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管春播进展总体较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夺取夏粮丰收有基础;已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专家团队预测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发布国新办举行的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士针对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
从资本市场来看,记者注意到,近期农业产业链表现活跃,其中昨日早盘,种植业与林业快速拉升,板块中农发种业再度涨停;丰乐种业早盘亦直线拉板,敦煌种业等个股跟涨。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露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韵桦
资本市场 昨日种植业与林业快速拉升
近期农业产业链表现活跃。4月20日早盘,种植业与林业快速拉升,板块中农发种业再度涨停;丰乐种业早盘亦直线拉板,敦煌种业等个股跟涨。
农发种业已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公司昨日晚间公告称,经自查,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影响股价异常波动的重大事项。
业内人士表示,欧洲4月强寒潮导致多地破低温纪录,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粮食供给或再受冲击,叠加外部因素影响,国际粮价或将继续提升,国内粮价有望继续高位运行,种业维持高景气。
其他农业产业链板块近期也表现良好。4月19日,农产品加工、养殖业、农业服务等板块纷纷走强。截至当日收盘,佳沃食品、粤海饲料、金新农、冠农股份等农业个股涨停,4月18日,仙坛股份、民和股份、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等多只肉鸡养殖股出现了涨停。
国泰君安表示,在气候、油价、外部因素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农产品风险升温,加大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及政策困局,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更大冲击。我国粮食价格有望基本保持稳定,饲料用粮、油料等面临一定涨价压力。其认为可关注三条线。第一,优质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受益于“藏粮于地”;第二,优质种子龙头,受益于“藏粮于技”;第三,农化链条。
国家粮食 春管春播进展总体较好
“春管春播进展总体较好。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比冬前提高17.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3.7个百分点,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夺取夏粮丰收有基础。春耕备播进展顺利。”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据农情调度,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目前,春播粮食已过2成,早稻栽插过7成,东北水稻育秧过7成,均快于去年。目前,已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将大豆油料扩种目标任务落实到省市县。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粮食够不够的问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会上透露,目前,国家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特别是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是库存的大头,今年夏粮小麦生产形势转好向好,今年春耕生产开局还不错,“防范风险能力还是很强的,我们有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端稳、稳牢,端在自己手中。”潘文博表示。
生猪养殖 专家团队预测三季度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下降了41.8%。在稳定猪肉价格、促进生猪生产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农村部有怎样的应对措施?
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从生产和价格两个方面介绍情况,从生产情况看,2021年我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常年水平,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今年一季度生猪出栏继续增加,但产能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出栏生猪1.9566亿头,同比增长14.1%。能繁母猪连续9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从价格情况看,一季度生猪价格总体下行。2月份、3月份养猪陷入了亏损。3月份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327元,比2月份多亏了153元。
“专家团队预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的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杨振海透露,他希望广大养殖场户,既要坚定信心,不过度淘汰能繁母猪,又要顺势出栏肥猪,不盲目压栏。
中信证券指出,对于养殖方向,目前各上市公司业绩最差时点已过,养殖股面临情绪和业绩修复, 继续建议关注生猪养殖板块。
豆粕等原材料上涨 导致饲料成本增加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全国主产区鸡蛋价格稳步上行,日均价由4.33元/斤涨至4.75元/斤,最大涨幅9.70%;上半月均价4.51元/斤,同比涨幅20.91%,至近十年同期最高位。
为何鸡蛋价格出现上涨?业内人士表示,往年鸡蛋价格从4月份开始止跌回涨,今年鸡蛋价格从3月份出现了涨势,主要原因在于鸡蛋市场供需格局偏紧、饲料成本高等影响。2~3月鸡苗价格偏低,孵化企业亏损严重,为减少亏损,企业通过淘汰大周龄种鸡等方式,集中去产能导致鸡苗供应减少。
同时,饲料成本居高不下。卓创资讯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以来饲料成本高位运行,特别是豆粕成本上涨明显。2月初至今豆粕价格已经累计上涨0.61元/斤,共计涨幅32.46%。玉米价格也出现了窄幅上涨,3月中旬玉米价格较2月初涨幅3.62%。原料价格上涨导致饲料成本增加,高饲料成本对蛋价亦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未来走势如何?卓创资讯表示,受制于饲料成本高企且可替代性有限,养殖单位的补栏及养殖信心仍不足;同时随着气温升高,二季度进入常规补栏淡季。
又讯
海大集团拟向实控人薛华定增募集不超过15亿元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张露)4月20日,海大集团发布关于公司与特定对象签署《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称,海大集团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3326.68万股(含本数),募集资金不超过15亿元(含本数),由薛华先生以现金方式全部认购。本次发行价格/认购价格为45.09元/股。薛华系公司创始人之一,现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及公司控股股东广州市海灏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4月20日,海大集团股价上涨1.45%,收盘报61.73元,总市值1025.4亿元。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刘 钊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表示,目前猪价已经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农业农村部预计6月份生猪生产大概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点。
同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在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生猪价格出现上涨趋势
从生产情况看,2021年,我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常年水平,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2022年一季度,生猪出栏继续增加,但产能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出栏生猪1亿9566万头,同比增长14.1%。能繁母猪连续9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18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1%,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
从价格情况看,一季度生猪价格总体下行。2月份和3月份生猪养殖陷入了亏损。在清明假期,猪肉消费增加和市场调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猪肉供需有所改善。3月下旬,生猪价格结束16周连续下跌态势趋稳回升。4月19日,主产省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2.85元,比3月18日的阶段低点回升了1.34元/公斤。但当前生猪养殖还没有扭亏为盈,3月份,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327元,比2月份多亏了153元。期货方面,4月20日,生猪主力连续期货价格最高达到18440元/吨,已与去年8月份价位持平。
今年以来,国家已开展四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累计收储冻猪肉达15.8万吨。第五批收储工作即将于4月22日进行,此次收储挂牌竞价交易4万吨。国家发改委此前表示,如后续生猪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国家将持续开展收储工作,并指导地方抓紧收储,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合理区间。
对于此次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郭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情绪带动。进入2022年以来,养殖场持续亏损,亏损时间长金额较大,养殖场抵触心理严重,部分龙头企业限量提价;二是二次育肥增多。近一周二次育肥数量不断增加,部分产业客户看好7至8月份猪价,因此养殖场50至80公斤商品猪销量增多,出栏速度有所放缓;三是广东限调。自5月1日起,暂停广东省外屠宰用生猪调入。养殖场信心提振,南方提价出栏,带动北方惜售情绪。四是猪源环比减少。4月份猪源环比减少,且养殖场出栏计划顺畅,供应收紧;五是国家发改委或通过收储推动猪价回到合理水平。”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第五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在即,短期内对于市场提振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部分地区生猪运输受阻和生猪养殖户对生猪限量提价推动价格上涨,然而生猪价格的后续发展,还是要看未来能否有持续的消费支撑。”
三季度猪企有望扭亏为盈
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近期公布的3月份生猪销售简报显示,多家公司生猪销量同比有明显上升,销售价格却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其中,今年1至3月份,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1,381.7万头。其中,3月份销售生猪598.6万头;商品猪销售均价11.67元/公斤,比1至2月份下降5.74%。
新希望3月份销售生猪142.69万头,环比变动46.00%,同比变动67.10%;收入为16.94亿元,环比变动53.58%,同比变动-22.33%;商品猪销售均价11.64元/公斤,环比变动2.19%,同比变动-50.47%。
新希望表示,生猪销售收入环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产能正常释放,仔猪投放力度增大。生猪销售收入和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行情导致猪价下行。
生猪价格的持续低迷对上市公司造成了一定冲击。罗牛山发布2022年一季度预告称,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2500万元至3500万元,同步下降155.80%至178.12%。公司表示,受公司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影响,生猪出栏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但因国内生猪市场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等影响,公司生猪板块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亏损。
“在新冠疫情之后,由于居民收入减少,加上鸡肉、鸡蛋等替代品的冲击,对于猪肉的采购积极性出现下降,所以在生猪养殖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且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业绩不振也是意料之中。”郭刚表示,“当前并未真正到生猪养殖行业的转折点,所以对于养殖企业来说,需要停止盲目地扩张回笼资金、放弃部分农户模式加强自有猪场的维护、提升存栏母猪的性能,调整养殖成本,规避猪价在成本线之下持续震荡带来的亏损。”
杨振海表示,“根据农业农村部专家团队预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的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希望广大养殖场户,既要坚定信心,不过度淘汰能繁母猪,又要顺势出栏肥猪,不盲目压栏。”
“应对当前的生猪产业形势,相关养殖企业生猪销售不要观望,保证生猪出栏活重在120公斤上下时及时出栏,保障现金流安全;鉴于当前饲料价格较高,建议企业在充分考虑营养和价格比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蛋白替代以及其他饲料原料替代,降低饲料成本。”朱增勇如是说。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刘 钊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表示,目前猪价已经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农业农村部预计6月份生猪生产大概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点。
同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在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生猪价格出现上涨趋势
从生产情况看,2021年,我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常年水平,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2022年一季度,生猪出栏继续增加,但产能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出栏生猪1亿9566万头,同比增长14.1%。能繁母猪连续9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18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1%,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
从价格情况看,一季度生猪价格总体下行。2月份和3月份生猪养殖陷入了亏损。在清明假期,猪肉消费增加和市场调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猪肉供需有所改善。3月下旬,生猪价格结束16周连续下跌态势趋稳回升。4月19日,主产省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2.85元,比3月18日的阶段低点回升了1.34元/公斤。但当前生猪养殖还没有扭亏为盈,3月份,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327元,比2月份多亏了153元。期货方面,4月20日,生猪主力连续期货价格最高达到18440元/吨,已与去年8月份价位持平。
今年以来,国家已开展四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累计收储冻猪肉达15.8万吨。第五批收储工作即将于4月22日进行,此次收储挂牌竞价交易4万吨。国家发改委此前表示,如后续生猪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国家将持续开展收储工作,并指导地方抓紧收储,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合理区间。
对于此次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郭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情绪带动。进入2022年以来,养殖场持续亏损,亏损时间长金额较大,养殖场抵触心理严重,部分龙头企业限量提价;二是二次育肥增多。近一周二次育肥数量不断增加,部分产业客户看好7至8月份猪价,因此养殖场50至80公斤商品猪销量增多,出栏速度有所放缓;三是广东限调。自5月1日起,暂停广东省外屠宰用生猪调入。养殖场信心提振,南方提价出栏,带动北方惜售情绪。四是猪源环比减少。4月份猪源环比减少,且养殖场出栏计划顺畅,供应收紧;五是国家发改委或通过收储推动猪价回到合理水平。”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第五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在即,短期内对于市场提振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部分地区生猪运输受阻和生猪养殖户对生猪限量提价推动价格上涨,然而生猪价格的后续发展,还是要看未来能否有持续的消费支撑。”
三季度猪企有望扭亏为盈
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近期公布的3月份生猪销售简报显示,多家公司生猪销量同比有明显上升,销售价格却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其中,今年1至3月份,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1,381.7万头。其中,3月份销售生猪598.6万头;商品猪销售均价11.67元/公斤,比1至2月份下降5.74%。
新希望3月份销售生猪142.69万头,环比变动46.00%,同比变动67.10%;收入为16.94亿元,环比变动53.58%,同比变动-22.33%;商品猪销售均价11.64元/公斤,环比变动2.19%,同比变动-50.47%。
新希望表示,生猪销售收入环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产能正常释放,仔猪投放力度增大。生猪销售收入和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行情导致猪价下行。
生猪价格的持续低迷对上市公司造成了一定冲击。罗牛山发布2022年一季度预告称,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2500万元至3500万元,同步下降155.80%至178.12%。公司表示,受公司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影响,生猪出栏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但因国内生猪市场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等影响,公司生猪板块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亏损。
“在新冠疫情之后,由于居民收入减少,加上鸡肉、鸡蛋等替代品的冲击,对于猪肉的采购积极性出现下降,所以在生猪养殖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且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业绩不振也是意料之中。”郭刚表示,“当前并未真正到生猪养殖行业的转折点,所以对于养殖企业来说,需要停止盲目地扩张回笼资金、放弃部分农户模式加强自有猪场的维护、提升存栏母猪的性能,调整养殖成本,规避猪价在成本线之下持续震荡带来的亏损。”
杨振海表示,“根据农业农村部专家团队预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的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希望广大养殖场户,既要坚定信心,不过度淘汰能繁母猪,又要顺势出栏肥猪,不盲目压栏。”
“应对当前的生猪产业形势,相关养殖企业生猪销售不要观望,保证生猪出栏活重在120公斤上下时及时出栏,保障现金流安全;鉴于当前饲料价格较高,建议企业在充分考虑营养和价格比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蛋白替代以及其他饲料原料替代,降低饲料成本。”朱增勇如是说。
上一篇: 产业规模破万亿元 工业互联网发展提速
下一篇:4月22日财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