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将注重七方面工作 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取得新实现
今年,海西州将注重抓好经济平稳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循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改革开放等七方面工作,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地区和州属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20%以上,全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的预期目标。
一、注重经济平稳增长。健全监测调控体系。依托三级监测电子服务平台,不断拓展经济运行监测范围,构建包括产业、金融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进一步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运行指导,提升经济运行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青藏铁路公司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机制,缓解铁路企业化、市场化冲击。推进上下游产业对接。深入贯彻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等扶持政策,确保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本地企业生产的水泥、石材等装备和产品。全力推动州内纯碱、焦炭等行业企业进行产品上下游对接,提高产品就地消纳能力,推动州内煤炭、金属硅、碳酸锂企业与省内相关下游企业合作。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实施企业培育工程,重点扶持销售超千万企业成长为亿元企业。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保障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运行,全力协调解决产业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使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能投、早投、稳产。抓好新增规模企业入规工作,确保年内新纳规企业20户。加强政银企联系协调。利用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平台,创新抵押方式,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协调金融机构开展承兑汇票业务,减轻企业现金压力。加强融资平台、担保体系、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融资模式,力争实现社会融资500亿元。切实提高政银企对接效率,力争金融机构投放企业贷款420亿元。
二、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工业产业体系。科学谋划一批牵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重点项目和补链项目,加快推进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炭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多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融合,全力发展镁系等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光伏、光热、风能及组件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条。构建循环农牧业体系。加快格尔木城市休闲农业示范园、德令哈绿色生物产业园和都兰诺木洪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力促新入园的12家企业早开工、早投产。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枸杞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培育枸杞精深加工等绿色产业,大力推进柴达木福牛、藜麦种植推广等特色产业,打造柴达木农畜产品“绿色、生态、有机”品牌。组建完成2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新建10个股份制合作社。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天峻圣裕源煤炭储运中心等重点项目,构建大流通体系。规划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大数据储存传输业务,打造信息数据新“丝路”。全面提升信息消费水平,落实宽带青海战略行动,加快三网融合和光纤入户步伐,推进城市4G网络建设。抓好格尔木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将德令哈纳入国家第二批试点城市。编制完成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格尔木、德令哈智慧城市建设。扩大州内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范围,加快柴达木特色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推进昆仑文化公园、柏树山旅游景区等重点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落实好省内外旅行社设立分社或开通旅游线路的鼓励政策,力争全州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
三、注重循环持续发展。加快园区建设。重点做实格尔木、德令哈工业园,统筹推进大柴旦、乌兰工业园,继续推进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实施乌兰工业园循环化改造工作,积极推进藏青工业园、柴达木浙江工业园、青新工业园建设。围绕实施《木里煤田矿区总体规划》,继续推进资源整合工作。推进重点项目。围绕2个千亿元和4个五百亿元产业基地建设,力争金属镁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建成试车。推进60万吨煤制烯烃等项目建设,推动50万吨储热熔盐及配套项目等项目开工建设。抓好油页岩开发等重大产业项目的衔接落实,争取早日落地建设。增强支撑能力。采取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多种模式,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进一步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推进蓄集峡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330千伏鱼卡至冷湖输变电工程建设,做好木里地区第二电源、三岔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格尔木至敦煌铁路、茶卡至格尔木、德令哈至香日德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推进鱼卡至一里坪、德令哈至旺尕秀地方铁路建设。做好格尔木机场二期改扩建,实现德令哈机场通航、花土沟机场试飞。
四、注重统筹城乡建设。打造“美丽城镇”。围绕格尔木、德令哈两个中心城市新区建设,打造具有民族、区域文化及时代特征的精品街区,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强承载能力。推进柯鲁柯镇、茶卡镇、香日德镇等特色示范镇建设,使其成为生态环保、设施配套、宜居宜业的“美丽城镇”。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实施农村住房、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打造15个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高原美丽乡村”。推进农牧民转户。进一步推进农牧区户籍制度改革,分类分步解决农牧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并跟进后续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生态工程建设。启动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格尔木光伏产业园绿化工作,加快可鲁克湖生态保护区等生态工程建设。编制完成全州农田林网更新改造规划,着力加大在城镇绿化等方面建设力度,依法加强对黑枸杞等特色生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修订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解决好新能源发电并网问题,降低发电成本,扩大新能源用电范围,探索开展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加快引进中兴能源等龙头企业,探索组建光伏投资中心。研究提出城市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按照“示范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格尔木光伏示范城建设,制定光伏应用具体规划,德令哈和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光伏能源在城市供暖、照明、供水及建筑领域的应用。强化节能环保。积极推行余热余压利用、烟气除尘等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技术,确保万元GDP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抓好污染减排工作,开展以格尔木、德令哈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水源污染防治和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改造,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在指标以内。
六、注重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作为推进跨越发展和实现海西长治久安的有力抓手,在宣传教育、载体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继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创新群众工作,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三是扎实开展“平安细胞”创建十大工程,抓好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四是推进和谐平安寺院建设,促进法治教育和公共服务进寺院。深化“双拥”共建,推动军地融合发展。
七、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启动农村房屋和宅基地确权登记试点。规范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涉农企业有序流转。研究制定“营改增”相关配套措施,合理调整州与市县行委收入支出范围。推进城乡居民用水用气用电阶梯价格改革,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费标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州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取消下放一批审批事项。继续推进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乡村政权建设,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成立行政服务管理办公室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定州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搭建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逐步实行科技项目资金市场化配置。深化对外开放。以展会为载体,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重点推动风电和新一代光伏光热发电全产业链等项目招商。深化与对口援青地区和国家部委、央企的互联互通,全面开展帮扶果洛州玛多、达日两县工作。本着热烈、简朴的原则,办好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