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从四个方面保障“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
为确保“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社区)工作队住得下、稳得住、干成事,海西州从四个方面为驻村干部倾力打造“可靠后方”,进一步调动驻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使驻村干部切实做到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真帮实促,努力在全州形成全面关注、全力支持的良好氛围。
一、抓好学习培训,促进工作开展有方向。为确保扶贫(驻村)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各级组织部门多次召集帮扶村乡镇主要负责人召开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干部驻村前期筹备事项,要求各乡镇和帮扶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抓住扶贫(驻村)工作队到村任职的有利契机,在工作上主动对接,思想上真正接纳,行动上积极配合,让驻村干部干有方向,为有抓手。整合省、州、县三级培训资源,建立“三级联动”培训机制,强化驻村干部岗前培训和专题培训,目前全州各地先后组织派驻干部进行党的政策法规、基层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维护稳定等内容专题培训10次。此外,各基层党委通过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交流等形式,向驻村干部全面介绍县(市)情、乡(镇)情、村情及当前区域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工作难点,针对维护稳定、党的建设、扶贫脱困以及基层群众工作方法、工作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进一步提高了驻村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为驻村干部切实发挥作用,帮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强化后勤服务,促进工作开展有保障。各级党委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为驻村干部开展工作做好保障。格尔木市以选派单位为支撑,为每支工作队筹集3万—3.5万元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队不给基层增加负担,共筹集扶贫工作补助经费22.5万元;格尔木市委组织部筹集资金5万元用于省州选派干部的生活和工作补助,确保省州选派干部能够扑下身子,待得住、干得好。全州各乡镇立足自身条件,为驻村干部妥善安排用餐、交通和办公场所,购置灶具、床褥、取暖设施等生活必需品;住宿方面,根据村情实际,对距离乡镇机关较近的安排在乡镇干部宿舍住宿,具备取暖条件的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住宿,在冬季取暖期不具备住宿条件的暂安置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家中。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期间,在原单位工资及福利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及时兑现驻村期间同职级艰苦边远地区工资水平补差和乡镇工作岗位补助待遇,切实保障各项待遇及保障措施落实到位,为驻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三、明确工作内容,促进工作开展有思路。为确保扶贫(驻村)工作顺利进行,各乡镇明确了驻村干部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开展时间节点,并选派有丰富基层经验的干部帮助驻村干部熟悉情况、陪同入户调研和开展工作。针对此次帮扶对象多为“不强、不富、不稳”的三类村,各驻村干部把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作为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开展日常工作、找村“两委”成员谈心、走访看望贫困户、离职村干部、致富能手和村民等形式,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积极发挥自身能力、专业技术、个人资源、单位资源等优势,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商讨发展对策,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同时把帮扶工作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牧区产业结构和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村等事务相结合,逐步探索建立村党支部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委会执行、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协助帮扶、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管理模式。
四、严格考核管理,促进工作开展有氛围。依照驻村干部以乡镇管理为主的要求,将干部驻村工作纳入帮扶乡镇重要议事日程,各市、县、工委针对职责任务、督促检查、监督约束、考核奖惩等方面对有关要求进行细化明确,研究制定驻村干部定期汇报制度、调研工作制度、考核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明确驻村干部党组织生活相关事宜,目前驻村党员干部党组织关系全部完成接转。自扶贫(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听取组织部门情况汇报,带领负责同志逐一深入各重点帮扶村走访慰问驻村干部,了解驻村服务保障及工作推动情况。州委组织部联合州扶贫局成立督导组先后对全州21个乡镇和5个村选派干部到岗情况进行了抽查,实地查看了解驻村干部日常食、住、行的安排情况,群众对扶贫(驻村)工作的知晓度,驻村干部工作动向和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帮助驻村干部及时梳理工作事务,确保驻村干部工作在村、吃住在村、作用发挥在村。州委组织部门按月通报各地驻村帮扶工作组帮扶工作进度,在各驻村工作组中营造了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同时将驻村期间的工作表现、工作成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有效提高了驻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州委组织部)
下一篇:都兰县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