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海西州商务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海西州商务工作以落实各项目标为重点,狠抓落实,成效显著。
一、消费品零售额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州建成标准化连锁农家店、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765户,以农家店为信息化改造平台,为农民提供金融、电信等服务;每年开展农家店店长培训班,共累计培训219人。积极实施“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活跃城乡市场。从今年起向8个地区和重点企业累计下达470万元促消费资金补助奖励。加强工作调研,共涉及批发、零售、餐饮企业46家,由企业结合经营实际,提出每个季度经营预期目标。建立州级储备机制,通过3家承储企业增强肉类储备和市场调控能力。2012年格尔木市家政服务中心全面启动,有力地拉动消费升级。截至目前,共有生活必需品、重点流通等6个监测系统,注册企业53家。积极主动开展“双打”、酒类流通等行业管理,不断规范行业市场秩序。
二、外贸进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国门,参加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展览会等展览会,对外宣传推介海西州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各类特色产品。广泛参与国内各类展会,海西特色产品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部分参展产品广受好评,荣获多项荣誉。今年,在“青洽会”双百经纪人签约会上,签订9360.8万元的购销协议。 2012年 12月 21日 ,“青海省海西州柴达木绿色食品保健品基地”获得商务部的批准。全州对外贸易进入了甲醇、氯化钙等工业产品出口结构调整的转型阶段和红黑枸杞、高原特色牛羊肉等特色产品出口新增的发展阶段。2014年全州出口总值1258.7万美元,同比增长125.5%,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对外贸易先进单位”称号。为有机枸杞出口企业协调解决了1万亩的土地需求,受理美国西格尔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乌兰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合资项目。目前,全州开展BCS认证及色瑞斯认证(CERES)等欧盟、美国国际认证的企业有12家,有机认证面积约8万余亩。加强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简化企业办理进出口资质等手续。
三、推进供销社发展和创新。结合海西州实际,积极推进基层供销社发展,开展各地供销社机构名称、机构挂牌等摸底工作。每年搭建连接专业合作社产品与市场的平台。特别是在今年“青洽会”期间,海西州6家经营规模较大的涉农企业与省外6家客商共签订9360.8万元购销协议。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资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督促直属企业备足货源迎春耕,今年储备各类化肥共1282吨。2014年格尔木市供销社成立,为推动格尔木市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加入州供销社成员企业20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全州4家合作社获得省社理事会“十佳农畜产品经纪人”、“十佳村级综合服务社”、“十佳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项荣誉,2家合作社荣获国家供销总社“文明服务示范单位”称号,1家特色产品品牌入选2012年度全国供销总社“百佳标准化农产品品牌”。今年1人荣获2014“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称号,1品牌入选年度“50佳合作社产品品牌”排行榜。自2012年以来共培训初、中、高级经纪人215人。
四、电子商务应用加快发展。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流通方式转变,提出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配套服务体系,着力营造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海西州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试行)。搭建电商发展平台,启动“1号店中国柴达木馆”电子商务综合平台,成立全州电子商务协会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挂牌成立中国•青海柴达木电商绿洲,目前已为34家入驻企业提供基础网络、数据中心等保障和服务平台。首次参加“清食展”,各参展单位和企业积极参加电子商务、翼支付等体验活动,并利用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业务,实现网络商品订购、下单、配送等交易流程一体化。举办首届柴达木“互联网+”枸杞洽谈订货会,广州等5省区88家采购商和44家州内供货商进行洽谈对接,签订红枸杞意向协议4.1亿元、黑枸杞意向协议282万元。举办首期电子商务培训班、举办电子商务专题论坛等培训班,累计培训260多人次。建立海西州优质农产品信息动态数据库,加强与电信等部门联系,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技术合作。
五、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2012年共争取国家、省各类项目资金3121.7万元,支持项目50个,争取州级服务业资金1500万元,支持项目56个;2013年争取国家及省级资金2029万元,支持项目31个,争取州级服务业资金1500万元,支持项目61个;2014年争取省级服务业发展资金940万元,支持项目11个,争取州级项目44个,落实资金1000万元。今年,实施省级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4个,资金1035万元;争取省级外经贸发展基金参股项目2个,资金400万元,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6个,资金360万元;落实省供销社项目10个,资金410万元;实施州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3个,资金200万元。认真做好项目实施和监管,对2012年至2014年国家及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类财政资金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州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