15所,县级25所,占全州中小学总数的58%;建立红领巾数字图书馆7个,建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个;建成“青少年维权岗”100个,“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40个,“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6个,开通州级和格尔木市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向全州青少年积极提供法制宣传、安全自护、维权保护等一系列服务;实施寒暑期“爱心课堂”,建成“关爱之家”“七彩小屋”等留守儿童爱心阵地13处,建成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