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份,A股迎来限售股解禁高峰。数据显示,6月A股市场共有270家上市公司的限售股上市流通,累计解禁总市值接近7000亿元,为全年解禁市值最高的月份。业内人士表示,股票解禁后若市场担心解禁股抛售的负面情绪加大,短期内会让个股承压。但中长期看,股票解禁对公司基本面和估值并不产生实质性影响,投资者需理性对待。
6月270家A股公司迎解禁
Wind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A股市场共有270家上市公司的限售股上市流通,以6月5日收盘价测算,解禁总市值为6995亿元。
个股方面,6月份共10只个股解禁市值超过百亿元。其中,解禁市值最大的是邮储银行。2023年6月12日,公司有558.48亿限售股解除限售,按照6月5日收盘价格计算,累计解禁市值达2937.6亿元,解禁股票类型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
解禁市值排第二、第三的是科创板公司龙芯中科、天合光能,分别有2.46亿股、8.45亿股,解禁市值分别为369.63亿元、312.4亿元,解禁股票类型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以及首发战略配售股份。
此外,6月份解禁市值超过百亿元的个股还有神州细胞、华海清科、新天绿能、南方航空、湘财股份、国机重装和TCL科技。
从解禁比例来看,6月份神州细胞解禁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最高,达到77.22%,国盛智科、荣亿精密解禁比例排名第二、第三,分别占总股本的70.36%、69.24%。此外,龙芯中科、湘财股份解禁比例也都超过60%。
从6月份解禁股的收益率来看,当前收益率最高的个股为东威科技。东威科技将于6月15日解禁272.32万股,解禁类型为首发战略配售股份,股东为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其收益率达到了738.18%。
而解禁股账面亏损最高的个股为当升科技,公司于6月5日解禁227.69万股,解禁类型为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股东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当前账面亏损约为43%。
理性看待解禁高峰
解禁高峰是否会对当前市场产生影响?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认为,股票解禁本身不会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市场真正担忧的是解禁后发生抛售。如果股东集中抛售,会对股票市场短期的供求关系造成影响,从而使个股股价承压;但如果股东并不集中减持,其对股价并不会产生实质影响。
“相对于关注公司的解禁情况,投资者更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公司的内在价值,寻找合理的配置价位。”付立春称,解禁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抛售,解禁后各类股东的动向常常存在差异。如大股东多数会综合考虑公司信誉、控制权等多方面因素。而对于基本面优秀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来说,如果股东出现减持,反而会给投资者带来逢低买入的机会。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记者,6月份的解禁高峰,短期内个股可能有一定的波动,主要是市场对于解禁后股东集中减持的担忧,但“解禁洪峰”不会对大盘走势产生影响。当前,A股政策面、经济面及整体市场的预期稳步向好。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股票解禁并不是负面指标,投资者要根据公司基本面和发展前景来进行投资决策。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记者发稿,6月A股合计有超270只股票面临解禁,限售股解禁数量约870亿股,为全年之最,解禁市值约7000亿元。分析人士称,从市场整体历史数据来看,解禁规模与减持金额存在一定正相关,但不能一概而论。上市公司需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提振投资者信心。
多家公司解禁市值超百亿元
Wind数据显示,6月5日当天,共有17家公司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量为30.32亿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为289.83亿元。中泰证券、三峰环境、科达制造解禁市值居前,解禁市值分别为92.60亿元、66.42亿元、34.73亿元。
记者注意到,6月市场合计有超过270只股票面临解禁,限售股解禁数量为870亿股,为全年之最,以6月5日收盘价预计(下同),解禁市值约7000亿元。从月度数据来看,6月限售股解禁数量也创下全年之最,今年前5个月,上市公司解禁股份数量分别为514.63亿股、154亿股、221.66亿股、164.17亿股和170.69亿股。
具体来看,6月份共有10家公司解禁市值超百亿元,邮储银行、龙芯中科、天合光能解禁市值位列前三。邮储银行位居榜首,6月12日,该公司将面临558.48亿股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解禁数量占总股本的56.32%,解禁总市值近3000亿元。
龙芯中科将于6月26日迎来2.46亿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及首发战略配售股份解禁,解禁市值约370亿元,占总股本比例达61.25%。从龙芯中科的股权结构来看,前十大股东中有多家私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管理人,如宁波中科百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横琴利禾博股权投资基金、宁波鼎晖祁贤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目前龙芯中科的控股股东为北京天童芯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5月5日,龙芯中科还对外披露了控股股东增持计划实施完成的公告。
科创板累计解禁市值约1500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6月6日至6月30日面临解禁的上百只股票中,有近70家来自科创板,限售股解禁数量约34亿股,累计市值约1500亿元,解禁市值为全年度之最,其中有21家上市公司解禁市值超过10亿元。除龙芯中科、天合光能和神州细胞-U外,华海清科和金宏气体的限售股解禁数量分别为5077.42万股和2.18亿股,解禁市值约180亿元和55亿元,位居第四和第五。
面临解禁的科创板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在盈利方面存在较大压力。
例如海创药业-U,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0亿元、-3.06亿元和-3.02亿元。6月15日,海创药业-U将有1907.67万股限售股解禁,解禁数量占总股本的19.27%。海创药业的控股股东为Affinitis Group LLC,直接持有公司1312.53万股,持股比例为13.26%,全部为限售股。实控人之一的陈元伦,直接持有公司382.83万股,持股比例为3.87%。
于2019年12月正式登陆科创板的嘉必优,上市后便开始“增收不增利”。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嘉必优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346.07万元、35110.93万元和43342.45万元,持续增长;但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58.54万元、12857.89万元和6437.29万元,其中2021年和2022年分别同比下滑1.54%和49.94%。6月19日,嘉必优将解禁5476.53万股,解禁数量占总股本的45.55%。
部分公司或面临冲击
“从历史经验来看,解禁和减持之间确实有很强的正向相关关系。但是否出现大额集中减持,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坚实,限售股的解禁将会对企业股价和估值构成较大冲击。”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据记者观察,今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不久便出现了股东减持的情况。例如5月29日,佰奥智能1603.49万股限售股解禁,当天佰奥智能披露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肖朝蓬股份拟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84.19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肖朝蓬是佰奥智能的董事长,需要遵守上市公司董监高减持规定,即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本人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肖朝蓬此次减持几乎接近减持数量的上限。而从业绩表现来看,佰奥智能于2020年5月正式登陆创业板后,2021年和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4.76万元和-4760.43万元。
“限售股的解禁也会让投资者担心,特别是大股东较为集中的减持,可能会在市场形成抛售效应。上市公司若想提振投资者信心,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本职工作,把基本面做扎实,比如扩大净资产、提升收入和现金流。”付立春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