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中药材一日三价 中小贸易商不敢囤货呼吁价格回归正常

2023年06月28日 07:32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殷高峰 贺王娟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指数不断创下新高,频频引起市场关注。

西安万寿路贝斯特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当地较大的中药材市场。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该市场发现,在热火朝天的涨价潮中,处于中药材交易末端的中小贸易市场交易冷清,价格的飚涨让中小贸易商不敢轻易囤货。一方面,持续攀升的价格让他们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作为中小贸易商在采购方面缺乏话语权,货源往往被大户收走。

一位从事中药材行业十几年的老板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的行情是以往十几年都没有经历过的。对于中药材价格飚涨,作为一线的从业人员感到很困惑,希望中药材价格早点回归正常。

为何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持续攀升?中药价格还会涨多久?如何推动中药产业供应链良性发展?

走访所见:

中小贸易市场交易冷清

不断上涨的中药材价格给药材生意带来了较大影响。

岳先生是西安万寿路贝斯特中药材专业市场一家药行的老板,他说:“市场上冷冷清清的,都没什么人。药材虽然涨价了,但对于行业末端环节来说,进货的价格也在涨,并没有带来什么收益。反而由于价格太高,药材不好卖了。”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党参在前年的价格是每公斤40元左右,去年涨到了每公斤80元左右,今年一下子就暴涨到每公斤190元左右。

据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发布的报告,今年以来,我国中药材价格猛增,部分中药材出现了一日三价的情况。截至6月16日,中药材综合200市场价格指数已涨至3537.85点,月涨幅为12.07%,创历史新高。其中,当归市场价格突破140元/千克,近一月涨幅高达75%;三七和白术的月涨幅也超过60%。2022年天然牛黄价格是50万元/千克至60万元/千克,而近期天然牛黄的市场价格已突破120万元/千克。

对于当前中药材价格过快上涨的情况,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的情况报告称,希望政府可以组织与引导协会、企业单位共建中药材监控及预警机制和方案,如面对突发事件帮助企业做好战略储备保供等措施,稳定中药材市场态势。

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中药饮片专委会也在情况报告中称,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关措施,遏制游资恶意炒作中药材。

“希望尽快研究和推出中药期货品种,从中长期平抑价格。”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赵喜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小贸易商之惑:

为啥进不到货

岳先生在年前没有补货党参,他当时认为过完年价格可能会降下来,但没想到年后价格却一路上涨。

“目前党参已经涨到每公斤170元左右,质量好的甚至要每公斤200元。现在店里已经没有党参存货,有客户要的话,只能从同行那里按照市场价调货。”岳先生如是说。

和岳先生不同的是,王先生的店里还有一些党参。“但数量不多了,就剩下这些。”王先生指着存货说,这两袋质量好点,其中一袋每公斤卖190元左右,另一袋每公斤卖160元左右。但卖完之后,按照目前的情况,也很难去进货了。

王先生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的情况,目前产地的价格已经到了每公斤190元左右,有的甚至高于目前的市场售价。他说:“都是药厂或者大户在收货,这个价格我们没办法进货。”

“今年中药价格上涨主要缘于天气原因,恶劣天气下预期中药产能可能受到影响,所以部分药商囤货,造成价格上涨。”赵喜龙表示。

“我所经营的药材中,差不多90%的药材最近都涨了价,十几年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岳先生表示,以前因为天气等因素部分小品种药材涨价,比如牡丹皮由于生长周期较长,有时会出现价格波动,但大品种很少出现大的价格波动。

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发布的报告分析称,中药材价格猛涨,有可能是多环节参与囤货炒作、市场价格周期循环、下游消费需求复苏、中药材种植困难、供应链短缺、药材质量标准提升等因素所致。

药企破局:

布局中药材种植基地

在业内看来,集采背景下,中药材价格飙涨给药企带来的挑战主要是成本压力上升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那么,中医药领域的药企是如何应对中药材涨价的呢?

“公司在发展初期,就非常重视上游原料的产业布局,在不同时期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开展原料基地建设。”盘龙药业副总经理、董秘吴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在甘肃庆阳花池县种植了黄芪、板蓝根等药材18000余亩,在陕西宝鸡市眉县太白山区域拥有重楼、盘龙七、扣子七、竹根七、白毛七等秦岭道地珍贵药材基地5000余亩,同时在陕西商洛市柞水县区域建有野生抚育10万余亩华中五味子产业化示范基地和2000余亩金银花等药材种植基地。

吴杰表示,基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药材质量稳定问题,满足了公司生产经营所需,减小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有力助推地域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以岭药业、千金药业、振东制药等上市药企均积极布局中药材种植基地。


药材涨价集采“杀价” 中成药企业如何破局

2023年06月28日 07:07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 敏

见习记者 熊 悦

中药材价格还在持续上涨中。生意社数据显示,6月26日,反映中药材价格走势的中药材指数报2751点,创下2019年6月30日以来的新高,较2019年11月25日最低点975点上涨了182.15%。其中,党参、当归、黄芪等品种近期的市场价格涨幅较大,目前仍维持高位。

近日,全国中成药集采拟中选结果出炉,中标产品有望实现“以价换量”。上游中药材价格涨势不减,终端销售又遭遇中成药集采“杀价”,同时中选药企还要在采购周期内保证产品供应,相关药企或将面临多重考验。

药企面临成本压力

根据拟中选结果,此次全国中成药集采共有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9.36%。复方血栓通、冠心宁、华蟾素等多个中成药大品种在集采名单内,复方斑蝥、接骨七厘等品种的首年采购需求量超1亿个单位。拟中选药品将供应至联盟地区,即湖北、北京、天津等30个省级行政单位。

集采将拉动上游中药材需求,然而目前诸多中药材品种的价格涨势不减,相关药企成本压力或将加大。

根据拟中选结果,众生药业、大理药业、亚宝药业等多家上市药企的相关产品进入拟中选名单。如众生药业的代表品复方血栓通胶囊拟中选此次中成药集采,同时全资子公司华南药业的复方血栓通软胶囊作为非代表品以同比例降价幅度随同代表品一并拟中选。

据悉,复方血栓通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主要成分包括三七、黄芪、丹参、玄参等中药材。该药品主要使用的三七、黄芪均为近期价格涨幅较大的中药材品种。

生意社数据显示,6月26日,三七基准价为128.75元/公斤,与本月初(113.00元/公斤)相比上涨了13.94%;而黄芪基准价为25.20元/公斤,与本月初(22.80元/公斤)相比上涨了10.53%。

成本上涨的同时,拟中选产品的终端售价预计下降。拟中选结果显示,众生药业的代表品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拟中选价格为12.62元/盒,较基准价格20.55元/盒下降38.59%。该采购组其余拟中选产品的拟中选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供应方面,根据拟中选结果,复方血栓通采购组中,除了众生药业,还有广东广发制药、广州威斯宝药业、扬州中惠制药的相关产品拟中选,预计4家药企将供应联盟地区的相关产品。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显示,复方血栓通的首年采购需求量为4.2亿个单位。

此外,此次中成药集采的诸多品种,如复方斑蝥、接骨七厘等使用的部分主要中药材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涨价。

上市公司积极应对

业内人士多认为,近期诸多中药材价格上涨缘于下游需求增加、药材标准提高、游资炒作等多因素。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告诉记者:“此次中药材价格上涨的持续时间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相关因素的变化。”

实际上,多家上市中成药企业已经关注到近期中药材价格上涨,加之拟中选药品降价预期既定,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药品供应和质量,成为摆在药企面前的一道难题。

众生药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持续关注包括中药材在内的原材料生产周期、供应情况和价格变动,根据需求合理采购,力求在保障供应、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控制成本。同时,公司继续坚持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持续通过管理提升纾解成本上涨压力,保持公司业绩增长。

众生药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相关产品的中药材以各地采购为主,相关产品拟中选后,公司将做好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来尽可能地缓解成本压力。

某上市药企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公司会以销定产,中药材采购量会根据市场销售情况来规划。考虑到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影响,在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前提之下,公司会根据生产安排做一些储备。另外,公司也有自己的种植基地。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导师朱玉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部分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药企面临一定成本压力的情况下,药品质量是尤其要关注的环节。对于中成药企业而言,要控制好药材的采购源头,避免出现质量下降。药企要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之上,在生产工艺、药品流通等方面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