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所在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供应链紧张致车企生产困难 4月份汽车产销不容乐观

2022年04月16日   来源:证券日报   
 

受疫情影响,我国汽车供应链遭到严重冲击。4月15日,有消息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可能到5月15日才能复工。对此,《证券日报》记者向特斯拉方面求证,公司称:“没有这类信息。”

事实上,自3月份以来已有多家车企相继宣布停产。以特斯拉为例,其位于上海临港自贸区的超级工厂此前因疫情管控已两度停产,包括3月16日至3月17日连续停产两天;而3月28日起,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再度停产,此后,原本仅停产4天的计划也被取消,这意味着,截至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停产逾半个月。

业内普遍认为,面临工厂停产及供应链受阻,疫情对汽车整车及相关零部件生产将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后续恢复情况有赖于疫情防控进一步显效及行业产业链恢复进程。

多家车企生产按下暂停键

除特斯拉外,总部位于上海的上汽集团部分工厂也被迫停产。“工厂确实都停了,”有上汽大众内部人员透露,在上海没有实施全域静态管理之前,上汽大众曾在安亭工厂内安排部分工人闭环生产。而后随着上海疫情形势愈发严峻,零部件供应波动,上汽大众上海工厂也进入停产状态。

记者注意到,4月9日,蔚来汽车表示,因疫情原因,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受此影响蔚来暂停整车生产。据蔚来汽车方面表示,合肥生产基地从4月14日开始逐渐恢复生产,但后续的生产计划还有赖于供应链的恢复情况。

4月13日,长城汽车旗下坦克品牌对外宣称,受上海、吉林、江苏等多地疫情影响,坦克300车型得8家供应商伙伴停工、停运,坦克300车型于4月14日起暂停生产。

众所周知,上海和吉林分别是上汽和一汽的总部所在地,也是我国汽车生产重地,汽车产量在全国占比合计超过20%,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均在此设有生产或研发基地。另一方面,汽车供应链涉及八大制造系统,数万个零部件,是产业供应链中链条最长、管理难度最高的产业链之一。汽车行业上下游间实行严格的产品认证制度,短期切换供应商难度颇大。

疫情之下,上述两地整车和零部件厂商生产受限,不仅对其他省市下游厂商生产造成影响,还在冲击全国汽车供应链体系。

“经历过去年的汽车芯片紧缺,其实我们已经有了一些针对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短缺,物流供应链采购等临时性措施。但这次情况又和以往不太一样,这次缺少的物料供货端一个来自上海张江,一个是吉林长春,根本就没料开工。”有江苏地区汽车内饰供应商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表示。

有关部门正全力协调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生产按下“暂停键”,业内的担忧情绪不断积聚。4月14日晚间,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朋友圈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5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不过,何小鹏同时也表示,好消息是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

“我认为不至于(全面停产)。”4月15日,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幅减产是必然的,但对于停产,各家车企会相当谨慎。

崔东树补充说到,每年4月份都是新车上市发布的黄金期,但受目前疫情影响,车企在产销节奏和营销环境上都很被动,4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压力不容乐观。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陈士华也表达了审慎乐观的态度。“没有这么绝对(全面停产),只能说可能会出现大面积停产的现象。”陈士华表示,一般车企在配件补充中断情况下,虽然依靠库存维持正常生产的时间有限,但是各生产企业供应链的具体情况不同,也有的能通过寻找替代渠道补充配件等生产资源来实现正常生产的可能性。

实际上,疫情和供应紧缺导致的产能受限对汽车销售端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4.1万辆和223.4万辆,同比下降9.1%和11.7%。

对此,中汽协方面表示,2022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如果上海、吉林等地长期不能复工复产的话,肯定会对中国汽车行业带来负面影响。”陈士华表示。
 

疫情下的汽车产业:一个零件“难倒”一众车企

葛成
2022年04月16日 |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汽车工厂生产线。(图文无关)张云 摄

中新财经4月16日电(葛成)春寒料峭,汽车行业也不太平。疫情影响下,车企“停产潮”最近出现蔓延,一场汽车产业链保供硬仗亦在正行。

“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

停产数天、复产10天、再次停产,是特斯拉上海工厂3月份以来的情况。特斯拉相关负责人对中新财经表示,特斯拉将随时根据政府的防疫政策来安排工作。而到目前,尚未传出特斯拉工厂复工的消息。

另,由于受疫情影响,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蔚来4月9日宣布整车生产已经暂停。

与去年“缺芯”的形势有所不同,此轮车企面临的是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停产,并不存在缺少某个零部件补装的可能。

“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蔚来CEO李斌在回复蔚来停产时强调。而针对复产时间的问题,中新财经致信蔚来方面,截至发稿时,对方暂未回应。

除了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车企外,不少传统车企也在本轮疫情中受到了冲击。

大众汽车集团发言人曾表示,一汽-大众长春工厂暂时关闭至4月5日,上汽大众的一个工厂则从4月1日至5日停产。至于何时恢复生产、哪款车型以及哪些零部件受到了影响,暂无具体消息。

4月14日,长城汽车旗下坦克品牌也发布公告称,受到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影响,坦克300车型所涉及8家供应商伙伴停工、停运,坦克300车型已于4月14日起暂停生产。

不过,也有部分工厂提前部署降低疫情的影响。

上汽集团临港基地负责零件保供的高级经理蒋宁对中新财经表示,在意识到本次疫情可能影响生产后,临港基地与供应商建立了疫情报警机制,根据疫区范围进行了供应商排摸,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供应商进行了抢运工作。

“4月,汽车产销面临不确定的状态,吉林省和上海市汽车产量占比超过20%,停产将会给乘用车产销会带来影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汽车产业具备产业链长、协同要求高的特点,核心生产和物流基地的停产,将会对更大范围产生影响。”

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汽车累计零售491.5万辆,同比下降4.5%,总体走势低于预期。

汽车行业的“惊涛骇浪”或在五月?

在整车生产企业的上游,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也在受到疫情的冲击。

4月10日,动力电池行业巨头宁德时代所在的蕉城区发布通告,将对所有对外通道实施交通管制,除点对点无接触装卸、闭环管理货车以及应急车辆外,其他一切车辆禁止通行。针对交通管制导致停产的传闻,宁德时代回应称,公司已严格采取网格化管理措施,确保宁德基地有序开展生产。目前没有停产。

4月11日,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发布声明表示,为了遵守当地疫情防控措施,其在上海的一家生产家用热水系统的工厂以及吉林一家汽车零部件工厂已暂停生产。“位于上海和太仓市的汽车零部件工厂因采用‘闭环系统’仍在正常运营中。”

疫情冲击汽车产业链,作为碳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之一碳酸锂,价格也逐步走低。4月14日,上海钢联报价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跌2500元/吨,报49.25万元/吨,已跌破50万元关口。此前,因新能源汽车“爆火”,碳酸锂价格一路飙升。

有物流企业相关负责人向中新财经表示,近一段时间,各地交通政策变化较快,运输行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部分省市高速公路出口关闭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道路运输工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4月15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也在朋友圈发文称:“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汽车产业。”他还表示,4月中旬开始,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因上海等封闭导致供应链断供停产了。如此持续下去,产业经济损失将会很大。

近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表示:“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不过,他同时表示,好消息是目前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并期望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畅通物流、保供产业链加速“进行”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银保监会等部门纷纷举措,加速打通货运堵点,保障“大动脉”的畅通。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根据各省(区、市)上报数据汇总统计,受疫情影响,截至4月14日24时,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共关闭收费站396个,占收费站总数的3.67%,比4月10日减少282个,下降了41.59%;共关停服务区140个,占服务区总数的2.12%,比4月10日减少224个,下降了61.54%。

近日,官方还上线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表示,平台将建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问题诉求与反馈机制,帮助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及时反馈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

在地方层面,在4月13日召开的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宝宗表示,吉林省在确保防疫安全基础上,稳妥有序、精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加强与上下游企业沟通协同,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完)