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季度全州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一季度全州经济呈现出开局稳定、投资平稳、趋势向好的态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牧业生产开局良好。今年全州计划种植农作物面积68.7万亩。目前,全州共贮备各类籽种7215吨,落实春耕贷款7500万元,调运化肥51943吨、农药37.5吨、农膜40吨、柴油3000吨,清理渠道150公里。计划4月开始春播工作,5月中旬播种结束。畜牧业方面,一季度,全州存栏草食畜287.6万头(只),育活各类仔畜79.3万头(只),其中柴达木福牛母犏牛存栏1.3万头、生产牛犊621头,驴存栏3100头。肉类总产量0.35万吨,牛奶产量419吨。畜牧业生产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二)工业经济实现趋稳回升。一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5.9亿元,同比增长8.9%。一是中央省属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一季度,中央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57.2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全州增速2.6个百分点,拉动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开复产情况好于预期。进入3月,各企业陆续进入生产备料、设备维护检修、人员培训等开复产准备工作,全州128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工116户,开工率达到90%,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开复产情况明显好于往年。油田公司、西部矿业、乌兰焦化、纯碱企业、大柴旦矿业、中浩化工等33户企业一直未停产,有力支撑了一季度工业增长;未开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因气候影响、设备检修等原因停产,将于近期陆续恢复生产。三是全州24种重点监控工业产品,除原煤、洗煤、天然气、焦炭、甲醇、锌金属含量、钾肥、炸药、聚丙烯树脂等9种产品产量明显下降外,15种产品产量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原盐、原油加工量、黄金、纯碱、发电量等主要产品保持较高增长。四是生产要素保障基本平稳。一季度,全州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与青藏铁路公司、电力公司及各银行的协调沟通,有效保证了生产要素配置。铁路方面,全州累计发运铁路货运量625.7万吨,同比增长15.6%;电力方面,完成供电量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1%,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保障了电力供应和供电安全。五是主要工业产品价格继续低位徘徊。一季度,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全州除硫酸钾、天然气、水泥产品价格略有回升外,钾肥、纯碱、焦煤、焦炭、洗精煤、石棉、黄金等主要产品价格继续下行。六是工业产品产销率偏低。虽然一季度全州实现工业产品产销率97.27%,同比提高0.61个百分点,与正常年份相比依然偏低,各类工业品库存达181万吨,其中钾肥库存27.8万吨、纯碱19.2万吨、铁精粉24万吨、原煤67.5万吨,洗精煤库存3.2万吨,焦炭库存33万吨,水泥库存5.3万吨,硫酸钾库存1.1万吨,氯化钙库存0.3万吨,产品销售不容乐观。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1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州属投资完成36.9亿元,同比增长15.8%。受去年财政政策执行力度减弱和政府资金对投资支持力度减弱的影响,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增长13%,较上年减少10个百分点,投资增幅有所放缓。
从运行态势上看,一季度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调整,工业投资完成36.32亿元,同比增长18.6%,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1.4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全州投资的比重为78.3%,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民间投资累计完成8.7亿元,下降7.17%,对投资的贡献率为10.8%,拉动投资增长1.7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支撑优势显现。重点项目开复工41项,完成投资28.1亿元,拉动投资增长10.2个百分点,切实发挥了重点项目对投资增长的带动作用。金属镁一体化、钢铁一体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26个重点产业项目复工建设。格尔木至敦煌铁路、花石峡至香日德高速、茶卡至格尔木高速、香日德至德令哈公路等项目陆续恢复建设。
(四)消费总体增速放缓。一季度,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从城乡消费看,一季度,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6.1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128万元,同比增长16.6%。从消费形态看,一季度,实现商品零售额12.5亿元,同比增长13.1%,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实现餐饮业零售额3.58亿元,同比增长6.3%,比去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
(五)财政预算执行平稳。一季度,完成地区公共预算收入25.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5.9%,同比下降34%,减收12.9亿元;完成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1.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1.1%,同比下降10.6%,减收1.4亿元;完成财政支出15.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8.5%,同比下降2.2%,减支3500万元。
(六)金融支撑作用增强。截止3月底,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95.68亿元,同比增长5.4%,较年初增长15.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02.87亿元,同比增长25.6%,较年初增长27.8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321.41亿元,增长9.4%,比年初增加0.33亿元;票据融资5.47亿元,降低3.3%,比年初减少0.19亿元。
(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一季度,格尔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1%,八大类商品呈现“5升1平2降”的格局,其中涨幅最高的仍然是食品类,累计上涨4.6%,直接拉动CPI上涨1.65个百分点,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类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9%、2.1%、0.5%、2.5%,烟酒、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8%和1.8%,交通和通信类持平;德令哈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3.6%,八大类商品呈现“7升1降”的格局,其中食品类涨幅达到7.4%,拉动德令哈市CPI上涨2.7个百分点,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0.1%、2.6%、2.6%、0.2%、1.8%、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1.1%。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的影响,我州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挑战进一步增多。
——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一季度,除天然原油、天然气、原油加工、炸药、水泥、石棉、发电等主要产品价格较去年整体基本平稳或略有增长外,碳酸锂、硼酸、动力煤、铁精粉、铅锌、黄金等主要产品价格低位徘徊,钾肥、纯碱、焦煤、焦炭、甲醇等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短期内难有好转。钾肥行业,受进口钾肥冲击及下游复合肥开工不足的影响,盐湖集团钾肥吨价由去年底的2000元降到现在的1750元;纯碱行业,受产能过剩、保有库存量大和下游需求增速缓慢的影响,青海碱业和昆仑碱业纯碱吨价由1300元降到1100元;焦煤行业,受进口增加、下游钢铁、焦炭企业压缩产能需求疲软的影响,木里煤田焦煤价格由每吨430元降到390元;焦炭行业,进入3月国内焦炭市场价格全线加速下跌,庆华集团焦炭吨价由900元降到750元;甲醇行业,中浩化工甲醇吨价由2300元降到1900元。
——产品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受国内产能过剩和进口增加的影响,钾肥、纯碱、煤炭、焦炭、铁矿石等工业产品市场阶段性供大于求,订单减少,其中焦煤、焦炭、洗精煤等企业出于去库存和销售压力,出现减产、限产。
——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受物流、融资、用工等成本持续攀升的影响,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持续上涨,营业成本、资产负债、财务费用持续趋高,钾肥、纯碱、甲醇、煤炭、焦炭、金属冶金等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强的影响,纯碱、煤炭等大型企业融资能力逐步减弱,流动资金基本靠票据结算。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受缺乏有效资产抵押、信誉度不高等因素制约,融资更趋困难,流动资金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
——重点项目推进难度加大。受燃料、人力、设备成本攀升等市场因素影响,以及融资成本加大,核准难度增加,资源配置难以落实的制约,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业主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项目推进。部分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困难较大。钢铁一体化、60万吨烯烃、中浩产业链升级改造等项目由于产业政策、审核权限、审批程序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大项目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州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省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确保全州经济平稳增长。
(一)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牧业春季生产。一是抢抓有利时节,扎实推进春耕春播工作,稳定农资价格,确保5月中旬完成播种工作。二是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枸杞种植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在枸杞鲜果品牌、干果市场和精深加工方面取得实效;加快柴达木福牛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扩大养殖规模。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农牧民培训工作,强化务农技能、就地创业培训工作,提高农牧民的务工技能水平和收入水平。
(二)落实精细化调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重点改进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方式,建立分地区、分行业调度机制,分类施策、一企一策,扩大经济运行指标调度范围,促进工业企业正常生产。一是落实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具体措施。紧紧围绕省政府“新十项措施”,研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重点通过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二是强化经济运行全过程监测协调服务。发挥三级监测电子信息平台作用,重点狠抓精细化监测调度,加强对企业市场、成本、销售、效益等情况的动态跟踪,扩大企业原料供应、成本价格、能源使用、设备利用、资金需求、劳动用工等生产运营情况的监测深度和广度。三是着力培育中小企业升级入规。实施百户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从财政、税收、资金、劳动用工等方面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创新型、创业型、服务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四是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路政企三方合作,加快战略装车点建设,在钾肥、纯碱等生产企业大力推广机械化装车和散堆货物吨袋运输,提升机械化、集中化水平,努力缓解铁路运输瓶颈制约;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加快大浪滩、马海、高泉等重点矿区配网建设,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强化资金协调,充分发挥银政企联系协作机制,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银企对接活动,做好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工作,努力化解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院校的作用,积极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企业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实用型技术工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三)强化目标责任,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围绕“两区”建设重点工程,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工作举措,着力落实主要领导、责任部门项目联点、责任分工目标任务,加快落实土地、供水、供电、运输、资金、资源等项目建设条件。强化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管理,确保金属镁一体化、光伏发电、钢铁一体化、镁基合金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格敦铁路、格库铁路、茶卡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四)深化执行力,强化问责制。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意识,对照目标责任,进一步增强抓项目、促发展、保运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执行重点项目建设月通报、季考评、年考核制度,强化经济运行问责制,按月督办、定期督查经济运行目标责任落实情况,确保全州经济平稳运行,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