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雨萌
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近期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为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五批中央猪肉储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猪肉储备吞吐是控制猪肉价格波动的一种调控手段,其目的在于增加价格波动的摩擦力,控制价格波幅。
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生猪(品种:外三元)均价为26.57元/公斤(13.26元/斤),猪价环比上涨13.84%,同比上涨140.45%;内三元生猪价格为26.15元/公斤(13.08元/斤),猪价环比上涨14.09%,同比上涨142.8%。
国家发改委指出,当前,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均连续多个月回升,后期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基础。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继续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必要时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并指导各地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农业农村部9月底召开的部门协调会议也表示,当前生猪生产和供应形势持续向好,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水平,生猪存栏量连续5个月增长,规模猪场中大猪存栏量和新生仔猪数量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后期上市肥猪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会议强调,要加强生猪生产形势研判,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确保四季度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期间猪肉平稳供应。
另外,猪肉价格是国内CPI的重要影响因子。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此前表示,从整个8月份来看,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回落了25.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0.01个百分点。在去年低基数的影响下,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2.4%,涨幅比上月扩大了2.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大概0.3个百分点。
对于即将公布的9月份CPI数据,王青认为,受上年同期基数走低、节日因素提振近期猪肉价格有所上扬带动,9月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将有显著扩大,加之类似原因导致9月份蔬菜价格同比涨幅也有所扩大,这将抵消9月份成品油价格下调带来的影响,进而推高整体CPI涨幅。预计9月份CPI同比涨幅或升至3.0%左右。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持有不同观点。在他看来,猪肉价格只是影响CPI当月同比的因素之一。从“三分法”角度看,在9月份国际油价持续下行,以及国家发改委下调成品油价格的背景下,叠加2021年同期基数小幅上行,预计9月份交通工具用燃料CPI当月同比大概率下行,对猪肉CPI当月同比的上行形成对冲。综上,预计9月份CPI同比难以大幅上行,破“3”概率较低。
近期生猪生产和猪肉供给情况咋样?下一步生产形势如何?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
问:当前生猪产能如何?请您对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和价格走势做个预判。
答:能繁母猪是判断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是生猪生产的“总开关”。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24万头,比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高5.5%。结合猪肉进口量等因素综合分析,这个产能是比较合理的。今年1-8月份,进口猪肉107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近2/3,预计全年猪肉进口量将减少约200万吨,相当于国内150万头能繁母猪的产能。因此,当前生猪产能正常偏高,是比较理想的。
元旦春节期间的猪肉供应主要取决于今年6-7月份的新生仔猪数。据监测,6月份和7月份全国规模猪场新生仔猪数同比分别增长8.1%和7.5%。这预示着元旦、春节期间的猪肉市场供应基础也比较好,届时猪肉价格可能受节假日消费拉动有所上涨,但涨幅不会太大。
问:国家对猪肉稳产保供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答: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要求,督促地方分级落实产能调控责任;按月公布生猪全产业链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生产;开展督导,保持土地、环保、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冻猪肉收储和投放,减缓猪价季节性波动。虽然今年2-5月份养猪场亏损严重,但猪价在3月下旬触底后很快回升,生猪养殖在6月份实现扭亏为盈,能繁母猪存栏量并没有像以往全行业亏损时那样出现大幅滑坡,基础产能得到了较好保护,为稳定后市生猪生产和供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各项工作,重点是三件事。一是盯住产能。把住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个“总开关”,持续做好监测预警引导,指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节奏。二是稳住政策。继续稳定用地、贷款、环保等长效性支持政策,落实产能调控分级责任,稳定市场预期。三是防住疫病。落实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统筹抓好秋冬季常见病防治,当前养猪场户补栏积极性较高,决不能让疫情颠覆生猪生产的好形势。
问:最近有养猪场户反映,豆粕价格涨得比较猛,如何帮助养殖场户节本增效?
答:近期国内豆粕价格每吨超过5000元,每头育肥猪的饲料成本同比增加了60元。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同时积极挖掘国内蛋白饲料资源潜力,增加替代资源供应,初见成效。2021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占比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节约豆粕110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相当于1亿亩以上耕地产出。豆粕减量2.5个百分点,意味着按当前豆粕价格测算,每头育肥猪养殖成本至少节约了40元。同时促进了养殖业环境减排,每头猪的氮排泄量可降低0.5公斤,按年出栏7亿头测算,可减少氮排泄35万吨。
下一篇:10月10日财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