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各地晒出上半年经济“成绩单”(锐财经)

广东、江苏上半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万亿元

本报记者 孔德晨
2023年08月08日06: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近年来依托山东钢铁集团、日照钢铁集团两大企业,聚力发展围绕钢铁产业的配套服务产业,出台优惠政策,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在德誉精工科技(日照)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操作激光设备按客户要求切割钢板。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近日,31个省(区、市)上半年GDP数据全部出炉。其中,广东、江苏上半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万亿元。上海增速最高,同比增长9.7%。15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高于5.5%的全国水平,13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超过6%。

15个省份增速跑赢平均水平

看总量,在31个省(区、市)中,GDP总量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全国经济十强省份排位没有变动。其中,广东、江苏、山东经济稳坐前三强,分别为62909.8亿元、60465.3亿元、44125亿元,广东、江苏双双跻身“6万亿元俱乐部”。

看增速,四川、北京增速与全国水平持平(5.5%),15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上海(9.7%)、海南(8.6%)、西藏(8.4%)、吉林(7.7%)、内蒙古(7.3%)、浙江(6.8%)、甘肃(6.8%)、青海(6.8%)、江苏(6.6%)、宁夏(6.5%)、山东(6.2%)、安徽(6.1%)、河北(6.1%)、湖北(5.6%)、辽宁(5.6%)。

看名义增量,10个省份GDP增量超千亿元。其中,江苏(3556.16亿元)、广东(3391.4亿元)GDP增量超3000亿元,浙江(2495亿元)、山东(2408亿元)、上海(2040.86亿元)在2000亿元梯队,湖北(1756.43亿元)、四川(1724.54亿元)、安徽(1309亿元)、北京(1269.1亿元)、湖南(1065.28亿元)在1000亿元梯队,GDP总量十强省份河南、福建增量未超千亿元。

江苏与广东的差距仍在进一步缩小,由2022年同期的2600多亿元缩窄为2400多亿元。上半年,江苏GDP增长6.6%,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回升。

量质并进,产业升级趋势明显

各省份经济增长情况的变化,也反映出产业升级的趋势。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表现亮眼。第一产业中,山东、河南、广东、四川4个省份迈入2000亿元大关;第二产业中江苏、广东迈入2万亿元大关,山东、浙江、河南、福建、湖北、四川位于1万亿元至2万亿元之间;第三产业中,广东、江苏位于3万亿元梯队,山东、浙江位于2万亿元梯队。

GDP增速较高的省份,也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上海由一季度的同比增长3%提升至上半年的9.7%。上海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多个分项数据表现亮眼。其中,上半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2%、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5%。

江苏省统计局工业统计处处长汪雪敏分析,上半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较一季度提升2.8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提升3.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电气机械、汽车、铁路船舶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新能源相关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锂离子电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新能源车整车3个细分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上工业比重6%)同比分别增长28.8%、36.9%、86.5%,合计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21.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个百分点。

多地积极推进下半年工作

除北京和天津,其他省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都高于5%,有20个省份目标在6%左右及以上。其中,海南为9.5%左右,西藏为8%左右,江西、新疆为7%左右,安徽、宁夏、湖南和湖北为6.5%左右。

下半年如何发力加快经济恢复?各地下半年经济工作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方面:一是抓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扩大有效投资;二是抓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及旅游消费,刺激消费增长;三是拓展“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外销,稳住外贸。

贵州省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近日指出,要更大力度挖掘有效需求潜力,持续扩大产业及配套设施投资,稳住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抢抓有利时机扩大旅游消费、提振大宗消费,加快提升对外贸易规模。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山西省委常委会提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强化要素供给和保障服务,滚动实施“三个一批”活动,多措并举稳住工业基本盘,大力推动汽车、电子产品、家居和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各类消费提振提升,推动投资和消费加快回升向好。

江苏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要着力稳外贸,既拓展“新三样”等外贸新增量,又努力稳住传统出口产品市场份额,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促进新业态发展壮大。

54个百强县进入“GDP千亿俱乐部”

2023年08月08日 08:2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廖睿灵
 
 

二〇二三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发布——

54个百强县进入“GDP千亿俱乐部”

2023年百强县榜单出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赛迪顾问发布《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全国(除港澳台)1864个县级行政单位进行分析。报告显示,2023百强县中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54个,其中江苏、浙江两省“千亿县”数量保持领先。

如何界定“百强县”?报告显示,2023赛迪百强县设置评价“双门槛”,即GDP≥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4个一级指标,以及8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从百强县整体分布情况看,2023百强县名单中,东部地区占65席,中部地区占20席,西部地区占14席,东北地区仅占1席。分省份来看,江苏、浙江、山东三省表现突出,分别占23席、16席和13席。居百强县榜单前十位的县市分别为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江阴市、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省常熟市、福建省晋江市、江苏省太仓市、浙江省慈溪市、山东省龙口市、江苏省宜兴市、湖南省长沙县。

中国百强县实力有多强?报告显示,从发展水平看,百强县与“粤苏浙鲁”等经济强省体量相当,百强县进出口总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与“粤苏浙鲁”等经济大省比肩。从发展动能看,固定资产投资强势拉动百强县经济增长,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粤苏浙鲁”。从富裕程度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彰显百强县“富民”与“强县”并重,百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低于发达省份,城乡人均收入占比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2023百强县中,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数量达54个。这54个“千亿县”去年完成GDP共8.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值达到108亿元。从排名看,54个“千亿县”中排名前十位的县市分别为: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江阴市、江苏省张家港市、福建省晋江市、江苏省常熟市、浙江省慈溪市、江苏省宜兴市、陕西省神木市、湖南省长沙县、浙江省义乌市。其中,昆山市GDP超过5000亿元,位居榜首。

赛迪顾问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千亿县”已形成六大典型发展模式:一是以昆山市、江阴市、慈溪市、义乌市等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二是以晋江市、南安市等为代表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三是以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为代表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四是以龙口市、胶州市为代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五是以神木市、准格尔旗为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驱动主导模式;六是以仁怀市为代表的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

“从中国县域发展演进趋势看,‘千亿县’快速增长势头强劲,强县标准和发展逻辑发生深刻变化,县域经济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加快补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入重要机遇期,县域加快成为投资和消费重要阵地,不同类型县城差异化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省级行政单元成为统筹县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必选题。”赛迪顾问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