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2014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今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做好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构筑“三区”建设重要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海西”建设步伐,海西州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采取有效措施,全面铺开全州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一、项目进展情况。一是落实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1834.03万亩,落实管护人员3293名;二是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人工造灌木林3.6万亩,封山育林18.7万亩,预计6月中旬全面完成灌木造林及封育任务;三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枸杞基地建设2.27万亩,已完成造林面积0.8万亩;五是公益林区高标准造林项目人工造乔木林2921亩,肉苁蓉基地建设5000亩,固沙压沙(草方格)1500亩,已完成乔木造林1640亩;六是格尔木市光伏园区绿化项目绿化总面积4665亩,已完成造林整地3000亩;七是柏树山二期绿化工程柏树山道路绿化面积70亩、赛马场东西坡绿化面积42亩,造林绿化及管道安装已全面开展,造林绿化工作于近期完成;八是机场道路绿化面积180亩,机场外围封山育林10.7万亩,机场道路绿化任务已全部完成。
二、主要做法。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保质保量完成今年造林绿化任务,海西州在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及时对造林绿化工程进行安排部署,将造林绿化指标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体系。各地区相继召开绿化造林动员大会,积极筹备资金,落实苗木,明确责任,实行专业队造林、技术人员分片包工程,辐射和带动本地造林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实施,为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广泛宣传,深入发动。造林绿化期间,海西州结合实际,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车、散发宣传资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重要意义。全州共出动宣传车20余辆,散发宣传资料3万份,有力地促进全州造林绿化工程有序开展。三是科学栽植,规范运作。在荒山造林、枸杞基地建设、高标准造林等重点工程建设中,海西州立足实际,科学确定、合理设计造林树种,采用乔灌结合造林模式,努力增强景观美化效果。同时,立足抗旱保成活,注重抗旱造林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广泛选用乡土树种和良种壮苗,大力推广大苗带母土移植、容器苗、生根粉蘸根、保水剂等抗旱造林适用技术,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要求,严把选苗、起苗、包装、运输、栽植六大关,努力在提高造林绿化质量上下功夫。四是造管并重,巩固成果。在搞好春季植树造林的同时,坚持建设与巩固并举的原则,大力推行法人、招标、监理、报帐“四位一体”质量管理制度。对照政策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对历年实施的重点工程进行补植补种和抚育管理,凡新造林地,全部落实专人负责管护,坚决杜绝边治理、边破坏行为发生,保证新造林地成活保存。五是争取资金,加大治理。积极争取林业项目资金,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力度,从局部造林,小规模封育,逐步向整体治理的方向推进。结合“三北”五期、重点公益林营造和省州财政支农资金新农村建设项目,加快道路和村庄绿化,为农牧民增收和人居环境条件改善发挥积极作用。六是响应战略,促进发展。积极响应“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林业发展战略,抓好产业基地及标准化认定工作。以“龙头企业+农户+基地”模式和林业技术培训中心为载体的林业适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示范推广,起到服务林农、有效推动沙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枸杞产业纵深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问题及建议。一是海西州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化地区,也是全省降水量最小的地区之一,为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建议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以蓄水、保土、抗旱为重点的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努力提高造林绿化成活率和保存率。二是国家造林补助标准较低,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受自然条件影响,海西州造林后需要1至3年的补植补栽,而国家无专项经费,地方财力又非常有限,加之个别地区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林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抓紧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同时按照工程进度排出资金到位进度表,按时足额将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大部分造林绿化工程由于在交通沿线、城镇周边和城市市区实施,处于公众看得见、人畜活动较为频繁,林木破坏相对严重,绿化成果难以保障,而林业项目有无专项管护资金,致使管护难度相对较大。建议增设一定的管护经费,实行承包管护或签订管护合同,确保绿化成果。
(州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