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活力海西


 德令哈那达慕大会真热闹

  青海新闻网讯 八月的德令哈鲜花怒放、生机盎然。戈壁新城绽放着炫丽姿彩。8月15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体育中心内,身着艳丽服饰的各族群众欢聚一堂,2015德令哈市柯鲁柯蒙古那达慕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那达慕是蒙古民族十分喜爱的民族文化节,也是草原狂欢节,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或聚会,每遇那达慕大会,蒙古族群众穿上节日的盛装,乘车骑马,云集在碧绿丰美的草原上,参加各种娱乐游戏或比赛项目。此次那达慕大会以“团结、和谐、文明、奋进”为主题,以“发展民族体育、增强民族体质,促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活动期间将举行赛马、博克、赛骆驼、射箭、拔河五大项目。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德令哈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牧业稳步发展,工业经济持续调整,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恢复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生态改善、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草原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各族人民以独特的智慧和创意,在柴达木盆地和著名的南“丝绸之路”各主要驿站创造了瑰丽多彩、博大精深的德都蒙古文化。德令哈市将以此次那达慕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弘扬德都蒙古文化,不断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好地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好地展现德令哈市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打造“德都蒙古文化”和“农垦文化”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柴达木和德令哈的知名度。

  开幕式上,体育中心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具有德都蒙古浓郁民族风情的大型说唱表演《汗·青格勒》,如同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徐徐展开。一首首激荡草原的天籁不绝于耳,响彻云霄,一曲曲曼妙翩跹的舞蹈让观众如痴如醉、恍如梦幻,给德令哈市各族群众展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张庆)

 格尔木枸杞映红农民笑脸

  青海新闻网讯 进入8月,格尔木市的田间地头,一颗颗枸杞晶莹剔透,大而饱满,挂满枝头。一片片铺满枸杞果的晾晒场,成为红色海洋,到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成为戈壁乡村独特的风景。

  格尔木市大格勒乡正值枸杞第一茬采摘期,枸杞地里,采摘工们三五成群地在枸杞地里忙着采收;村子里,村民们正忙着在房前屋后晾晒鲜果;村道上,农用车来回穿梭,运送着成筐的鲜果……一片丰收忙碌景象。

  大格勒乡乡长李玉芳告诉记者:“今年全乡枸杞种植面积达到13101亩,从枸杞长势和目前采摘情况看,今年的枸杞长势比较好,按照去年每亩400公斤的亩产计算,预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格尔木市大格勒乡龙羊村农户谢金良家的晾晒场上,他与家人正将一筐筐枸杞鲜果倒在晾布上,用工具轻轻摊开,这些喜人的枸杞果,享受着阳光的照晒。他说:“今年种了二十亩地枸杞,估计收入能达到四十万元。”

  今年,格尔木市枸杞种植面积达到7.8万亩,其中耕地种植面积6.2万亩,预计产量达到9200吨,产值达3.6亿元。(王秀云 张敏霞)

读者在黑枸杞基地体验采摘

  青海新闻网讯 8月15日上午,近六十名读者走进格尔木鑫农黑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鱼水河管护基地,参加由西海都市报海西记者站与合作社共同组织的“亲近自然体验生活”黑枸杞采摘活动,了解野生黑枸杞的养护及生长状况,体验枸杞采摘工人的辛苦劳作。

  鱼水河黑枸杞管护基地占地面积近七万亩,一颗颗成熟的黑枸杞像黑珍珠般挂在枝头。但由于是野生黑枸杞,分布零散,给枸杞采摘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合作社负责人杨彪德说,野生黑枸杞相比人工种植的黑枸杞,管护难度更大,采收工作也更为艰苦。一个采摘工每天至少要行走二十公里,才可能采摘五斤黑枸杞果实。不过,野生黑枸杞林地不用施肥、喷药,保证了黑枸杞的绿色与健康。

  采摘活动开始后,采摘人员分三个小组同时行动。大家争先恐后,开始采摘。格尔木市民王女士说:“实地来看一看,亲自体验一下,才知道黑枸杞的生长和收获实在不易。”正在格尔木出差的河北客商杨先生捧起手里的黑枸杞果实,激动地说:“没想到黑枸杞生长的环境竟然如此恶劣,不过,在这种艰苦环境中生长出来的产品,能体现黑枸杞独特的养生价值。”几名小朋友也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了此次活动。小朋友说,自己采摘的黑枸杞,吃起来才更有味道。休息期间,大家还品尝了用黑枸杞嫩芽炒制的枸杞茶。大家一边劳动一边品尝,乐趣无穷。

  提示:黑枸杞采摘活动仍在继续。读者如有兴趣参加,可致电格尔木鑫农合作社驻西宁办事处电话18697291561,与王女士联系报名。(陈万宏)

海西州气象局成立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

  青海新闻网讯 近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了由气象、农牧等部门技术专家组成的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专家联盟的建立,将在开放合作、创新机制、提升能力等方面着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联盟包括来自州农业、牧业、气象等部门的多位专家。他们将根据不同时期天气与农牧业生产情况,积极会商当前天气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共同分析提出关键农事、畜牧业生产关键环节、草原防火期应对气象灾害的防控建议,特别针对极端天气气候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情况提出预警建议。在农牧业气象灾害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时,提供相关对策建议和咨询意见,积极参加灾情影响评估、生产督导和抗灾救灾,参与指导恢复农牧业生产。(张庆)

  海西对口帮扶果洛450万元

  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已协调落实帮扶资金450万元,对口帮扶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达日县,包括产业帮扶资金400万元、智力帮扶资金50万元。

  这450万元将用于玛多县玛查理镇综合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项目建设,总投资200万元,目前项目已开始基建施工,预计明年建成投入使用;用于达日县德昂乡唐什加村饲草基地项目建设,总投资2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开展前期相关准备工作;2015年智力帮扶及干部培训等事宜正在进一步对接中,已落实帮扶资金50万元。(王秀云)

好的哥叶志强

  叶志强是格尔木长城出租车有限公司“阳光车队”的一员。在日常工作中,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多次被评为公司“优秀驾驶员”。在他从事出租客运这个服务行业的五个年头里,他常常风里来雨里去,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却毫无怨言,用思想文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仪表文明、生活文明作为自己的行动指针,为大家树立了榜样。2011年至今,他参加车队组织义务接送格尔木市两位盲人和义务帮扶铁西社区13位孤残老人,让孤寡老人和需要帮助的人们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2012年,一名队友家中有病人缺乏资金救治,他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并发动车队成员帮队友筹措资金,及时缓解了队友的困难。2014年夏天,一名乘客酒后乘车,不慎将手机和车票遗失车内。他看到车票,距离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为了尽快找到失主,他赶到车站和车站民警一起在车站等候失主,把物品交还给失主。失主感激万分,眼含热泪拿出2000元现金,向他表示谢意,但被叶志强婉言谢绝了。此事很快传遍全格尔木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当记者辗转联络上叶志强说要采访他时,这个有点腼腆的出租车司机连声说,自己做的其实微不足道。尽管妻子没工作,家境不是很好,但不是自己挣的钱,一分也不能要。(刘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