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最新汽车零整比数据显示:一个电池包等于半辆新能源车

2022年11月11日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作为影响消费者用车成本和衡量车型维修经济性的重要参考指标,汽车零整比变化备受消费市场关注。11月7日,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保研)发布第14期汽车零整比体系指标研究成果(数据采集日期为2022年6月30日),披露了具有市场代表性的100款样本车型汽车零整比系数、汽车零整比100指数以及20款新能源样本车型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的测算结果。

本期零整比数据显示,“汽车零整比100指数”和“常用配件负担100指数”增幅明显。本期“汽车零整比100指数”为361.85%,较上期增加10.39个百分点;“常用配件负担100指数”为18.21,较上期增加了0.89。

据中保研董事长方仲友介绍,汽车零整比综合反映消费者汽车用车成本负担和汽车保险赔付成本的变化。发布零整比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引导理性消费。同时,为保险行业车险费率厘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数据参考,助推汽车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零整比系数越高,车辆维修成本就越高。中保研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汽车零整比100指数呈持续上升态势,从2018年9月的325.83%升至今年6月的361.85%。这意味着,汽车消费者维修和保养成本持续增长。

经过多年市场发展,我国车市已从高速增长阶段切换至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售后服务已成为支撑汽车企业以及经销商生存发展的主要盈利点。

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2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经销商利润结构中,售后毛利率较2021年大幅上升4.4个百分点至40.3%。

随着维修环节在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车辆维修费用也水涨船高。

本期18个常用配件中17个配件价格均值高于上期水平。涨幅前五的常用单个配件分别为前大灯(左)(21.01%)、发动机罩(18.99%)、行李箱盖(17.82%)、前保险杠皮(14.27%)、后保险杠皮(13.87%)。

其中,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剐蹭以及碰撞的前大灯,在常用配件中最受关注。2021年,中保研发布汽车零整比研究成果时,因前大灯单件价格较高,“相当于9.47个前大灯就可以买一辆新车”的消息让很多消费者记忆犹新。

最新数据显示,与上期相比,国内厂商前大灯(左)单件价格上涨的有13家。其中,前大灯(左)单价价格均值变化量最大的厂商为一汽奥迪,其次为长安马自达。

而各整车价格区间常用配件负担指数较高的车型分别为:奇瑞瑞虎7(SQR7150T1E9)、广汽三菱欧蓝德(GMC6473K)、北京奔驰A级(BJ7138LL)、华晨宝马3系(BMW7200FG)和奥迪Q7(进口AUDI Q745TFSI QUATTRO)。

如今,新能源车逐渐被消费市场认可,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近23%。不过,伴随新能源车市场高速增长,围绕新能源车维修成本较高的声音始终存在。其中,占整车生产成本最高的动力电池,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如何控制好动力电池成本,是降低新能源车型零整比的关键。

此次中保研调查了20款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新能源车型,以反映国内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包售后配件的整体价格波动情况。

调查发现,本期20款新能源样本车型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系数均值为49.19%,意味着消费者若更换车辆电池包,需要花费整车市场售价近一半的费用。

按照不同动力电池材料新能源车研究结果显示,三元锂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最高的车型为北汽新能源EU(98.72%),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最高的车型为长城欧拉好猫(66.99%);三元锂动力电池包单位能量价格比最高的车型为北汽新能源EU(2883.34);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单位能量价格比最高的车型为东风风神E70(1880.52)。

中保研表示,未来,将通过汽车零整比的持续发布,不断提升汽车售后市场配件价格的公允性和透明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新能源汽车买得起还要修得起

2022年11月11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会审核通过,《电动乘用车售后服务规范》近日发布,并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电动乘用车售后服务规范,该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电动乘用车厂商售后服务行为、提升售后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及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消费者对于规范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呼声日渐高涨。维修等待时间长、更换配件价格贵、售后对故障描述不清等问题,已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掣肘。而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低截然相反,近段时间屡屡曝出的天价维修费,成为横亘在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心头之石,引发热议。

前不久,一位无锡特斯拉车主倒车时不慎将车尾撞坏,定损报价维修费高达20万元,占整车价格的71.4%。而一辆小鹏P5与一辆小轿车发生剐蹭,小鹏P5左前方大灯和大灯下的保险杠等处出现了轻微剐蹭、变形,4S店给出了19022元的维修报价,比一辆类似事故燃油车的维修费用高出数倍。以至于不少人吐槽:“又被当‘韭菜’割了”;还有人直呼“修不起”,买了一个“电动爹”。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维修贵,首先是电池贵。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成本要占到整车成本近40%。随着碳酸锂价格疯涨,目前电池成本已占整车成本一半以上。如果底盘被蹭或者车辆被撞,维修起来非常麻烦,大多需要电池供应商介入才能完成维修过程。如果整体更换电池,成本就更高。比如,前不久宁波一位极星2的纯电动汽车车主驾车发生意外,车辆大灯与底盘件受损,电池板向内凹陷。车主原以为只是电池组外壳碰伤,结果却被告知因制造设计问题,无法单独修复包裹电池组的铝板外壳,必须更换整个电池组,维修价格高达54万元,超过新车价格一倍,就很说明问题。

其次是智能化配置贵。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新能源汽车大多主打智能化,而智能化的基础部件就是激光雷达和各种传感器。其中,不少智能化配置装在前后保险杠上,一旦发生剐蹭或者碰撞,很容易损坏。由于这些智能化配件还处于市场化推广初期,成本比较高,如某品牌一颗激光雷达的维修价格就近万元。而现在很多厂家以装多个激光雷达为荣,并将其作为产品的重要卖点。倘若换个两三颗,“大几万元就没了”。

再次,一体化压铸车身贵。由于铝材较轻,大比例使用铝,可以减轻车身重量,保证较长的续航里程,而从制造层面来说,零部件化零为整,不仅提高了制造效率,还能有效降低成本。因此,与传统燃油车以钢铁为基础框架不同,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大多是以铝为基础的一体化压铸车身。问题在于,如此车身一旦受损,维修起来比较麻烦,只能整体更换车身,因而变相推高了维修成本。

当前,传统燃油汽车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售后服务体系还处在起步阶段。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配件上有着很大不同,传统燃油车维修技师在维修新能源汽车时普遍存在一定障碍。因此,要解决当前新能源汽车维修贵难题,除了要加快制定维修标准、规范价格不透明外,车企还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车辆设计、配置策略,更多地根据市场需求量产各种功能。没必要将盲目“堆料”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和所谓的创新策略,靠表面勤奋掩盖实质上的懒惰。而是要让消费者不仅买得起、开得起新能源汽车,还要修得起。 (杨忠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