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八项措施确保财政收支平稳增长
今年,德令哈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努力克服经济形势总体不景气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突出财源建设、强化收入征管、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收支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截至4月底,完成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522万元,同比增收3751万元,增幅18.97%。完成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97万元,同比增收1268万元,增幅10.7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投入达到21784万元,占总支出的76.1%。
一、加大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快预算绩效管理库建设,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专家对绩效管理的支撑作用,不断促进预算绩效管理规范,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2015年,筹备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绩效评价中介机构备选库、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指导库,有效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大力解决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等弊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财政预算执行,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步伐。全面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内容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截至4月底,全市共有74家预算单位纳入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共发生支付业务1520笔,支付金额32088万元。
三、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督促各单位严格执行强制结算目录,提高公务卡使用率、公务支出透明度,减少现金支出,督促预算单位缩短公务卡还款时间,实行即刷即报。截至4月底,公务卡支出257笔,金额144万元,公务卡使用率大幅提高。
四、提升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水平。对各预算单位、代理行支付系统、电脑打印机等软硬件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对财务人员进行支付软件应用培训,使财务人员掌握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要领,熟悉国库集中支付下的资金申报和使用流程,减少和避免支付过程中的误操作,确保资金安全划拨。
五、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 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督促和指导机制,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范围扩大到所有财政资金和预算单位。建立多渠道监控工作互动机制,注重监控成果在预算执行工作 中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动态监控效率和效果,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报告制度,加大对一般性预算支出监控,确保预算执行管理环节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六、拓展政府采购管理范围。首次将村干部团体意外伤害险、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意外伤害险、环卫工人团体意外伤害险纳入政府采购范畴,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购买保险,采购团体意外伤害保险金额合计17.04万元,较采购预算总额节约19.96万元,节约率53%。
七、核减政府性在建工程投资。严把财政审核关,不 断拓宽财政监管范围,积极推行概(预)算工程量审核,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施工图预算、隐蔽工程量、附属工程量等审核。财政监管工作从“事后监督”、“事中 监督”前移到“事前监督”,积极参与财政项目估算、概算审核,加强财政事前监督,提前控制建设资金,促使项目建设单位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有效控制项目投资 规模和建设成本,减少财政被动买单现象。1至5月,共审核政府性投资在建项目128个,审核项目概(预)算造价8686.27万元,核减资金1636.55万元,核减率18.8%。
八、加大公共服务保障支出。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自2015年起,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至45元;进一步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原基础上月人均提高20元,提标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标准达到373元/月,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标准达到205元/月。目前,2015年城乡低保提标资金211.5万元已拨付到位,全市8670名城乡低保对象受惠;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及营养餐补助标准,惠及全市3203名学生。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从600元提高至900元,中学年生均公用经费从800元提高至1100元。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由4000元提高至6000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至4元,每年按200天核定补助天数,达到每生每年800元。目前,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餐补助资金766.4万元己足额拨付。
(德令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