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海西州多措并举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海西州坚持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推创新,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创新扶持,积极推行“创业培训指导+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示范引领带动”的促进创业工作模式,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培训立足拓展夯实创业创新基础

  充分借助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州的商品商贸产业和教育产业资源优势,在杭州市挂牌成立海西州驻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站,为全州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两地交流联络创造条件。在浙江省义乌工商职业学院挂牌成立义乌海西创业实训基地,构建全州城乡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培训服务一体化平台,2012年以来,共举办电子商务创业一体化培训班7期,培训城乡创业青年301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2015年多渠道、多领域开展就业创业、企业高级管理、劳务经纪人素质提升等各类培训6期,培训人数296人。联系浙江省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组织开展专家服务活动,邀请浙江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裘涵博士举办电子商务创业专题讲座2期,300余名高校毕业生、个体商户、城乡创业青年等不同层次的创业人员参加培训,为培养具有较强创业能力、示范带动作用的创业骨干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创业指导服务。

  帮扶立足普惠强化创业创新支撑

  围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工作目标,用活用足创业贷款扶持及贴息补贴政策,采取“一提、一降、一扩大”措施,进一步体现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普惠性,努力实现以政策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一提”即提高贷款资金额度,将个人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10万元,各类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200万元。“一降”即在认真执行相关政策规定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批程序,采取州内异地发放模式,更好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支持。“一扩大”即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覆盖面,将妇女创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失地农牧民创业全部纳入政策扶持范围。截止2015年11月,全州共为329名各类失业人员、农牧区进城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发放创业贷款383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个人贷款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贷款,由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兑现相应的贴息补贴111万元。

  基地立足服务搭建创业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创业孵化作用,通过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房租及水电暖费用、加强创业培训指导及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扶持等政策,积极吸纳企业入驻发展,目前,全州确定国家级创业型城市1个(格尔木市)、省级创业型城市1个(德令哈市),建立创业培训基地3个,创业孵化基地3个,创业孵化园1个,创业街1个。格尔木市创业孵化基地建筑面积2927平方米,由政府统一采购了办公桌椅、电脑等基本办公设施,分二批入驻了31个创业孵化项目,入驻率达91%,扶持创业人员36人,吸纳就业102人。同时,准确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打造众创空间新型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目前有6名大学生和1名下岗失业人员进入众创空间预孵化。德令哈市浙江工业园孵化基地(一期)及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4800万元,总建筑面积22400㎡,含标准化厂房2栋、创业办公楼1栋,成立柴达木绿洲电商创业基地1处,目前已正式入住各类企业38户,正在申请入驻企业160余家。

  宣传立足引领营造创业创新氛围

  充分发挥媒体宣传效应,引导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创业创新,州人社局、团州委等部门联合举办“海西州创业大赛”和“创业明星”巡回演讲,讲述创业故事,播撒创业种子,宣传创业典型。搭建公共就业专项活动平台,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专项活动27场,1776人与135家州内外企业达成求职意向。加强与“海西在线”等网络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向社会公众免费发布创业培训、用工需求、创业政策等信息。组织参加全省创业成果展,全州4个地区(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41家企业展示了互联网+、创新服务、枸杞特色农产品、生态食品和种养殖加工四大类创业成果,分享借鉴成功经验,大力营造人人支持创业、人人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