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组合功能 我省放大资金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青海日报    

  今年以来,我省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组合功能,积极创新投入方式,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全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省各级财税部门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和税收减收压力,充分发挥结构性减税政策在减轻企业税负、扩大内需、引导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一方面,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营改增试点企业已达9095户,“营改增”试点企业减负面达90%以上。对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预计全年让利企业1.38亿元,九成以上个体私营者受益。对工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通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等方式予以减免支持,前三季度全省减免各类税收26亿元。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对涉及我省的13项收费项目实行动态监控,共减免小型微型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672万元;继续减免企业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税务发票工本费、企业年度检验费等3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涉及小微企业收费21项,共减免865万元。

  我省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打基础、调结构、转方式、增后劲上来。安排工业"双百"、产业结构调整及振兴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8.07亿元;安排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等专项资金3.5亿元;安排科技发展专项资金4.5亿元;安排循环经济发展资金21亿元;筹措资金24.08亿元,主要用于三江源二期、祁连山、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场高速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改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我省加强政策引导激励,通过建立基金、财政贴息、风险补偿、以奖代补、股权投资、后补助等方式,推动财政由直接投入为主向间接扶持转变。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和放大效应,建立起特色产业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外贸发展基金,通过阶段性参股方式,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截至11月底,已投1.1亿元参股到38户企业,还有5000万元入股基金正在运作当中。同时,探索公私合作模式,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据了解,从明年起,省级财政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原则上安排不低于40%的资金实施股权投资管理,支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原则上安排不低于30%的资金实施股权投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股权投资比例。(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